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对职业能力的培养

2020-05-10 18:48张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6期
关键词:技校技工学科

张蓉

[摘           要]  技工类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型技能人才。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由于技工院校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其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又区别于普通院校,根据技工类院校的教育目的,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注重在语文课堂中融合就业能力的培养。基于技校语文学科的发展现状,针对技工院校语文学科发展的局限性,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渗透融入语文学科的实践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相应的举措。

[关    键   词]  技工院校;职业能力;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100-02

职业在每个人的一生中,不仅是谋生的一种工具,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主要是职业内在的范围和要求,包括职业能力、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在法国,职业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为知识、社交和技能三大方面,而在德国界定为自主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

根据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坚持服务需求、就业导向的基本原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根据决定,技工院校把提高就业能力作为发展总目标,在技工类院校(以下简称技校)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重点培养的指标。在基础教育中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不仅要为学生语言构建和使用负责,还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做基础。

因此,技校需要根据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素养为目标,对语文学科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因为技校生与高中生有所区别,语文教学不再以考试升学为目标,应把职业的需要和企业的用人标准,如文体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要将专业技能知识和理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教师应把教授语文知识与专业技能紧密衔接起来,改变传统老旧的教学理念,真正把课堂面向职业、面向企业。只有全面客观地认识到全新的教育目标,才能进一步探究如何对课堂进行改革、如何正确进行教学定位,从而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做到有效培养。本文经过对多个技工院校语文学科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决策,为各类技工院校语文学科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

一、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学生基础薄弱、学科边缘化

由于技校招生的生源资质偏低,普遍综合素质不高,造成大多数技校生存在自卑心理,导致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技校学生与普通中学生相比,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偏低、自主学习能力差、文体写作能力不高等情况。语文基础薄弱是一个长期的困境,导致每一堂课教师都要对之前基础知识的缺漏进行补充,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效率。

培养适合企业所需人才一直以来都是技工类、中职类院校的发展目标,自然而然就形成了重专业课、轻基础课的现状,对于语文数学这一类基础课,课时安排较少,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资源配置不高,学校把主力都放在了专业课教学上。导致语文学科在技校越来越边缘化,学生自然也不会重视,导致主课变副课。语文教师在学院也得不到重视,考核评价方面关注较少,出外学习、奖励机会也极少,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教师积极性下降,削弱了教学科研方面的能力,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课程有待更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技校语文教师普遍面对的难题主要是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不高,再加上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单一,课堂容易沉闷、死板,造成授课效果太差。技校语文教师大多都沿用传统教学手段,没有跟上课改的步伐,教法不更新,教学体系比较落后。大多数教师采用“填鸭式”、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没有从技校生的具体需求出发,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课程内容大多培养了学生的文字分析和阅读欣赏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对实际的就业能力培养起不到实际作用。

(三)重视专业课程,忽略语文教学

在部分技校中存在不重视语文课程的问题,教学部门认为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大部分学生已掌握基本的语文常识和基础,技校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为重点,并认为语文课程会占用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所以对语文的教学并不重视,课时安排较少,在教学资源分配上也不占高比例,从而大大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和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看法极具片面性,认为语文教学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起不到任何作用。

二、注重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在语文课堂中的必要性

语文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四种技能既可以单独培养,又需要综合培养。如果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语文沟通能力,在将来的工作中一定会提高工作效率。沟通能力既包括表达自己的能力,也包括理解别人的能力,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都是基本的社会生存技能。针对技校学生专业的不同,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现实的应用文写作,让学生掌握各种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在不同的岗位中,都存在各种类型的应用文文体,在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应用文的理解和写作,他们日后在工作中可以很快掌握工作技巧。

当今社会的企业发展,除了依靠产品竞争以外,还依赖于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竞争。技校学生想要在进入社会中获得良好的生存技能,就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语文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语文教学是学生了解文化的基本途径,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并深化职业精神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素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心理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注重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想要提高技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由于技工院校的特殊性,技校语文教学与普通中学有所差异,本着具有职业导向性,语文学科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更多地关注当前社会及企业发展的需求。从实际出发,想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首先要改变学科教材,根据本校所学专业进行改编,使语文教材更贴近学生的专业。为语文学科配备充足的教学资源,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通过各种方式丰富课堂,使语文教学具有实效性。教学目标不再是以适合应试教育下“应付考试”为主,其教育目的更多的是针对就业,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专业理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二)在课堂中渗透职业素养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基础知识的培养,还应该将职业精神渗透到学科中,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把课文内容延伸扩展到职业精神教育上,激发、呼唤学生的爱岗敬业意识。道德意识和敬业精神是在岗位立足的根本。还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尤其是礼仪等方面,提升学生内在素质。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理解帮助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素质教育也是重要的培养目标,心理素质是保证各项能力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自我控制管理能力比较强,这些都是职业能力所需的素养。除此之外,挫折教育也是重要的心理素质培养。技校学生大多是中学的年纪,刚成年就要进入社会,比起大学毕业的学生,技校生更应在学校中接受挫折教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穿插挫折教育,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勇敢面对工作中的挫折。在多种教学方式下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

(三)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技校学生虽然基础知识薄弱,但都是思维敏捷、活跃的学生,只靠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显然是不现实的,课堂时間较短,且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需要借助课外活动的方式。在学校举行的各种专业技能大赛中,应多多组织语文相关的比赛,比如口语表达、辩论、写作、演讲、常识竞赛等,以此激励学生课下大量阅读文章,训练表达能力。技校学生大多都思维活跃,语文教师应运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策略把现实案例融入语文课堂中,使学生在情绪、社交素养等方面有所发展。

(四)结合实际,培养职业所需能力

技校学生大多都是一毕业就要走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所以在学校语文教学中更应注重强化实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应用文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口语中的即兴表达训练,让学生掌握多种应用文写作的方法和沟通技巧。从学生专业出发,将人脉意识及社交能力渗透到口语交际中。例如,物业管理专业应掌握入户须知、温馨提示等各种通知类文体;旅游专业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还要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电子商务专业着重掌握文案撰写、口语交际、情绪感染能力;市场营销专业着重培养市场调查报告、策划书、广告文案的撰写及沟通技巧等。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拥有极强的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信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专业,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进行有效的职业技能培养。

综上所述,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和基础,无论是文化基础知识,还是专业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语言和文字这一载体,语文教学是提高技校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当今社会,面向职业的教学理念改革已经成为潮流趋势,对于技工院校而言,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教学应注重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使学生在进入工作之前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学校和教师本着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目的,对语文学科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语文教学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素养,使学生不仅具备文化知识,更要成为能够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茂坤.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9,6(199).

[2]李小敏.基于职业需求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文学教育(下),2017(4):65.

[3]彭大年.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探析[J].读天下(综合),2019(24).

[4]周祖发.浅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J].明白,2019(32).

[5]廖艳红.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语 文天地,2016,16(31):89-90.

[6]常静静.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

编辑 张 俐

猜你喜欢
技校技工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从技工到英雄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民办技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试论影响技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及对策
关于对技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超学科”来啦
技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技工与专家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