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古典诗歌意象教学的困境及原因探究

2020-05-10 19:34石伟肖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6期
关键词:古典意象诗歌

石伟肖

[摘           要]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诗歌中的意象是读者解读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切入点。诗歌选择恰当的意象能够为读者创造鲜活的画面,激发读者情感共鸣。由此可见,诗歌意象的解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现实情况是,意象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举步维艰,处境尴尬。内容重在阐述中职语文课堂中意象教学的困境,并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改善诗歌意象的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古典诗歌;意象;困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216-02

古典诗歌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学习中国优秀的古典诗歌,了解中国渊源的文化里程,传承中华的优良传统,体会并践行高洁的民族精神,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2020年版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这四个方面是我们语文学科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从课标“基础模块”的课时安排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古代诗文选读”所用36学时,占到了整个基础模块144个总学时的25%,位居八个专题系列中的最高值。古典诗歌以其强大的德育和美育作用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

研究诗歌,离不开对诗歌意象的解构。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指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意象是诗歌的骨和肉,是诗歌的灵魂。诗人精心选择一系列心目中的意象来诉说自己的观点。同时,意象也是诗歌重要的审美领域的体现,是融入了诗人无尽主观情感的外在客观物化,“寄意于象,以象尽意”。

意象和诗歌是浑然天成的,从意象入手研究古典诗歌符合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意象是作者内在情感的客观物化,研究意象也符合现代中职学生对审美的直观性和可感性的要求,能够帮助学生把握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在此基础上,借助对意象和诗歌的重新解构,有利于中职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境界和心理文化。

一、中职语文古典诗歌意象教学的困境

随着相关教学理论的发展,中职语文的古典诗歌教学也取得了更加明显的进步。近年来,我们更加重视诵读,让语文课堂回归“书声琅琅”,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勇于替古人发言,进行创造性的讨论。但是就意象教学而言,还存在十分明显的弊端。

首先是个别教师淡化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教学,对意象只进行浅显化的处理。意象的模糊性、多义性、主观情感性和历史传承性,使得其系统十分复杂难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了意象教学的难处,随即简单化处理,类似于文言文教学,将意象简单粗暴地进行逐词逐句讲解。表面上看,学生学完了一篇古诗词,但是未能深入了解意象中所包含的作者情感,更不能将诗歌中的意象进行整体化解读,对诗歌意境缺少系统化的升华,也就丧失了打开作者心扉的钥匙,不得其法,对古典诗歌的后续深刻学习也就埋下了巨大隐患。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教师将此幅画面直接翻译成“谈笑说话时,战船都被烧光了”。解释虽无误,但终究失了意境:千里横江之上,火光接天,浓烟滚滚,敌人的战船被烧得灰飞烟灭。这是幅所向披靡、气势壮观的景象,老师简单的翻译破坏了诗歌中所要传达的磅礴气势,周瑜的英雄形象恐怕也会大打折扣,学生酣畅品味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机会也被拦腰折断。作者苏轼对昔日英雄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感慨之情更是无从谈起了。

与淡化意象教学截然相反的是,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也存在教师过度看重意象的教学现象。教师在分析诗歌意象时占用了课堂太多的时间,加入了教师个人对文本的过度解读,而剥夺了学生对诗歌美的体验机会,同时,教师将诗歌意象简单的叠加,忽视了意象与意境的联系,排斥了作者情感在意象选取和意象表述中的作用。我们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割裂了意象与情感分析的诗歌教学,注定是一场失败的教学。在李白为人千古传诵的名篇《蜀道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详细地解读其中蚕丛及鱼凫开国的艰难、五丁开山的悲壮、飞鸟难逾的蜀道地势,再点明这是作者借各个典故表述蜀道地势险峻峥嵘来歌咏蜀地山川壮秀,祖国山河雄伟壮丽,显示诗人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这样的讲解虽无错处,但实则管中窥豹,只注重意象讲解而未深刻挖掘意象与意境和诗人情感的联系。关于这磅礴险峻的蜀道的注解,文学史上本来就各说纷纭,对李白创作此诗的背景也并无定论。作者用逶迤奇险的蜀道这一意象或许是比喻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一生,或许是隐喻某种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又或许只是简单地劝谏友人勿羁留蜀地早日返回长安。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含蓄、朦胧的诗歌意象需要我们对作者及其生平“知人论世”。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忽视意象和情感联系的解读只会是空中楼阁。

二、中职语文诗歌意象教学困境原因初探

古典诗歌意象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出现的这两个相反现象,其原因应放在大语文环境下进行全面探究,本文试从考试政策、学习者、教授者、家庭和社会大环境进行探讨。

(一)考试政策的影响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大纲》是根据国家及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及考试要求,由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是评价和改进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参考,是检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以2018年福建省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大纲》为例,大纲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和运用表达五种能力。其中识记是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等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篇名句。简单来讲,就是大纲中对中职生古典诗歌的考查要求只是简单地背诵名句名篇即可,考查的题型是单纯的填空题,分值比例小。学生为了高分,教师为了绩效,师生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其他方面,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大多只停留于大纲要求的标准,对诗歌意象的探求更是不求甚解。脱离了意象的诗歌教学,触及不到诗歌情感的深邃,毫无疑问,也不利于实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的教学目标。

(二)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

由于当前社会信息化速度加快,学生对未知知识的解决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更加便捷和多样。比起程式化的课堂和无声的书籍,网络提供信息的方式和内容更加符合现代中职学生的关注点,比如近两年在中职生中大火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满足了中职生这个年龄段学生对信息和知识的快速、便利、新颖、有趣的需求。而古典詩歌与我们现代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学生不愿意慢下来仔细品味诗歌意蕴。诗歌中的意象也被囫囵吞枣式地当成普通词语一掠而过,在学生的心中激不起半点波澜。

(三)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教师的教学必然会受到考试政策的指挥和影响。分值多,重点考的板块就着重讲解;分值少,非重点的板块就略过。这几乎是目前教育形式下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意象教学和古典诗歌在《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中的考查形式和所占分值,必然会影响教师对它的重视程度。在有限的教学时长中,抓住考试重点,帮助学生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符合中职生及其家长、学校的一致要求。另外,意象教学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也是难点所在。它要求教师自身须具备大量的文学素材积累,需要教师自身具备极高的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和素质。而现实情况是,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也亟待提升。

(四)家庭及社会环境

部分中职学生自小生活在父母疏于管教的家庭环境中,学习习惯不好,自制力较差。2020年3月份左右学生在家上网课。大部分中职学生的父母不会陪同孩子一起上课,更有甚者,完全不关心学生的学习,对孩子的学习几乎已经达到放弃的地步。绝大多数学生父母的学历在大专及以下水平,对古典诗歌及意象也知之甚少,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古典诗歌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另外,近几年的社会大环境追求快餐式的文化,表面上看,人们接受知识的途径更加便捷、多样,大多数人实则是走马观花的速食吸收,不愿意慢下来仔细品味古典诗词的魅力,整个社会似乎也把古典诗歌丢弃了。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中职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不感兴趣,对诗歌意象的学习不求甚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众声喧嚣、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寻觅清净显得尤为重要。古典诗歌能够带领我们寻回内心世界最真实的清净。诗歌意象是诗人精神世界的物化表象,可以作为后人与诗人精神对话的切入点,也是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切入点。

本文通过梳理意象教学的研究起源,着重分析了中职语文课堂中古典诗歌意象教学目前存在的两种困境,并通过问卷调查、表格分析、理论研究等形式初步探讨困境形成的原因,希望给予语文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更衷心地希望广大师生能够漫步徜徉于古典诗歌丰富的意象之中,感受春花烂漫,秋蛩蛰鸣,鸢飞唳天,增加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塑造健全的人格,用意象的美滋养自己诗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耿建华.诗歌的意象艺术与批评[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3]焦兰兰.中学古典诗词意象教学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5.

[4]郝月.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教学分析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S].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编辑 曾彦慧

猜你喜欢
古典意象诗歌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七月诗歌
来自林间的风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诗歌过年
轻古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