注重职业素养提升,让语文课堂彰显“职教特色”

2020-05-10 02:37丁雪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6期
关键词:诗词职业中职

丁雪玲

[摘           要]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是否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中职学校需注重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助力学生在工作岗位积极作为。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因素,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让语文课堂彰显“职教特色”。

[关    键   词]  职业素养提升;语文课堂;职教特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020-02

近年来,为把握培养方向,酒泉师范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所有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岗位要求既包括专业知识能力,又看重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这些职业素养是决定毕业生能否胜任或者长期留在企业的主要因素。

以调查报告为参考,为了持续培养优秀毕业生,提升我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我校把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探索实践。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生源特点

现阶段,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有很多偏见,导致中职职业教育生源参差不齐。拿我校2018级学前教育专业3班来说,班级有学生69人,全部为女生。生源组成有应届生、往届生,重组家庭、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孩子较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校时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生理年龄跨度在15~19岁之间,从学习能力、行为习惯、个性发展、未来规划等方面来看,心理年龄还处在初中甚至于小学阶段。总而言之,这是一个被人们俗称为“后进生”学生组成的群体。

(二)心理特点

1.缺乏学习兴趣

大多数的中职生在初中阶段成绩不理想,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书本知识缺乏兴趣,有的甚至有厌学情绪,并带着这些不良习惯和情绪进入中职这个新的环境。

2.人际沟通不足

中职学生人际沟通不足是当前阶段中职学生群体中一种比较典型的心理问题。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内心情感比较细腻,比较害羞,不愿意与别人沟通交流,却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这种矛盾心理中很容易自我封闭。

3.自信心不足,情绪焦虑

自信心不足是中职生最突出的问题。学习成绩比较靠后、行为习惯问题较多、中考失利、社会对中职生的偏见等,都让中职生觉得自己抬不起头,从而内心迷茫失落,情绪焦虑。

二、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内涵

(一)职业意识与态度养成

中职学校需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与态度,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自觉能动地将“我喜欢干什么”“我愿意干什么”变为“社会及行业需要我干什么”。这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职业责任感

职业责任养成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认识职业及职业的意义,确保学生所做的任何一项职业选择都是经过自己负责任地“认识与思考”的。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要认识到自己将是幼儿除父母之外的第一任老师,将要引导一个天真无邪的幼儿认识这个世界,自己将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启迪的关键性人物。从而认识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重大意义,在这种认识中培养职业责任感。

(三)职业纪律性

良好的职业纪律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职业纪律性是职业态度和职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四)职业技能

不同的专业要求具备不同的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是职业学校的核心课程和重要内容。如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技能包括幼儿故事、弹唱、歌舞表演等核心技能。

三、中职语文课堂注重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策略

中职学校现行语文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教材分三个模块,即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模块是一个整体,又各有侧重。基础模块每个单元分为“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四个部分。

(一)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与态度

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都比较薄弱,对学习缺乏自信,而且生活习惯较差、心理问题较多。学生刚刚从中学进入中职学校,对专业课程设置、专业特点等都非常陌生,有的甚至没有“专业”概念。这个阶段,可以借助中职语文课本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助我点燃信念的灯——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树立学习自信心的主题活动”,精心设计一次或者几次此类主题活动,在培养学生选择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和听话、说话的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专业、认识专业,培养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专业意识。

学生学习一年之后,基本对专业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这一阶段,可以借助语文课本下册第二单元主题为“感受职业生活——与学长的对话”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邀请优秀毕业生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讲述自己的从业经历,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专心听讲、积极对话、正确记录的语文综合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职业生活的了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与态度。

二年级第二学期,在学生马上进入顶岗实习的时候,我们再次借助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为“展望我们未来的职场——我的职业设计策划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辩论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初步的职业规划能力。

(二)挖掘“阅读与欣赏”文本元素,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

中职课本上下册共12个单元,所选文章均为名家名篇。在文章的阅读与欣赏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挖掘可利用元素,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如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时,在读到“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段话时,我引导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一定要像老舍的母亲给予老舍生命的教育一样给予每一个幼儿良好的教育,具有职业责任感。再如,不管是学习王蒙的《善良》还是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都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专业特点和职业特点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畅想自己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等,在日常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结合“表达与交流”“写作”部分,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很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语言技能。在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非常重要。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在语文教学计划中安排了“幼儿故事讲述”“童话剧表演”“儿歌(儿童诗)诵读”“幼儿教师口语”等内容,每学期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考核。并且组织进行“幼儿故事讲述比赛”“童话剧表演比赛”等实践活动,让语文课堂成为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1.兴趣激发型方法——以课本剧表演为例

课本剧的改编表演,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参与课本剧排练的过程,能使他们重新认识语文、喜欢语文、感受语文之美。在实践中我分两步来引导学生。

第一步,创设课堂情境,进行简单表演。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第一册上学期语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堂中即兴表演《哦,香雪》的故事片段,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中把握香雪、凤娇等人物形象。学生的表演“天赋”不容小觑,活灵活现,人物性格特点跃然眼前。因为香雪的年龄和教室里学生的年龄差不多,我在学生的笑声中适时插入“做一个自尊自爱自强的女孩,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的文章主题,学生如临其境,若有所思。能力提升和情感价值观就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去。

第二步,课本剧表演。古诗文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更是学前教育专业这些女孩子最不喜欢的内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提前安排能力强一点的学生查阅资料,将难以理解的古诗文用白话文改编并排练成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出来,这样就将历史人物事件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到一起,拉近了文章中人物与学生的距离,易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语言能力。例如,上李白的《将进酒》这一课时,我就先安排学生改编、表演课本剧,班里的“戏精”把李白、丹丘生、岑勋三人对饮的场面表演得淋漓尽致,学生看着“电视剧”就把课文内容理解了多半,这个时候,就不是老师要求他们往下学,而是他们急着要求老师往深、往透里讲,急着想看“大结局”了。

2.舞台表演型方法——以童话剧表演为例

爱动、爱玩、爱表现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最大特点,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我们的语文教学方法也出现了“以演促听、以演促写、以演促读、以演促说、以演促思”的新思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我们在学前教育专业一、二年级举行童话剧表演比赛。活动的开展既提升了学生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鼓励创作型方法——以心理剧表演为例

不管是课本剧、幼儿故事讲述还是童话剧表演,都是在一些现成的文本上进行加工,而心理剧表演却有一个更高的难度,大多数文本都需要再创作。借助一年级心理剧表演,我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剧本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创作了心理剧《谢谢你为我插上梦想的翅膀》,并在排练中进行修改,作用比批改作文大多了。

心理剧剧本内容选择要以反映学校生活为主,要充分反映班级同学间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通过剧本编写、表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写作创作能力的同时,解决学生间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心理剧的编排和表演是鼓励学生创作以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方式。

4.情趣提升型——以诗词大会为例

诗词背诵一直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难点,没想到学校第一届诗词大会的举办,却让我发现了解决这一难点的好方法。

在刚开始为诗词大会选拔选手时,学生都不愿意参加,因为,平时课本中的几首诗词已经让他们背得很头疼了。我只好报送班里语文基础好一些的几位学生参加全校诗词大会。不曾想,大会比赛时丰富的题型、选手精彩的答题、现场浓郁的诗词氛围都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诗词的魅力,为自己不能参加这样的活动而感到遗憾。

看到学生有了这样的念头,我赶紧抓住这个契机,找出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视频让学生观看,主持人董卿的知性美、点评嘉宾的博学美、所有选手的勤奋美、舞台背景及音乐的大气美等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为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所震撼。我乘势提出在我班定期搞一次班級诗词大会,学生纷纷报名参加,背诵学习古诗词的劲头特别足。

5.综合展示型方法——以元旦晚会为例

主题突出的主持词、笑点频出的小品、精彩的演唱舞蹈,尤其是以班级生活为素材创作的相声《咱班那些事儿》,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刚刚组建才四个多月的一个班集体在短短两天时间里准备的一场元旦晚会。尤其是全班69个人全部参与到节目当中,展现出自己最美的样子。我想,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用自己所学写出自己想写的、说出自己想说的、演出自己想演的,发现生活之美,感受生活之美,追求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之美,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充实高贵。

中职学校教育的目标职业定向性十分明确,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多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因素,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让语文课堂彰显“职教特色”。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诗词职业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我爱的职业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