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引领下的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与实践研究

2020-05-10 19:46武砚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6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工匠工匠精神

武砚芳

[摘           要]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各行各业都倡导“工匠精神”,会计行业也不例外。職业院校应把“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会计专业发展的新指导,融入会计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于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全过程。结合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的实际,提出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培育路径。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会计专业;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200-02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这既表明国家层面上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的价值诉求,又号召全社会大力倡导和积极培育“工匠精神”,重视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意义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体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内容。

面对贸易战,“工匠精神”就像一面大旗,引领企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化危机为转机,领跑世界。“工匠精神”不仅适用于制造业,也适用于各行各业。

会计行业同样也需要“工匠精神”。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我们培养的是掌握基本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能快速适应各种会计工作岗位。过硬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和实训来获取,那么良好的职业素养应当如何培养呢?我们要把“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会计专业发展的新指导,融入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工匠精神”引领下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有效的培育路径,培养出专注于财务领域的工匠。

二、“工匠精神”引领下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人在社会从事一定职业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各单位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工匠精神”引领下,要求会计从业者不仅能做好具体的会计实务工作,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所以职业学校培养出的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能够具备“工匠精神”的优秀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会计职业素养就是会计职业的内在规范和要求,具体表现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廉洁自律、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强化服务、协调沟通的职业能力以及对会计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等。

三、在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以我院为例,学院重视对学生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应用技能的培训,而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重视不够。职业素养的培养只在德育课和法规课的某个章节上,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中虽然有“工匠精神”的渗透和培育,但很多时候只是浮于表面。一些大学毕业后就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缺少系统的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实操能力较差,而自身也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很多学生认为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职业素养的培养无足轻重,可能会造成很大的职业隐患。还有一些学生缺乏学习进取心,甚至厌学。不是因为智力的原因,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学习动力,行为习惯、自控力也较差。理论学习敷衍了事,实验实训浅尝辄止,缺乏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只满足于过得去。而教师和家长有时也放任其达到过得去的状态即可。

四、“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有效的培育路径

我们要把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标杆,在实践中内化“工匠精神”。

(一)在课堂教学中浸润“工匠精神”

课堂教学是弘扬传承“工匠精神”的主阵地,我们要把“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设计环节,把强化“工匠精神”作为教学目标,树立“工匠精神”的教学理念,采用有利于弘扬“工匠精神”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诠释和渗透“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内涵,让学生认同从事会计工作不只是谋生的手段,也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会计专业理论课教学融入“工匠精神”。例如,财经法规课程中“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讲解可以联系“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让学生理解会计专业“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时,我们可以模拟企业实际场景,在学生体验具体的会计岗位时有目的地把职业素养的培育贯穿于其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与意义。例如,在模拟出纳岗位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知道如何正确规范地填写各种凭证,登记日记账,养成认真严谨的职业习惯,还要求学生能够廉洁自律,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不得伪造、变造票据,不得坐支,不得挪用公款,能够坚持则拒收虚假票据等。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和相关人员沟通,遇到不合格的发票知道怎样和报销人员沟通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自觉内化“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在技能大赛中磨炼“工匠精神”

职业技能大赛是由政府牵头,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活动,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检验职业学校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会计技能竞赛不仅营造了崇尚技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将企业会计用人的需求融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中,形成校企合作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了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按严格的会计职业标准训练专业技能,提高技能大赛效果,让学生在从简单到复杂的实践训练中深化专业认识,促进会计技能水平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对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质精神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在备战职业技能大赛时,师生反复训练做账、点钞、翻打传票,为获取更好的成绩,就必须持之以恒地练习,不断追求卓越。在获得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师生都将提高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认识到“工匠精神”对提高专业技能有很大帮助。

(三)在校企合作中激发“工匠精神”

在培养技能工匠型人才过程中,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在新生入学时,请会计行业的企业专家来校做“开学第一课”;在学生实践周,将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带入模拟企业实训,或邀请企业会计人员来讲学,或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让学生领会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等“工匠精神”。

(四)在校园活动中渗透“工匠精神”

校园活动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班主任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中,融入教室、宿舍文化的布置中,融入主题班会和团日活动中;院系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利用校园文化宣传栏、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开展“工匠精神”演讲比赛、讲座等活动,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工匠精神”,营造良好氛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内化“工匠精神”

要求教师自觉内化“工匠精神”,做到爱岗敬业,不仅要以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对待教学,努力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精益求精,还要不断探求新的知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摸索出最适合现代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方法,更好地言传身教“工匠精神”,用榜样去规范学生。

在现代会计职业教育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将“工匠精神”融入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中,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培育出新时代的“会计工匠”,让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适应日益变化的会计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1]胡萍茜.对高職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以会计专业为例[J].南方农机,2018(24):211.

[2]侯红英,林青.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与实践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30-32.

[3]谢春梅.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工匠精神”培育研究和实践[J].职业,2017(12):29-31.

[4]胡仟慧,丁文君,黄颖,等.工匠精神在会计行业中的表现及培养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9(6):108-110,124.

[5]常平平.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研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9(1):75-78,88.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工匠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致敬!老工匠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