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理念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2020-05-10 18:42杨树静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6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节奏中职

杨树静

[摘           要]  作为美育的重要构成部分,音乐教学有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在中职音乐课堂上,如何提升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升,是音乐教师一直在探讨的话题。音乐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情感表达活动,所以,学生的主观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理解音乐和接受音乐的程度。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渗透快乐教育理念。简要概括快乐教育的内涵,并从课堂导入、背景知识介绍、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个人欣赏音乐和创作音乐这几点就快乐教育理念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具体渗透策略进行讨论。

[关    键   词]  快乐教育;中职;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116-02

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投入力度和关注力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大。作为一门承载美育、德育内容的重要学科,音乐对于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塑造学生的性格、提高学生精神境界等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然而,就中职音乐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普遍较低,不愿意学、学不好的问题普遍存在。实践证明,快乐教育理念是一种能够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效益的教育理念。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渗透快乐教育理念以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阐述几点拙见。

一、快乐教育的概述

快乐教育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是数百种教学模式中的一种。顾名思义,快乐教育是一种以让学生快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身心愉悦的教育模式。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快乐教育就是以激励为手段,以思维为核心,以主线为认知,依托于情感,以即时反馈与多向信息交流为表征的教育模式。从本质上说,教育教学实际上是不同层次的“需求”,在传统的中职音乐教学中,这种需求表现为存在感、成功、快乐、交往、认知,而快乐教育则在基本需求之上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包括自我价值实现、心理满足、精神愉悦、合作快乐、轻松认知。这是一个具有递增特点的“金字塔”,从轻松认知到自我价值实现,越往上,需求越大,目标越高,心理满足感也就越好[1]。换言之,快乐指数从某种层面上说,与需求指数呈现出“正相关”特征,当需求得到满足或者获得成功时,学生也就越快乐。

故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想有效实现快乐教育,应依次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交往需求、精神愉悦需求、心理满足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需求。而且,越往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快乐值也就越高。

二、中职音乐教学中快乐教育理念的渗透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课前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很多教师直接跳过这一环节展开教学,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课堂导入对学生的情绪、听课状态、课堂参与积极性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具有引导和激趣的作用[2]。快乐教育理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课堂导入。众所周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涵盖基本的乐理知识,包括常用的音乐术语、调号、节奏、节拍以及识谱等。这些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专业性,若是直接让学生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识谱为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识谱内容主要以简谱为主,以五线谱为辅。这是因为,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人才定向培养的专业,学生毕业后基本上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而幼儿歌曲基本上是简谱,只有一些个别的外国歌曲,会使用五线谱。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儿歌,以此活跃气氛。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3]。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设计课堂导入,能够有效消除中职学生存在的“课前乱”问题,使学生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并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教学活动中。

(二)详细介绍音乐作品背景信息,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前文中也提到,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是让学生获得快乐的方法之一,这也是学生获取快乐体验最基本的途径。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针对音乐作品的背景信息进行详细介绍,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有关知识的认知,譬如,给学生介绍曲子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性格特点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等。相对来说,这是一个难度系数较小的教学环节,很容易实现,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愉悦的学习体验[4]。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沁园春·雪》这首音乐作品之前,教师应当针对这个音乐作品的风格体现、基本情绪以及创作背景等知识进行详细介绍,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沁园春·雪》这首艺术歌曲,是改编自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下篇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而上篇大笔挥洒,主要展现的是北国雪景。学生充分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对这个音乐作品也就有了深刻的感悟和个性化理解,从而引起情感共鸣,这是实现快乐教育最简单、最基础的一个步骤。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详细介绍作品背景信息,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与表现能力,是增强学生快乐学习体验的有效途径。

(三)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式活动,满足学生的交往需求

满足学生交往需求,是让学生获得快乐学习体验的方法之一。所以,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讲述音乐作品背景知识之后,应立足实际,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式活动。对这个环节进行设计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团队的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深度,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有效满足学生交往需求[5]。例如,在讲解“节奏与节奏型”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按照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且在每一组中选出专业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在小组分配好之后,教师再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或者设置探究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譬如,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单纯音符,包括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在这个基础上,问学生在所有的单纯音符中,一拍以内的音符主要有哪些。在這个基础上,问学生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将一拍内的音符组织起来,可以发现哪些节奏型。通过问题,学生相互交流、互帮互助,完成对相关知识的获取。一方面,这能够发散学生思维、拓宽学生学习深度;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充分满足学生的交往需求。除了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后的时候成立音乐兴趣小组,以加强学生动手方面、技能方面的学习。譬如,有的学生喜欢或擅长乐器,有的学生喜欢或擅长声乐,有的学生喜欢或擅长舞蹈,教师可以让这些有着同样兴趣爱好或者擅长技能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可以减少音乐学习过程的枯燥和乏味,给音乐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对于中职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快乐学习体验的增强有重要意义[6]。

(四)鼓励学生独自体验欣赏音乐,促进学生的精神愉悦

促进学生精神愉悦,是让学生获得快乐体验的方法之一。为了实现这一需求,落实快乐教育目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个人体验的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同背景、同时代的其他音乐,将音乐主题再次体现出来,使学生充分享受快乐。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欣赏音乐,可以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充分感受到音乐的真谛、内涵,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7]。在实际教学中,中职音乐教师在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音乐的时候,要经常带领或鼓励学生独自体验、欣赏音乐,欣赏的内容包括和弦、音色、旋律、节奏等,还可以听辨速度快慢、音色变化、旋律起伏等差异,通过这些变化充分体验音乐的抒情、豪放、悲伤、欢快等情感,以此增强学生的快乐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例如,在指导学生欣赏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首古筝曲分为十段,并且给每一段配上合适的小标题。通過这种方式引导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和弦、音色、旋律、节奏等。当然,也可以是教师进行划分,然后让学生欣赏,使学生能够有效进入每一段营造的意境之中。实践表明,让学生独自体验欣赏音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学生精神愉悦,从而有效落实快乐教育目标。

(五)指导学生个人创作乐曲,引导学生寻找自我价值

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是增强学生快乐学习体验的有效途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实际,指导学生个人创作乐曲,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我价值,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由于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较低,而且几乎所有的学生没有经过系统化的音乐专业训练,认知水平、创作能力相对来说比较低。所以,在指导学生个人创作乐曲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节奏节奏型》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玩“杯子游戏”,具体游戏规则如下:学生用大中小三个杯子,分别代表四分节奏、八分节奏和十六分节奏,然后根据教师的变换打出节奏。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两只老虎》这首童谣进行节奏创编。此外,要求学生改编一首幼儿歌曲,用节奏将歌词朗读出来,并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比,以此增强学生的快乐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渗透快乐教育理念,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愉悦感有重要意义。中职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满足学生认知需求、交往需求、精神愉悦需求、心理满足需求等为导向,不断优化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以达到增强教学效益的目标。笔者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计课堂导入、详细介绍作品背景信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欣赏音乐并创作乐曲,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鉴赏水平、创作能力等相较于之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佑晨.让快乐充满音乐教育全过程:听“走向美与爱的音乐教育”主题发言有感[J].大众文艺,2019(16):237-238.

[2]郭红梅.核心素养指引下的中职音乐教育探索和实践[J].职业,2019(22):124-125.

[3]刘晓.恢复音乐教育的“本色”快乐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5):165-166.

[4]郭媛.中职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浅析[J].音乐时空,2016(4):164-165.

[5]于正志.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当代音乐,2016(15):24-26.

[6]朱亚娟.与音乐同行,与快乐相伴[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159-160.

[7]单静婷.音乐素养和情感教育在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398.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节奏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轻快漫舞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从叛逆到妥协的音乐巨人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