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职生工匠精神的有效策略探究

2020-05-10 19:46喻芳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6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精神

喻芳芳

[摘           要]  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匠精神被广泛推崇。它既是一种精神品质,又是一种职业取向。对中职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可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新时代下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需要,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基础条件。由此可见,在中职教育对培养符合现代工业需要的“匠人”、实现中职学生的人生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中职教师,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积极培养工匠精神,推动中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188-02

中职生由于中考失利,自信心受到重创,部分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浑浑噩噩过日子。同时,中职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重视专业技能的传授,德育工作得不到有效的重视,忽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因此,中职学校应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将职业素养纳入课堂教学中,让工匠精神在中职学校扎根,帮助中职生描绘人生的宏伟蓝图。

一、工匠精神的意义

当今社会,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顾产品的质量,弄虚作假,使产品失去灵魂,让企业的信誉大打折扣,最终被社会所淘汰。将工匠精神引入职业教育中,让学生能够以踏实、坚定、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将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做细,从而改变职业教育的形象,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最终实现中职学生的人生价值,践行中职教育理念。

二、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经济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得到迅猛的发展,制造的产品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但由于市场监管不到位,“山寨”“水货”层出不穷。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他们对产品的要求已不再停留在“物美价廉”这层,而在乎产品的附加值:品质、创意、人文关怀、参与感等。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产品质量要想实现质的飞跃,最关键的是要重塑工匠精神,提高产品的质量,注重细节设计,从而创造出世界品牌。

(二)立足社会的保障

中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技术和素养的人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吃苦耐劳、有责任心,掌握多种技能,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而这些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就业发展。

三、新时期中职生工匠精神培育乏力的原因

(一)教育主体方面

中职学校的办学定位导致中职学校“工匠精神”培育机制不健全,很多学校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定为教学目标,过分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工匠精神”在学生职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纵观当前的中职教育,关于“工匠精神”的培养没有专门的课程,也没有系统的培训机制,办学理念不到位,直接导致中职生工匠精神的理论认知与社会行为脱节,课本理论与企业实习脱节。可见,中职学校对人才的过度关注导致“工匠精神”的缺位。

(二)教育对象方面

在经济大潮的影响下,中职生在就业时会选择一些职位高、薪酬多的岗位,这种带有功利性的职业目标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注重对“工匠精神”的学习。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制造业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金融业、互联网这些新兴产业逐渐占据市场主体。在这一背景下,中职生的就业方向发生了改变,他们会倾向于这些行业,而对一些传统的技能岗位较少问津,“技工荒”由此形成。可见,职业目标短视与功利性直接导致中职生对“工匠精神”的轻视与遗弃。

(三)教育环境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不再热衷于稳定的工作。面对各种职业诱惑,中职生频频跳槽、自主创业。中职生潜心热衷于一项工作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专业、敬业、乐业这些“工匠精神”的体现被弱化,失去根基,逐渐边缘化。此外,在科技的影响下,机器的兴起、市场经济的建设削弱了技工的地位,使“工匠精神”在自媒体环境的影响下黯然失色,逐渐被人们遗忘。

四、培养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中职教育一直以传授专业技能为主,很少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极其不利。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人才的要求由知识型向综合型过渡。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需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中。此外,我们还要转变“重学历、轻能力”的教育观念,充分肯定专业技能人才对社会的贡献,让中职生能够摆脱思想包袱,走出偏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全新的眼光审视中职学习。唯有此,才能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的同时还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

(二)实施工匠精神培育的课程化

工匠精神涵盖了职业素养、职业理念、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多项内容,这对中职生今后的就业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想切实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养,中职学校应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职业素质公共课程中,以课堂为载体,向学生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化德育、体育、创新教育等职业素质公共课程体系改革,培养中职生的工匠精神。不同行业与工匠精神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因而中职学校还可以将工匠精神渗透到职业素质专业课程教育中。这就需要学校拓展教学范围,加强实践学习,使中职生能够掌握现代化的专业知识,逐渐养成工匠精神。

(三)推进工匠精神培育的项目化

项目化就是将工匠精神的培育活动看作项目,以项目为导向、任务推进的形式展现。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这些项目主要包括思想素质、人文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与技能培训、身心健康发展等。将这些项目融入中职课程体系中,以教学任务推进项目的落实,让学生主动参与,全身投入,在实践中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工匠精神切实内化为学生的言行,内化为精神内涵和文化基因。

(四)弘扬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隐形的教育资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教师可以将工匠精神培育成校园职业教育文化,以这种新颖的教育模式向学生渗透工匠精神,以文化引领精神,充分利用各种隐形的教育资源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并使学生真正付诸行动。

(五)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工匠精神的培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才能将工匠精神很好地贯彻下去。中职学校的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企业实战经验,很难对学生做出精准的指导。工匠精神更是无从谈起。因此,中职学校可以与校外企业取得合作,让企业中的优秀员工到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讲解,并对本校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养,更好地指导和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六)培育劳动情怀

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由此可见,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新时期的精神风貌,彰显社會主义建设的特点。部分中职生在各种不良文化的冲击下,崇尚享乐主义,在工作中缺乏吃苦精神,不爱劳动,总想“轻轻松松赚大钱”。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站点。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做题的机器人,而是有思想、有内涵、有修养、有道德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作为中职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工匠精神的教育与传承,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主要任务。

(七)校企合作

中职学校虽然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设备,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但“工匠精神”的培养仅依靠这些软件和硬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学习、感悟、理解。因此,企业的实战环境是练就工匠精神的重要保障。各行各业中的大师会在实践中诠释什么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精心钻研。因此,中职学校要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工匠精神,为实现学生工匠精神的内化提供客观条件。此外,在合作中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只有深入企业内部才能学到。学生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将自身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奋斗目标相结合,工匠精神才能深入学生心中。在企业优秀员工的影响和带领下,学生不仅学到了技术本领,还学到做人的道理,学到坚韧、耐心、专注的工作品质,这不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吗?由此可见,通过校企合作,不仅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加速了工匠精神的传递,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中职学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多为学生搭建到企业学习的机会和平台,较好地落实工匠精神的要求。

总之,培育中职生的工匠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要想让它在每个中职生的心里扎根,需要中职学校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在科技引领生产的今天,工匠精神弥足珍贵,中职学校作为主阵地,肩负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希望每个中职学校都能充分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策略,培养优质毕业生,让职业教育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慧勤,叶文进.引聚资本与智慧 构建职教新常态:以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三引工程”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5(Z6).

[2]赵东俭,张子兰,陈娴娴,等.职业院校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的对策路径研究:以秦皇岛市卫生学校为例[J].福建茶叶,2019(6).

[3]陈丽梅.工匠精神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8).

[4]周晗.夯实从“工人”成长到“工匠”的基础:如何把“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教育[J].时代农机,2016(7).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