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基于情境的中职历史教学

2020-05-10 18:48魏主麻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中职历史情境

魏主麻

[摘           要]  历史是对中职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科目,历史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思想意识,使学生能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社会发展的方向,提高社会竞争力。因此,历史在中职学校的开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若教师仍采取传统满堂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推进历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还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中职历史教学陷入僵局。因此,教师要巧设情境,激活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    键   词]  中职历史;情境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102-02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运用教学资源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场景或氛围,让课堂教学收到“形真、情切、意愿”的教学效果,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直观认知,加深理解,丰富学生的思维。结合历史教学的特点和中职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创设有效情境,激活课堂。

一、情境教学的定义

所谓的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共同创设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理解和体验,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落实了三维目标对中职历史教学的要求。

二、情境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深记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若教师在教学中用口头说教的方式描述历史事件,学生理解起来过于抽象,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他们对直观、形象的知识更容易接受,而直观形象正是情境的主要特点,它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可以将枯燥的語言文字转化为图画、视频,以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将知识输送到学生的脑海里,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内容产生有效的记忆。因此,情境教学符合中职生的年龄发展特征,加速了教与学的有效融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活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文字叙述为主,教师将历史知识不停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背诵记忆即可。教学模式机械枯燥,学生学起来毫无兴趣,不但不利于学生的记忆,还会挫伤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情境教学形式多样,其中的角色扮演满足了中职生爱表现的学习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角色演绎,一个个形象逼真的“历史人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课堂上,活跃了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了解历史知识,激发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三)学生参与,加深对历史事件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历史教学也要顺应课改的潮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实现自主发展。情境是践行新课改的主要途径,它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生本教育为原则,通过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在角色扮演这一情境教学中,为了演好角色,学生会自主研读文本,反复揣摩人物的表情、言行、心理活动等,并思考如何让这一角色与历史背景联系起来,在查阅文献史实的过程中,会主动思考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这些事件对历史人物造成的影响。通过发散性思考,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产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从而在表演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因此,情境教学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培养了发散性思维。

(四)提高境界,提升综合素养

情境教学不只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情感意识的寄托。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知识,还有历史素养。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分析,学生提高了思想境界,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历史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在中职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表演创设情境

历史学习是一个认知与情意融合的过程,让学生入情入境,更好地融入文本中,获得丰富而深刻的学习体验。角色表演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再现历史画面,从而激发兴趣,体验不同历史时期历史人物的不同地位和作用,能够用发展的眼光对历史人物做出科学全面的评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秦朝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嬴政的“中央集权制”这一制度的等级分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皇帝”和“记者”,“记者”采访“皇帝”,让“皇帝”介绍秦朝的结构设置。通过直观形象的表演,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体会这一制度对以后封建王朝产生的重要影响。此外,“皇帝”介绍完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角色表演一场竞选述职演讲,三名学生分别竞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个职位,阐述自己具备的优势条件以及对这一职位的理解。这一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表演中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思维。表演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式,贴近生活,能够让历史教学收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就这样,学生通过表演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有效的记忆,对其人格成长大有裨益。因此,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演出精彩、演出质量、演出个性,让历史教学因表演而精彩纷呈。

(二)利用影视剧创设情境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改善了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好地践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历史内容被翻拍成影视剧,教师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将这些影视剧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化、多元化的情境,丰富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强记忆效果。

以中职历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战”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中“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片段,让学生在观看中思考:1.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有哪些?2.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有哪些?签订了哪些条约?通过播放影视剧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帮助他们了解八国联军的罪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让学生入情入境,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中职生的心理发育趋于成熟,感情丰富。通过影视剧的刺激,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落实情感教育的目标,从而充分发挥历史的育人功效,帮助中职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坚實的基础。

(三)设计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有效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和思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学习能力。虽然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随欲地想怎么问就怎么问,想问什么就问什么,而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创新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教学“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战”中的“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环节时,为了让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举措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人说正是因为林则徐虎门销烟才使当时的中国被八国联军欺负。你是怎么看的?这一问题极具“弹性”,从教材中不能直接找出答案,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多加分析,从而认清八国联军垂涎我国“资源丰富”、想窃取财富与资源的本质面目,提高通过表面看本质的能力,增强学习能力。这样的问题才有意义、有价值,才能真正触及学生思维的“敏感点”。

(四)借用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最能触动人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历史有着浓重的感情色彩,会让人在对过去事件和人物的学习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情。此时若能借助音乐渲染情境,会让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创造气氛。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时,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了《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让学生深深体会这首歌表达的感情。学生通过听歌感受到抗日胜利的喜悦和激动,受到心灵的鼓舞,并明白之所以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由此在音乐情境中不仅进入学习状态中,还在歌曲中捕捉到历史知识,达到知情合一的良好效果。

在学习“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志和决心,教师为学生播放了《黄河大合唱》,在激昂的音乐中,学生仿佛看到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等,看到中国人民的不屈和斗争,这种精神就像黄河一样咆哮不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五)借助挂图再现情境

历史是一幅画,画中有史,教师可以借助挂图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挂图的分析,了解历史背景,更好地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能够做出科学、全面的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秦朝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秦灭六国的过程和策略”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挂图辅助教学,挂图上用箭头指明秦灭六国的过程, 从图上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的统一策略。如韩、赵、魏三国距离秦国较近,因而秦王首先消灭了这三个国家,而对于距离比较远的燕、齐、楚三国采取了分别结盟的方式,在灭掉了韩、赵、魏三国后再会师东进逐一击破。试想,若这些知识单靠学生的口头讲解如何描述清楚?由此可见,在中职历史教学中通过挂图创设有效的情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中职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要重视情境教学,通过对学习氛围的营造,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让中职历史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职历史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11).

[2]杜文星.论“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2).

[3]夏仁贵,税光华.历史老师的阅读视野与批判意识:从公开课的一个教学片段说起[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5).

[4]陶红雅.初中历史人物教学对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构建[J].新课程(中),2016(9).

编辑 张 俐

猜你喜欢
中职历史情境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新历史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