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诗词教学对中职生人格的影响

2020-05-10 18:48戴阿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6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中职

戴阿峰

[摘           要]  中职生古典诗词教学历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它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语文素养、锻炼鉴赏能力等方面功不可没。要培养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让学生学习祖国的古典文化,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关    键   词]  古典诗词;人文素养;中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096-02

古典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瑰丽的奇宝,是传统文化灿烂星河中最璀璨耀眼的一颗明珠。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徜徉在诗歌的海洋中,接受着真善美的浸润和洗礼。古典诗词教学历来是教学的重点,它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语文素养、锻炼鉴赏能力等方面功不可没。中职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古典诗词来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读诗、品诗能够润养身心,育化灵魂。古典诗词教学对中职生人格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欣赏山河之美,领悟真善美的真谛

诗歌,是一种通过凝练、富有韵律的语言,高度浓缩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语言艺术。优秀的诗歌作品,无不渗透着诗人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新颖的审美情趣。我国古代的许多诗歌作品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古诗词教学会引领学生领会到作品的意境之美。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气势,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瞻远瞩,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迈气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自然,它们无不像一幅幅气韵生动的水墨画,散发着或壮阔雄浑、或清新淡雅的艺术魅力。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其中沉淀了诗人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精神的丰富感知、思考与挚爱。冬去春来,四季轮回,古典诗词里蕴藏了诗人描写春夏秋冬四季色彩斑斓的华丽诗章!“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展现的是千里江南大自然风光的无限美好,到处莺啼燕语,绿叶红花相映,临水村庄,依山城郭,是一幅明丽的江南水乡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是一幅热烈、娇美的夏日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让人体会到漂泊在外的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又是一幅肃杀、苍凉的秋郊夕照图;“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冰天雪地寒江,默然垂钓,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整句营造了一种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

真是江山如此多娇,祖国广袤的天地和奇山异水无不吸引着古代的这些智者和仁者,诗人们饱览祖国大山名川,寄情于山水,从自然山水的形象中看到了和自己道德品质相通的特点,通过歌咏自然景物来体现自己人性的坦率豁达,自然纯真,而中职生透过这些古诗词,不仅能欣赏祖国山河之壮美,而且能领悟到生命真善美的真谛!

二、激发爱国之情怀,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在我国浩瀚无边的古典诗词中,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职生除了掌握专业技能外,还要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与人合作等品质。对中职生而言,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正如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所说:“我们对青少年、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要有中华魂,要有民族根。而中华诗词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就是爱国主义。加强中华诗词的诗教,其重要性可知矣。”这将关系到未来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精神人格。

我国古代《诗经》、《楚辞》、唐诗、宋词都蕴涵着浓郁的爱国情怀。比如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这样的爱国诗篇,《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首诗描写作战的士兵们同仇敌忾,共同作战。面对共同的敌人,可以与子同袍、同泽、同裳,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做了最好的诠释,使战士们团结一心、共同杀敌的决心跃然纸上。全诗每章句数、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在不断递进中把情绪推向高潮。精忠报国、忧国忧民是历代爱国志士共同具备的优良品格。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他的一首慷慨激昂、热血沸腾的诗歌《满江红》可谓流芳百世、经久不衰,激励了不知多少仁人志士。“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它作为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一片報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作者满怀壮志,“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词中充满了悲楚、痛苦、迷茫等复杂的情绪,使每个有良知、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华儿女无不产生强烈的共鸣!

我国“诗圣”杜甫毕生仕途坎坷,但这个落魄的诗人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忧国忧民。“安史之乱”后诗人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后来好不容易在朋友救济下,在浣花溪畔居住下来,然而这时候他却心系天下苍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何等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愿望,真是有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这些豪言壮语可以激发正处于热血澎湃阶段的青少年们的豪情壮志,体会诗人们济天下苍生的博大胸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树立宏伟的愿望,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三、怡情养性,培养高尚的人格魅力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人类文明史,一直贯穿着图书出版业日新月异的革新发展和读者队伍的不断壮大。作为人类精神营养品的书籍,自古及今一直浸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灵。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开卷有益的最好论述;苏轼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是用知识武装人的最好论断;颜真卿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是催人读书的醒世恒言;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确,人应该手不释卷,发愤读书,将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要求,将所学到的知识和启示融化到血液和灵魂中去,使之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诗言志!古代文人在意气风发之时,在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之时,凡有抒情言志之时,就会以诗词来表达自己的高远志向,或是直抒胸臆。李白是一位想象奇特、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作者虽遭谗毁被排挤出长安,但道路的艰难并没有打垮他,他仍然相信他的人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盼望总有一天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这种积极乐观、胸怀坦荡的豪迈气概激励了后人,今天仍然可以鼓舞我们血气方刚的中职生;宋代著名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的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游赤壁矶所作,在词中也表达了同样豪迈的气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开篇气势雄浑,气度非凡。作者借景抒情,跨越古今,借古抒怀,上阙描绘了赤壁矶雄奇壮丽的风景,下阙凭吊古人刻画了年轻有为、意气风发的三国英雄周瑜,表达自己对英雄人物的艳羡、敬仰之情,从而抒发苏轼年过半百建功立业未成的感慨。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悲凉,大气磅礴,给人撼魄动魂之力。两位伟大的人物面对困境的积极心态及气度,可以鼓励中职生积极面对人生困境,通过欣赏诗词中雄壮之美的意境,学生便可以体味和顿悟到人生的旷远意境,学会感受百味人生!

诗歌的学习,重在陶冶性情。诗词教学,要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各具情态的美感与意趣,领略大千世界的丰富、复杂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譬如,让学生感受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体味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领悟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人生的复杂和无奈,这些诗词体现一种积极、旷达的人生态度,能激励莘莘学子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志向。

托尔斯泰说:“艺术的功用在于传染情感,而所传染的情感能和谐人与人的关系。”大量优秀的古典诗文都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抱负,是学生锻造人格、陶冶心灵难得的瑰寶。诗词教学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从而把美的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田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人格情感和审美感受力。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J].中华诗词,1999(6).

[2]徐中玉,钱谷融.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大学语文》编写说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轻古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