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传统文化,育高质人才

2020-05-10 19:34祖文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6期
关键词:技校传统文化

祖文娜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技校语文教学内容与方式也逐渐发生改变,技校语文教师意识到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专业技术学习及日后生活工作都有深远意义。为能够向社会输出更多高质量的技术人才,尝试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基于此,分析传统文化在技校语文教学中的价值,阐述当前技校语文教学现状,并提出将传统文化融入技校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为广大技校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技工学校;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190-02

中华传统文化是祖先智慧的结晶,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当今时代背景下,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忽略了文化的传承与价值。而语文教学正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新时期背景下,技工学校逐渐意识到语文教学对专业技术课程及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为此积极尝试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升个人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对学生日后成长与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传统文化融入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提升学生应对多元文化价值观冲击的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世界各国文化的涌现对技校学生的情感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与冲击。很多外来文化及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歪曲的影响,导致有些技校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产生动摇,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对民族文化没有足够的自信。新时期背景下,技校语文教学要实现素质教育要求,提升技校育人功能,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学生在面对外来文化时,能够有所选择地吸取精华,正视外来文化,而不是盲目崇洋媚外,提升中华传统文化自信。

(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技校在育人方面逐渐加大力度,探究如何从多角度、全面系统地培养出更多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为此,技校语文教师从育人角度入手,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创设有利环境,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崇高道德修养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对培养高质量人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中国精神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技工学校的学生是未来中国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弘扬民族精神是技校学生的重要任务。新时期背景下,弘扬民族精神不仅局限在时代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坚持爱国主义思想的民族精神,要培养技校学生诚实勇敢、自强不息、团结友爱等精神,这些优良传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技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技校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内化思想,外化行为,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

技校学生大部分都是在中考中发挥失利的学生,技校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学生对文化知识学习也不感兴趣。很多技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对语文课程教学有所忽视,久而久之,势必会导致学生综合素养难以提升,最终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技术与素质的双向要求。技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也没有做到将语文课堂与专业知识教学融合在一起,导致技校生语文能力难以提升。

(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枯燥

从当前技校语文教学状况分析来看,大部分技校的语文教师依旧沿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出教学素材的趣味性与生动性,语文课堂氛围枯燥乏味,这样的课堂环境难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难以提升。在技校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将语文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坐在讲台下面各干各的,有的讲话打闹,有的看手机,还有的睡觉,教师对这种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难以让原本文化课基础就不好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三)教师评价方式过于陈旧

以考试成绩判断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是技校语文评价的主要方式,因此学生对考试成绩过于依赖,语文本身的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技校学生不论是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还是在文化知识方面都要比普通高中学生薄弱一些,面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结果,学生会对语文考试这种评价方式产生抵触心理。技校学生由于没有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存在自卑心理,导致出现混日子的心态,存在得过且过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对课堂将逐渐丧失热情,处于被动地位,对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技校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技校语文教材有所调整与更新,其中加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素材,技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价值,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以人为本是我国千年传承的文化价值观,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在技校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蕴藏了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如《劝学》。教师在为学生讲授这些课文的时候,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根据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课文深层蕴含的人生道理,从而实现传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同时,利用语文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在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记录了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从中可以读到浓烈的爱国精神,如岳飞精忠报国体现了其豁达的胸襟与爱国情怀,这些都是当代技校学生值得学习的精神与文化。由此可见,技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素材,掌握课文的文化精髓,教师要意识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部门对技校语文教学予以高度重视,同时也对技术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校语文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要利用好语文教材,引导学生领悟并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从而触动学生的思想,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建设,带动学生的实际行动。如此一来,不仅能够熏陶学生的情感,还能实现技校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最后,语文教学课堂要实现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从而有效传播礼仪文化。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教学素材不仅有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及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还有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弘扬与传播,这些内容也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重视起来,使礼仪文化能够在技校语文课堂得以弘扬[1]。

(二)发挥实践作用,拓展传统文化教育载体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技校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为实现预期的语文教学目标,技校语文教师要将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实践,从而形成对理论课堂的延伸与拓展,发挥出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作用。通过组织技校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技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教学方法与方式上不断改善与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教学课堂,并尝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根据实践课程的内容向学生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起到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作用。为此,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开展文化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很多见证历史的文物及遗址都能够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情感。这些具有历史见证意义的特殊场所,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更好地认知文化,还能让学生谨记历史,在和平年代始终不忘自强不息,继承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与公益活动,从而拓展文化实践教学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感受传统文化,通过到养老院、孤儿院、周边贫困地区,关爱老人、关心留守儿童等具有传统文化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实践到尊老、爱老、敬老行动中,对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奉献出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同时也让学生能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2]。

(三)利用新媒体,构建传统文化传播平台

技校办学的目的是为社会输出更多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为此,技校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从实际出发,重视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尝试教学创新,从而实现对技校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但是,从当前具体情况分析来看,技校语文教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水平,最为典型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拓展语文教学内容,强调现代文化教育,重视精神文明教育。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加大在网络方面的投入,为学生建设校内网,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价值与作用,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进行传统文化宣传,利用校园舆论影响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例如,技校可以在校园网络环境中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传统文化交流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交流互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工作,从而促进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合,进而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先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将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光大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与义务。技校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的价值,在技校学生人格与品性形成的重要阶段,要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使学生能够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积极的情感价值观,重拾对学业与未来的自信,努力成长为高质量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程晨.提高技校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的研究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8):18-19.

[2]齐晓楠.论如何在技校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要素[J].智库时代,2018(47):247,250.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技校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民办技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谁远谁近?
试论影响技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及对策
关于对技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少年力斗传统
技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