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技能大赛对中职会计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2020-05-10 19:34李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6期
关键词:财会实训岗位

李琳

[摘           要]  掌握会计职业技能,成就出彩人生。会计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打通了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会计技能大赛推广“1+X”证书落地,创新了企业财务数字化人才培养之路。

[关    键   词]  会计技能大赛;中职;会计教学;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180-02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改变未来。格局改变高度,梦想改变人生。鹰击长空,志存高远。我们要在与时代同行的道路上改革,创新职业教育,适应会计职业变革需求,培养新型会计职业人才。

2008年2月28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举办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主张通过竞赛的方式,促进教学水平提升,提高教学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获得实践经验。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条,启动“1+X”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是具体落实和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性举措。

掌握会计职业技能,成就出彩人生。会计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打通了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宽了就业创业本领,为改革与创新中职会计职业教育添砖加瓦。

一、中职会计职业教育现状及主要问题

会计专业学生人数多,成为许多中职院校的“王牌”专业。但是从会计类专业毕业生首批就业满意度来看,非常满意的占就业比例的8%。对初次就业不满意的(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占26%。数据表明,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有超过1/4的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勉强满意的占就业人数的50%。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影响工作潜能,使岗位胜任力下降。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学生在校期间不了解未来工作岗位的主要职责,个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在职场上没有得到提升,更没有发挥作用。以下是中职财会专业正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专业适应性不强

主要表现在财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方面,社会所需要的财会人才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中职院校培养的财会学生找不到出路,无处就业。

(二)吻合度不高

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的人才素质存在明显差异。特别表现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

(三)前瞻性不足

面对日新月异的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云计算等对财会职业的影响和冲击,中职财会教育显然前瞻度不足,应对不够。但是财会专业只要掌握好财会智能化技术,适应财务共享环境,充分利用好移动互联网、智能化等新技术手段,就可以在新时代保持顽强生命力。

这也意味着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人才,通过技能大赛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及职业发展能力。

二、会计技能大赛对中职会计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领域就业岗位相匹配

会计技能大赛为我们提供了提前了解就业岗位的机会。专业化的平台,多元化的测试,精准衡量每位参赛选手在会计岗位的综合应用能力,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有中小企业出纳、会计核算、税务管理、财务软件维护;代理记账公司的记账人员;财务共享中心前端业务的处理;企业中介机构采购招标、代理事务;会计师事务所助理会计师等。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如果考虑了学生就业领域与就业岗位,我们的教学就表现为与环境和目标相适应,中职职业教育就会有生命力。反之,如果我们不考虑就业领域和就业岗位直接开展教学,中职职业教育就会失去它的市场。

(二)课程建设与职业标准无缝对接

课程体系的优劣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必须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首先,课程建设内容要以任务为载体,进行知识点、技能点、素质的综合培养。教学手段上要实现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在考核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即“知识点—任务—課程”的层次考核。其次,结合“职教20条”理念全力助推“1+X” 证书制度落地,将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如:财务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系统梳理课程设置,明确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进一步适应跨专业、宽就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因此,我们要助推“1+X”证书与教学的有机衔接,增强学生的就业本领。实现课证融通、课赛融通、课训融通的有机结合。最后,注重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友善、开放视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审美情趣、乐学善学、身心健康、有责任敢担当的会计职业素养培养。

(三)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无缝对接

中职会计技能竞赛的内容主要是依据当今前沿的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标准,仿真企业实际经济业务内容,要求参赛选手完成相应的业务操作。这是该项竞赛一直以来深受广大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师生欢迎的最大特色。紧跟时代发展的竞赛题目能够为日常的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将职业技能竞赛中所需的专业技能融入日常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保持较强的动手实操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促进教师将职业教育的使命较好地完成。

会计技能大赛实训教学平台来源于企业实践,应用于实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会计岗位职业流程和专业技能。通过教学中心、自由练习中心、模拟考试中心达到老师易教、学生易学的教学目的,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理论知识通过实训展示出来。技能大赛软件教学性强、仿真性高,实训平台系统生动形象,软件内置了大量的背景单据,通过分岗,混岗实训流程的综合实训,提升教学效果。借助软件平台,学生如置身真实的业务环境,可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为将来迈向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中职培养的学生要突出能力本位和持续发展两个目标。

能力本位就是会计核算能力、会计管理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会计技能大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不仅积极主动参与竞赛,还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以后的会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会计技能竞赛的参赛方式分为个人竞赛和团队竞赛,整个竞赛环节对参赛选手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同时也要求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要强,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持续发展对中职学生来说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学历的持续,通过对口升学,中职的孩子可以上高职或者本科。而参加会计技能大赛的学生获得相应的奖项在对口高考中会加相应的分值,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本科或高职院校学习。这是我们许多中职学校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和家长的重要意愿。另一个持续发展是职业的持续发展。中职的孩子在职业发展中将会经过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这样一个职业发展愿望。作为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持续发展也是我们对中职学生的一个良好愿望。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不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力,一味埋怨中职学生基础差、调皮、不好教,这是我们教育者的无能,甚至可以说,这是教育和家长的一种失职。

(五)打造实践教学“双师”教师团队

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地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教师就要进一步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教师在面向本校学生开展培训的同时,积极为社会成员提供培训服务,促进校企合作,打造实踐教学“双师”教师团队。

三、中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改革措施

(一)基本技能方面

要弱化点钞技能,但应强化对工具的使用,比如对点钞机、验钞机的使用;强化网络安全意识,例如引导学生在银行转账操作时,注意网银结算的安全和防止网络电信的诈骗的基本知识的学习。

(二)岗位技能方面

我们要强化岗位操作标准化和任务操作流程化的实训。每个岗位在操作上都有标准,任务完成都有一定的流程。我们要强化学生的操作标准,帮助学生建立标准化操作的概念和思路,这样学生到了企业才不会随心所欲。现在财会专业强调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实际上就是要有一系列标准。因此,我们要把以前看结果(做对即可)变成强化标准、强化流程的岗位技能培养。

(三)仿真实训

教师要以会计信息化业务处理和税务信息化业务处理为载体,引导学生变换不同的角色进行相应业务的操作处理。深刻地理解财务跟着业务走、财务服务于业务的管理会计理念,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四)仿真财务共享中心

中职学生完全能够胜任财务共享中心前端一些重复性高、标准化程度高的业务。学校建立一个财务共享中心,引导中职学生完成凭证审核、将纸质和电子凭证进行匹配这类财务共享中心前端业务的处理。这样不仅能够分岗位完成财务共享中心会计核算业务,也能够对财务共享中心任务有一定的认知。

(五)顶岗实训

可以在学校建立校内“云代账”生产性实训基地。让代理公司人员、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立校内的真正会计实操工厂。同时学生可以到中小企业代理记账公司、基层银行前台、会计中介机构、财务软件公司等进行校外实训。

会计技能大赛含金量高、权威度高、社会认可度高,中职学生要重视技能大赛实现课赛融通。同时会计技能大赛的普及“1+X”证书的落地创新了企业财务数字化人才培养之路,使得不同层次的每学生都能考取相应会计职业等级证书,实现课证融通。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商业乃至产业基础设施,成为驱动全球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引擎与动力。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企业将引领中国企业新航向。数字人才将成为中国企业新的刚性需求。在企业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智能财务是数字企业建设的核心。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走课证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只要我们积极探索财经教育职业规律;只要我们积极运用新科技、新技术,中国财会职业教育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财会实训岗位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财会职业及教育的新挑战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探讨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我与《财会学习》”大型征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