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年一贯制高职药品、食品相关专业基础化学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20-05-10 18:42郭春香廖华丽刘洋吴丽李婷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6期
关键词:基础化学高职

郭春香 廖华丽 刘洋 吴丽 李婷菲

[摘           要]  五年一贯制高职药品、食品相关专业基础化学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助于一线教师更好地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把握教学重难点,也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和专业核心课。分析了目前五年一贯制高职药品、食品相关专业基础化学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关专业基础化学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以及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    键   词]  五年一贯制;基础化学;课程建设;药品食品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086-02

五年一贯制高职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中未达到高中入学标准的那部分学生实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开设五年一贯制高职班,为中高职人才一体化培养搭建了一座立交桥,解决了中职与高职教学衔接中存在的诸多教学内容和管理制度之间的分歧。这批初中毕业生由于年龄较小,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上还有很强的可塑性,培养成专业的高技术人才相对可行。在学制上,五年的时间有助于学生专心研究专业技能,将专业基础打牢。[1]基础化学作为五年一贯制高职药品、食品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基础性课程,在学生的整个高职阶段扮演着“地基”的作用,地基不牢,建筑就会倒。所以学好基础化学是这些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前提,是高质量完成五年学习的重要保障。多年来,基础化学在食品、药品相关专业中一直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是化学教学内容相对枯燥、难懂,生源质量差,学校对化学课的重视不够,存在大班教学、课时压缩、实践条件有限等问题。[2,7]目前,在五年一贯制高职基础化学的课程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入学化学基础薄弱、畏难情绪高,教学难度大;(2)学校对专业基础课的重视不足,通常选用大班式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学生后续专业核心课的学习;(3)化学师资不稳定、教学资金不足、实训条件不完善,教学质量提升缺乏动力;(4)基础化学课程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对接不够流畅,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重化学不重专业和职业所需;(5)化学相关教师内外交流培训机会较少,教师成长动力不足;(6)学生越来越离不开手机,面对传统的讲授和黑板板书,上课一旦注意力不集中就开始沉迷手机,上课效果极差。以上的这些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一线教师的教学,也导致了目前毕业生基础不牢靠、专业不扎实的现实。要解决目前这些问题,建立一门适应信息化要求的基础化学课程势在必行。

在课程定位上,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可以为后续的专业核心课奠定化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基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逻辑思维,启发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是学生学好专业核心课的先决条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关的实验项目并同期进行基础化学综合实训周,通过实验和实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解释实验现象,进行实验设计,探索实验真理,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相互统一。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以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是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技能目标是能独立完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能根据职业需求用化学知识解释并解决相应的专业问题;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形成良好的化学逻辑思维,培养可持续发展理念。

以培养学生扎实的化学基础为目标确立课程内容框架,具体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参考以下步骤:(1)调研专业核心课所需的化学知识;(2)制订课程标准;(3)选取教学内容;(4)设计教学项目。以“必需、够用、统筹”为总原则,依据各专业基本素质要求科学性、选择性选取教学内容[3,5,6]。例如,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对药物制剂专业应以有机化合物的提取与精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及其检验、有机合成基本理念及设计思路为教学重点,而对药学专业则应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别、性质为教学主线,以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含氮类杂环化合物药物中的活性成分为教学重点。

在課时的分配上,所有专业以无机化学的学习作为基础,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也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来设计,例如中药和药物制剂类应适当增加有机化学课时,而对药品和食品、化妆品检测类则应适当增加分析化学课时。各部分均应辅以相应的实验内容和实训内容,从而为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和以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化学专业素养和相应的职业素养。

教学重点分布如下:无机化学应以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平衡、溶液与水溶液的离子反应、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的量为教学重点;分析化学的教学重点为有效数字的修约及其运算规则、滴定分析概论及其四大滴定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机化学应以简单有机物及其应用、常见生物分子及其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教学重点。此外,对于对化学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则可以加入一些拓展模块。例如,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可以加入蛋白质与核酸,药剂专业或者中药专业则可以加强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的学习。教学难点主要有:原子结构与化学键、溶液与水溶液的离子反应、物质的量、滴定分析概论及其四大滴定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这些内容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软件、立体模型建模、资源库的资源自学巩固。

在教学实施上,目前大部分还是以传统的讲授为主。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教学平台(例如,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职教云、学习通)和教学资源库,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及时的教学反馈并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主体多元、标准多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课前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发布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资源库、平台上的资源自主学习,并且完成相关课前任务。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案例导入、问题引发、热点话题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小组讨论、演示实验、学生实践、动画、微课等方式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教师与学生线上互动,一对一进行对接,帮助每位学生一起成长。[4,8]

在教法和学法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任务驱动法、演示实验法、小组讨论法、讲练结合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呈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多元、有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爱学”。教学手段上,在以多媒体课件教学和黑板演算为基础的基本教学模式下,依托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和药用化学基础教学资源库,结合立体模型展示、热点话题、录播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知识和技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考核可以参考教学平台的积分和学生出勤、课堂表现、期中测评、作业和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和互动,终结性考核可以通过期末考试结合期末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的方式来进行。

在教学资源上,理论教材可以选择国家规划教材或者行业组织委员编写的教材,实践教材一是可以选择理论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若学校的实验条件与实验内容的要求不匹配,也可以组织教师团队编写校本教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可以编制相应的配套练习、微课、视频、动画、PPT等资源,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自由进行学习。同时也鼓励学生到各种网络教学环境,例如,药用基础化学资源库、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进行相关资源的学习。在实践教学条件上,可配备基础化学综合实训室、电子天平室、紫外分光光度实验室、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基础教学条件,有条件的还可以增设智慧一体化课室或者微课室、录播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教学硬件。

在师资结构上,专职化学教师存在较大缺口,部分学校采用专业教师兼职化学课的方法以满足教学需要,其实从根本上会影响化学教学的效果;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化学教师在结构上也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协调。因此,在积极引进企业有经验的学科前沿专家和有经验的高级讲师进入课堂的基础上,也可以大力培养一批青年骨干教师,让师资的结构趋于合理,师资力量得到提升。

为了讓基础化学信息化建设能更有效、更惠及师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1)五年一贯制入学考试增加化学作为考试科目,从源头提升生源的化学基础[7];(2)转变观念,引进并稳定教师队伍,分小班上实验课,加大课程建设经费投入;(3)加强与专业课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交流,及时掌握各专业课需求变化及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向;(4)积极组织化学教师参与相关教学培训,提升教师执教水平,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因地制宜、与时俱进;(5)适当运用信息化引入互联网教学资源,提升课程趣味性;(6)增加专业内及专业外听课和评课,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谭燕泉.五年一贯制高职人才培养优势研究:以康复治疗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3(9):61-62.

[2]王俊英.初中后五年一贯制高职职场化育人模式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18,33(4):281-284.

[3]陈一飞.高职教学特色课程建设研究:以《应用有机化学》课程建设为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6(Z1):103-105.

[4]王宇.五年一贯制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教育,2014(2):42-44.

[5]孙宾宾.高等职业教育《有机化学》课程标准建设[J].广东化工,2016,17(43):248-249.

[6]姜有昌,刘景芳,徐丽芳,等.农业高职教育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3):41-43.

[7]韦莹莹,杨静静,韩玉花.探讨五年一贯制化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165-166.

[8]朱铮.浅析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高[J].教育现代化,2016(23):245-247.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基础化学高职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奇妙的化学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