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成考古诗鉴赏题的分析及解题指导

2020-05-10 19:34陈瑾瑾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6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答题古诗

陈瑾瑾

[摘           要]  古诗鉴赏题是成考学习的难点所在,技工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常常在成考中失分。对近十年的成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的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命题的特征与重点,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成考古诗鉴赏题的复习要点、出题形式及解题指导,对学生成考语文的复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    键   词]  成考;古诗鉴赏试题;复习要点;解题指导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148-02

《成考语文大纲》中对“古诗文阅读”总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初步鉴赏古代诗歌。”而对古代诗歌鉴赏来说,具体的要求就是“鉴赏古代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现手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的能力层级是C级(着重测试表達应用、鉴赏评价能力),难度较大,在试卷中的分值是9分。

从平时的测试来看,古诗鉴赏这一部分试题的得分率不高。究其原因,除了技工学校学生文学素养不足,对古诗学习缺乏兴趣,鉴赏能力普遍低下外,学生缺乏诗歌鉴赏的知识体系,答题思路不正确,答题步骤不全面,答题不规范也是失分的重要原因。为了有效提高成考复习的效率,对最近十年(2009年—2018年)成考诗歌鉴赏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对试题进行了归类分析。

一、近十年成考古诗鉴赏题的特征分析与思考

从朝代上看,成考语文卷最近十年所选的诗歌不是唐代的就是宋代的,唐以前的诗歌和宋以后的诗歌都没有入选,其中唐代的5首,宋代的5首。

从体裁上看,所选的诗歌以律诗和绝句为主,五言、七言的都有,而古体诗、词、曲几乎没有涉及。

从作者上看,全国成考卷不会避开名家名篇,近十年中出现过的诗人有杜甫、白居易、王昌龄、范成大等,这些诗人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有些诗人学生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所选的却是较为著名的作品,如林逋的《山园小梅》、汪藻的《春日》等。总的来说,成考所选的诗歌不会是特别深奥的。

从题型上看,除去2015年出过一道填空题外,其他都是主观题。

从考点上看,在诗歌鉴赏的四个考点中,鉴赏语言考得最少,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考得最多。

从选材上看,涉及的内容选材范围极广,其中又以写景抒情为主。如2019年所教内容范成大的《四月十日出郊》是美好的田园风光触发诗人浓郁的客愁乡思。2010年汪藻的《春日》通过对春日出游的见闻感受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春日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2013年刘克庄的《归至武阳渡作》通过归人眼中所见之景,表达游子归家时的复杂情绪。2017年白居易的《暮江吟》寓情于景,表达诗人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

结合以上分析来看,成考复习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唐诗和宋诗上。平时要鼓励学生多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不管是名家的作品还是非名家的作品都要涉及,但是不必选择难度太大的古诗。古诗鉴赏的表现手法和评价思想内容是出题的重点,平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梳理内容、手法、情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景法情三者的关系,并且有针对性地对此类题型进行训练。由于题型是主观题,学生答题是否全面,表达是否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解题指导。

二、成考古诗鉴赏复习要点和解题指导

结合成考的复习大纲和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古诗鉴赏的复习要点和解题指导。

(一)了解特定意象

意象,即寓“意”之“象”,就是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在我国古代诗歌漫长的发展中,很多物象都形成了特定内涵,被赋予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成为特定的意象。我们要让学生熟悉这些意象,理解它们的特定意义和文化内涵,这样会给学生学习鉴赏诗歌带来很大的帮助。

例如辛弃疾的《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中“江晚正愁余,山闻鹧鸪”中的“鹧鸪”,因它的叫声凄切,让听到的人顿生悲凉之感。所以它在古诗词里有特定的含义,往往用来表达离愁别绪。这句诗写到满怀愁绪的作者听到从深山中传来的“鹧鸪”的叫声,更增添了愁苦之情,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悲愤。

以下列举一些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

寒蝉:寒蝉就是寒蜩,蝉的一种。入秋始鸣,秋后活不久,且其叫声哀怨。因此,寒蝉就成了悲凉的象征。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如“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军》)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如“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龚自珍《己亥杂诗》)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长亭:古人送别的地点常常设在长亭,长亭成为表达离别之情的象征。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铃霖》)

东篱:表现辞官后的归隐生活或娴雅的情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鲜明、生动、真实的意象。这些意象已成为古人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把握意象,是鉴赏古诗语言和表现手法、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基本前提。平时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积累并掌握这些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二)品味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是简洁凝练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就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并反映出社会生活,传达出丰富的情感。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读懂诗歌的第一步。因此,近年来直接考鉴赏语言的题型不多,但是这一部分的复习却也是不容忽视。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鉴赏字、词的表达效果,鉴赏诗句的表达效果,鉴赏诗歌语言风格。通过分析近十年的成考语文卷可知,“鉴赏诗歌语言”部分以考查语言风格为主。如“说说后两句的意思,并指出它们表现出的语言风格。”(2012年全国成考语文卷)“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具有什么样的风格?”(2017年全国成考语文卷)

这类题答题步骤一般可以是:先根据题目要求指出语言风格或语言特色是什么,再结合诗中的词或句子具体来分析这种风格,最后再说说这种语言风格对表达诗人的情感所起的作用。

如王维的《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是自然、朴素。(步骤一)第一、二句没有任何修饰,直接就说是为友人送别,明白如话;第三、四句用王孙的典故表达了盼望友人再来一起赏春的深情。(步骤二)这首送别诗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并表达了来年能和友人再团聚的愿望。(步骤三)

解答此类题目时,常常要用到古代诗歌风格分类方面的术语。因此,让学生理解并记住下列语言风格也是很有必要的。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有:委婉含蓄、沉郁顿挫、雄壮磅礴、清新雅致、绚丽飘逸、平实自然、豪放狂达、婉约细腻、简洁传神、凝练沉郁、庄谐俱见等。

(三)分析表现手法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就是鉴赏一首诗采用的抒怀言志的方式,也就是诗人借助什么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从成考的命题形式来看,有的着眼于整首诗来提问,如“这首诗是怎样渲染作者的思乡之情的?”(2014年全国成考语文卷);有的着眼于诗句中的某个句子来提问,如:“这首诗前两联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请加以解释。”(2009年全国成考语文卷);“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016年全国成考语文卷)

无论是着眼于全篇提问还是就某个句子提问,这类问题的答題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说说这种表现手法是怎样运用的,最后指出这种手法对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或在体现诗歌的主旨等方面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如《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句“用典”,(步骤一)“佛狸祠”对汉人而言,应该是一个令人感到羞耻的地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汉人的耻辱意识已经逐渐消失,甚至开始祭祀异族的君主。(步骤二)作者想以此来告诫南宋统治者,要尽快收复失地。(步骤三)为了使答题更加准确到位,除了明确答题技巧,学生还需要了解和掌握表现手法的相关术语。

常见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托物起兴、虚实结合、细节描写、借古讽今、以动衬静、以乐衬哀、借景抒情、渲染、抑扬、用典、对比、衬托、象征、白描、点面结合、正意反说等。

(四)评价思想内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历年来的成考古诗鉴赏试题中,考查思想内容这方面的试题比重一直是最大的。“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法的内容:一是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二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我们来看一下这类题都是如何提问的。“诗的最后两句写了戍边将士怎样的精神风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018年全国成考语文卷)“这首诗的景物描写有什么样的风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017年全国成考语文卷)“后两句,诗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表达了什么情感?”(2016年全国成考语文卷)“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理活动?”(2014年全国成考语文卷)

解答这类问题一般要注意以下问题:一要兼顾全诗,并且要联系时代背景;二要了解诗句中常用意象的含义;三要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同时,还可以借助题材、标题、作者身份、遭遇以及主要内容中的一个或几个推出诗歌的情感。

如杜甫的《登高》一诗前四句写登高所见之景,后四句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景于情,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作者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凄苦情怀。

同时,学生还要熟悉古诗中所抒写的思想情感常涉及的几个方面:建功报国、忧国伤时、思乡怀人、离愁别绪、怀古咏史、贬谪失意、边塞征战、怀才不遇、寄情山水、爱情闺怨等。以及常用的感情术语:孤独、愁苦、焦急、惆怅、哀怨、激愤、忧郁、仰慕、迷恋、欢乐、同情、欣喜等。

总之,古诗鉴赏是成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想在成考中突破自我,稳定发挥,就必须在复习阶段稳扎稳打,建立古诗鉴赏的知识体系,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熟悉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对古诗鉴赏类题目进行有效训练,提高鉴赏古诗的答题能力及得分率。

参考文献:

[1]俞平伯,萧涤非,周汝昌,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8).

[2]王鐘陵.古诗词鉴赏[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7(4).

[3]黄荣华.中学古诗词鉴赏十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7(8).

编辑 王海文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答题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劳劳亭
厚重感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