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职学生孤独感现状的调查研究

2020-05-10 19:34齐丹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6期
关键词:住宿显著性差异

齐丹

[摘           要]  通过调查研究,揭示中职学生孤独感的状况及各类影响因素的特点。结果发现: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孤独感的心理问题,女生孤独感水平高于男生,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在情感关系和集体关系方面,性别不同也存在极其显著性的差异,不同专业间孤独感水平存在极其显著性的差异,文艺专业学生孤独感程度较高。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孤独感;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160-02

青少年期是孤独感发生、发展的高危期。孤独感是当个体感觉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产生距离时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常伴有寂寞、无助、郁闷等不良情绪反应和难耐的精神空落感[1]。

中职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情绪具有明显的两极性,自我评价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学业上与普高生存在很大的不同,这些都容易引起孤独感。

一、研究目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探索深圳中职学生的孤独感总体现状及影响孤独的各类因素的特征。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面向深圳市4所职业技术学校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1800份,有效回收问卷1702份,有效问卷比例为95%。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的问卷是:Russell等人编制的《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Schmidt和Sermat编制的《孤独分类量表》(非大学生版)。

(四)统计工具

本研究数据统计均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UCLA孤独量表的分析

1.孤独感整体状况分析

依据评分标准,UCLA孤独感整体状况如下:28分以下有28人,28~33分有109人,33~39分有227人,39~44分有323人,44分以上有995人。低度孤独感的学生较少,存在高度孤独感的学生超过半数,占比58.5%。

2.相关因素的差异性比较

在性别因素上,通过T检验发现:男女生孤独感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2),女生均分高于男生,说明女生的孤独感程度要高于男生。

在是否住宿因素上,住宿与不住宿学生的孤独感状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专业因素上,方差分析发现:不同专业间学生的孤独感状况存在极其显著性的差异(P=0.000)。多重比较分析发现,文艺专业与其他三个专业的差异极其显著,且文艺专业学生的孤独感均分最高(2.44±0.36)。

(二)孤独分类量表的分析

1.孤独分类量表四因素总体情况

在四个因素中,均分从高到低分别是:情感关系、家庭关系、集体关系、友谊。这说明情感问题会引起学生的高度孤独感,其次是家庭关系。

2.相关因素的差异比较

從表1可知,情感关系和集体关系维度,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总均分高于男生。

从表2可知,是否住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从表3可知,在情感关系和集体关系维度,各专业间存在极其显著性的差异。多重比较发现,在情感关系维度,机电与汽修专业与其他三个专业间均存在极其显著性的差异;在集体关系维度,文艺专业与计算机专业、机电和汽修专业存在极其显著性的差异,文艺专业均分最高。

三、结论与分析

(一)中职生普遍存在孤独感的心理问题

有58.5%的学生存在高度孤独感,说明孤独感正在成为中职学生普遍的心理问题。随着中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渴望更加独立自主,但是心智发展并未完全成熟,容易产生寂寞、孤单、苦闷等不良的情绪。

(二)情感关系和家庭关系对孤独感的影响较大

青春期渴望接触异性,对异性充满好奇心是很正常的。然而自我评价较低,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及自尊对孤独感的负向预测作用[2],在情感关系中不能理智妥善处理。此外,高中生孤独感与父母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3]、行为控制负向预测孤独感[4]。

(三)要更多关注女生的情感关系和集体关系变化

女生的孤独感要高于男生,尤其是情感关系和集体关系的影响更大。女生在青春期更容易产生闭锁心理,心思细腻敏感,人际信任较低,不能妥善处理遇到的问题。

(四)社区、家庭、社会、学校需加强对中职学生孤独感的关注与支持力度

社会支持对孤独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但对住宿与不住宿学生的比较发现,不住宿的学生并没有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反思。

(五)需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

文艺专业学生的孤独感程度相较于其他专业较为严重,可能是文艺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是女生,情感比较丰富,也更容易敏感和焦虑,本研究中女生的孤独感程度要明显高于男生,两者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总之,中职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提升交往能力,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要丰富校园活动,社会要通过媒体等给以正向引导,帮助他们摆脱困扰。

参考文献:

[1]张雪琴,杨丑牛,冯锦清,等.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和身心健康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3):313-315.

[2]张伟真.青少年自恋、自尊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3]孙逊.高中生孤独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25(8):59.

[4]张娟.高中生孤独感与家庭功能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5):688-689.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住宿显著性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民宿市场占比已超星级酒店
浅谈商标的显著性对于商标应用的影响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P大的住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