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运用下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05-10 19:46林玲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6期
关键词:核心学科微课

林玲玲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微课的运用越来越普及。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微课技术的运用,将立德树人融入音乐微课,正是对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及具体实施,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大背景下生成的针对青少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实践。就微课运用下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文献分析、抽样调查研究、学生学习评价等方法,论述实现音乐课堂的微课模式。

[关    键   词]  微课;音乐核心素养;音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194-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微课走进教师的视野,结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线音乐教师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微课运用,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微课运用下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音乐核心素养概念

21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之后,我国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学科核心素养是学习者通过特定学科的学习应达成的反映该学科的重要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1]而音乐核心素养是遵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思想指导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音乐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音乐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构成“全面发展的人”的组成部分,和其他学科一样,从宏观层面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体现出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所涵盖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2]早在2011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三个方面,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不谋而合。因此,音乐核心素养具有学科鲜明特色,是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科产物。

二、音乐微课运用与音乐核心素养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3]2008年,美国戴维·彭罗斯提出“微课程”的概念,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式化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4]微课开发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音乐微课开发的目的在于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及人文素养。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对提高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自主能力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微课技术以其直观、生动的特性成为现代音乐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音乐课程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实践性。而我们在音乐课堂中通过微课体现美育,提高审美感知,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激發爱国情感。可见,微课技术的运用使音乐课堂更加有深度和广度,也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的认知,升华情感,对音乐课堂期望值和满意度都比以往传统音乐课堂提高许多。

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微课技术的运用将立德树人融入音乐微课堂,正是对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及具体实施,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此背景下产生的针对青少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实践。微课开发是在音乐核心素养的指导方向下,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服务的,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及媒介。

音乐微课的制定需要基于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首先,教师可以进行文化或人文情境创设和微课引导。音乐微课教学需要情境的创设与引导。采用情境创设法,通过利用微课技术来向学生呈现与教学主题直接相关的文化背景素材资料充当教学情境,学生进入情境就意味着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产生最直接的学习体验,获得主观的真实感受。其次,借助微课展示才艺,体现音乐核心素养中对学生社会能力实践提高的践行。借助微课形式来主动展示才艺,通过表演、歌唱等形式来诠释对所学音乐内容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微课形式来开发学生的才艺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课中体会快乐,这样才能使音乐鉴赏科目教学更有意义。

三、微课运用下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评价

音乐微课制定完,如何在微课运用下进行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评价呢?

首先,音乐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应能兼顾学生在音乐感受、音乐技能等不同层面的达成情形,包括学习档案、课堂测验、自我评价、图表等,它们都旨在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形或运用成效,并进行有效评估与回馈。其次,音乐核心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以体验、探究、实践、表演活用为核心,教师可采用演唱、演奏、展演、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最后,可根据生生互评,让学生自己评价,教师引导。总之,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评价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评价方式,不拘于一种或两种,建议多管齐下,多种方式的评价更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笔者在此提供一些关于音乐微课核心素养培养的测评访谈作参考。首先,访谈对象的选择与确定,选择不同学段、不同姓名进行抽样抽查。根据对象主体的不同准备访谈材料并设置问题,推敲问题深度。时间的选择宜在课后,采用座谈、谈心、采访等,可一对多,分小组进行访谈。其次,设计出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测评访谈提纲,可从音乐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家国情怀等关于音乐核心素养的若干维度,测评可用抽样访谈法,如以下题干。

1.通过音乐微课学习,你在自主学习方面有哪些进步?

2.通过音乐微课,你觉得自己的审美有哪些提高?

3.通过音乐微课的学习,你对音乐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什么了解?你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吗?

4.通过音乐微课的学习,你对音乐多元文化有哪些新理解?

5.音乐微课的学习中是如何体现家国情怀的?

6.通过音乐微课的学习,你的音乐创造能力有提高吗?你敢在人前表演了吗?

为更好地了解微课运用下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测评,笔者通过对30位学生的抽样访谈,其中20位基础较好的学生,5位中等生,5位沒音乐基础的学生。其中,95%的学生认为通过微课的学习,从以前不知道如何学习到现在知道怎么学,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以更好地把握时间及分配。90%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老师都在课堂中不约而同地加入了家国情怀等情感感悟的作品,比如视频、广告作品等,这些关于祖国、亲情、友情等人文与艺术相结合的东西,看完这些视频学生往往可以说出或者写出自己的感想。85%的学生表示,通过音乐微课的学习,以前对艺术表现手法很模糊,上课不敢回答,现在对艺术表现手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可以接触到各类作品,这些作品是课堂中无法一一举例和充分欣赏的,这就需要我们利用课外时间补充学习,而且他们都纷纷表示喜欢这样的探索方式。85%的学生通过音乐微课的学习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从以前不懂,到现在他们认为要先去研究国度、背景、文化,用一颗包容的心去接受和感悟不同文化的音乐差异,认识到音乐是没有国界,是共通的。这些说明一线教师在音乐微课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从文化角度关注音乐作品和音乐形象,体验、学习、理解各国各民族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文化价值观,培养学生拥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人文情怀。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微课的设计和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1)对教师的计算机能力要求更高,很多老教师需要重新学习;(2)软件更新换代快,需要学习更多的软件和应用;(3)学生手机流量问题,在校生需要有大流量或校园网的支持;(4)有了微课也让有些同学上课开小差就想着课后再自己用微课补课等。

综上,如何更好地运用微课技术及管理学生手机使用频率,提升教师能力等方面都是我们日后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难题。微课技术的运用使音乐课堂更有深度和广度,也让学生对音乐核心素养的认知有所提高,升华情感,对音乐课堂期望值和满意度都比以往传统音乐课堂提高许多。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音乐微课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教学,为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九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宋超.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问题探究[J].教育理论研究,2020(2):63.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4]潘丽琴.走近音乐“微课视频”[J].中国音乐教育,2013(7):19.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核心学科微课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