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方式小议

2020-05-10 02:56金雷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方式创新能力

金雷

摘要:美国教育家罗思菲德认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而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因此,丰富美术教育教学方式是我国美术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新能力;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3-058

美术教育是人类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传达的信息直观、形象、具体,是文字所不能相比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ー,高中生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创新的好时期。人们必须不断创造出新的思想、制度、方法、技术、工具、材料、环境来适应外界的变化,追求更好的生存状态。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呼吁:“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

一、思想要创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思想要创新。从特殊的经济时代来看,对于既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实现,教学方法的采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教师职业生涯的自我实现。其完整的过程包括对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感知想象、情感体验与理解。而欣赏一般可以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但是鉴赏必须高于一般欣赏水平,“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面对信息时代的学生,面对非主流的个性一族,教学方式不可能一成不变,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程改革的方向,既要结合课程也要结合实际中的不同学生。

二、利用網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步入信息文明时代,信息技术作为网络传播的一种媒介在人类活动中得到全面而广泛的应用。新课改倡导并要求强化自主与探究性学习,使得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合作学习,获得综合知识与能力。在美术教学中结合网络环境,利用网络资源与技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三、运用“发现法”激发每个学生探索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这种需要在儿童内心世界更为强烈。”而过去一味以“讲授——接受”方式为主的填鸭式早已露出弊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己发现知识,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提倡教学的实践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质疑问题,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中求发现,求创造。又如“做中学、玩中学,情景交融的原則”,提倡解放学生的脑手在做中学,在游戏式玩中学,在教学的趣味化,情景式中体验。比如在高中美术绘画模块中,我就尝试让学生利用树叶,花瓣,纱布等一些有特殊纹理的东西,组成各种造型,然后尝试用不同的颜色来拓印,拓印在白纸或者深色的纸上,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感受,感受什么是纹理,什么是色彩搭配,加深他们对教科书上所讲知识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体现出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是以“探索和尝试”为核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真正在“做做、学学、玩玩”中体验“学”的乐趣、体验“玩”的艺术。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受质疑既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四、实施“讨论式教学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讨论式教学又称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组织或参与下,学生集体围绕一个中心论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讨论,搞清问题,理解并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就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嘴,使他能谈”的观点,至今仍然具有它的现实意义。有些老师喜欢在课堂上自己讲,觉得自己所讲都是对的,学生知道什么,让他们讲只能浪费时间。我的观点截然相反,我更愿意让学生多讲一讲他们对艺术,对艺术品的理解。比如我会在简单介绍一幅西班牙艺术家达利的绘画作品后让学生们观察,然后让他们说一说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知识的形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足以证明讨论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树立学好美术的信心,在说中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五、美术作品需要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它的感受与理解

一件作品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有思想内容方面的、社会史、文化史方面的等等。所以鉴赏作品要多角度、跨学科。只用一种方法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显然是匮乏的。如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呢?当今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对各类信息的掌握量大,搜集资料的能力强,不一定从课堂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与此同时,求新、求变、求异是他们性格的主流特征。例如:这件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幅作品使你联想到什么?这件作品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你喜不喜欢这件作品,为什么?这件作品和之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等等像这样的激发学生联想和感知的问题,都可以达到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目的。教师的任务不是教会学生理解某一件艺术品而是为学生提供机会促进他们自己获得对作品的理解的能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创造机会让学生坦地交流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和不同见解。

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必须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让老师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新疆 乌鲁木齐830001)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教学方式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