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快运物流运输组织优化研究

2020-05-11 08:34张云逸刘文歌
铁道货运 2020年4期
关键词:快运高速铁路站台

张云逸,刘文歌

(大连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快递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根据预测,到2030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将从2020年的550亿件上升至840亿件。其中,国内异地快递业务量将从2020年的377亿件上升至567亿件[1]。为了提升铁路运输的快递市场份额,实现从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目标[2],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推出高铁快运物流业务。高铁快运以商务文件、电商包裹、生物医药产品、冷链食品和应急物品等为适运品类[3],具有批量小、品质优、时效性强和服务标准等特点,是集铁路运输、储存、配送、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产品。

1 高铁快运物流运输组织分析

目前,高铁快运网络含有481个办理站,覆盖514个城市。在产品体系方面,除了标准快递服务产品外,还推出了“当日达”“次晨达”“次日达”“隔日达”等限时服务产品,能够高效地完成省内或省际的快运物流服务。在“双十一”电商黄金周期间,高铁快运利用高速铁路闲置运力,为电商、快递企业提供快捷运输服务,深化了铁路与电商、快递企业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了高铁快运物流的竞争力。由于高铁快运业务开办时间较短,在运输组织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高铁快运物流优势的发挥。

1.1 列车载运空间

目前,高铁快运的载运设备主要为高速铁路动车组载客列车和确认车。货物装载位置一般为二等车厢内部的大件行李存放处底层、车厢最后一排座椅后方空档处,以及集装件专用存放柜。装车时,依据车型差异选择装载位置,原则上优先选用集装件专用存放柜,如CR400AF,CR400BF等车型。在列车没有配备高铁快运集装件专用存放柜,或专用存放柜满载时,可以在二等车厢最后一排座椅后方空档处装载货物。例如,CRH2A,CRH5A,CRH380A车型可以装载在1,2,4,5,7车厢最后一排座椅后方空档处。由于设计货物载运空间较小,每列高速铁路动车组载客列车最多只能装载40个快运专用集装箱[4]。早期生产的动车组没有配备集装件专用存放柜,只能装载在车厢最后一排座椅后方或大件行李存放处底层。高速铁路确认车由于没有载客任务,除了可以利用载客动车组列车装载位置外,还可以在车厢过道处装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装载能力,但载运空间依然十分有限。

1.2 车站货运设施

车站货运设施是货物在车站搬运和在站台装卸的设施[5]。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由既有车站改造而成的高速铁路车站配备有行包房和专门的行包通道,部分等级较高的车站还配备有货梯,可以作为货物装卸、搬运专用路径使用。但是,新建高速铁路车站没有考虑货运需求,车站设施仅为客运服务,货物进出站时,只能与旅客共用站台和进出站通道。车站货运设施配备不足导致货运作业与客运作业交叉干扰较大,容易造成拥堵,降低了作业效率,甚至造成货物破损。在货物集散场地方面,较高等级高速铁路车站为高铁快运物流业务配备了专门的货物集散场地,而某些等级较低的高速铁路车站没有配备专门的货物集散场地,只能通过地下空间进行相关作业。

1.3 作业流程规范

作为高铁快运物流业务的经营主体,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快运”)编制了《高铁快运业务指导手册》,规定了包括高铁快运时限要求、快递员及站点作业标准流程、集散中心操作流程、装卸站作业办法、禁限寄品管理规定、验视流程与标准、特殊件处理流程、实名制收寄管理办法、快运到付业务作业办法在内的全套作业流程,目前的高铁快运作业流程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站台装卸环节薄弱。由于动车组载客列车停站时间较短(大多数动车组旅客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为1~3 min),并且高铁快运遵循“旅客先行、货物随行”的作业原则,因而货物无法完成装车或卸车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会出现货物因为无法在停站时间内完成卸车,被迫随列车离开的情况。

(2)作业流程应急处理办法缺乏。在发生突发情况时,缺乏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法,不利于保持良好的运输秩序。例如,装卸作业正在进行,而车门即将关闭;货物卡在站台缝隙,被车门夹住,或掉入列车下方;在路由短驳中发生交通事故等情况。站台装卸作业流程不规范,会导致货损货差、货物灭失或交货延迟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1.4 运输组织协调

高铁快运物流的运输组织协调包括装卸计划编制人员与站台装卸人员的协调、中铁快运与铁路局集团公司客运部门间的协调,及中铁快运各分公司间的协调。

(1)装卸计划编制人员与站台装卸人员的协调。在货物装卸时,站台装卸人员应提前从装卸计划编制人员处获知列车车次、到站时间以及货物具体的装载位置。如果装卸计划编制人员与站台装卸人员信息沟通不畅,货物装载位置误报,将会导致装卸车预报不及时。目前,站台装卸人员主要依靠微信等外部渠道接收装卸车预报,经常会出现信息传达不及时、信息存在误差等问题。例如,货物预报位置与实际位置不符,导致卸货时无法找到快件;装货时原预留位置被占用,造成装卸混乱、延迟,甚至导致装卸无法完成。

(2)中铁快运与铁路局集团公司客运部门间的协调。高铁物流的货物配载计划应充分考虑动车组旅客列车的上座率情况,以保证运力的合理利用。但是目前中铁快运工作人员与铁路局集团公司行车部门缺乏有效沟通,无法及时获知列车上的客流情况,导致货物配载计划编制不合理,运力利用不充分。例如,部分线路在特定时间段客流较少,列车上的货物载运空间充足,却没有安排高铁快运装载任务,造成运能浪费。

(3)中铁快运各分公司间的协调。部分长距离的高铁快运货物需要跨局运输,而分属不同铁路局集团公司的中铁快运分公司间缺乏有效沟通机制,跨局中转作业存在障碍,货物在跨局中转站滞留或退运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时效性要求较高的紧急快件影响很大。

1.5 内外部信息集成

高铁快运的内部信息集成是通过铁路局集团公司与外包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的“E3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该系统集成了条形码识别技术,基本实现了高铁快运内部业务流程的信息集成管理。在与顺丰速运等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时,通过“高铁快运助手APP”实现与第三方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但是,目前一线作业人员接收作业信息主要依靠站点、集散中心、装卸车站的固定终端。固定终端显示信息后,终端操作人员再将指令通过微信传达给站台装卸工或司机。而通过外部软件传达装载货物数量和位置信息极易出现偏差及失误,并且系统内没有明显的提示功能,经常会出现信息传达滞后、信息不准确的问题。

高铁快运的外部信息集成主要是通过“95572网站”和“中铁快运APP”实现,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高铁快运产品体系、运价计算标准、寄运品要求以及营业网点分布等相关信息,也可以直接下单,并查询实时物流信息。但是,目前“中铁快运APP”功能较少,更新缓慢,无法实现与手机系统同步更新,客户体验较差。

2 高铁快运物流运输组织优化对策

2.1 优化原则

高铁快运物流应以客户需求为前提,把握时效性、安全性两大优化准则,优化运输组织,实现现代物流高效益、高效率的经营目标。

(1)时效性原则。时效性是高速铁路品牌形象的根基。高铁快运全物流过程都应体现“快”的特点,应在充分发挥运输过程速度优势的同时,关注装卸等其他物流环节的效率,以达到整体时效性。具体而言,高铁快运最大优势在于干线运输,其运行时速为200 ~ 350 km/h[6],与公路运输相比,具有明显的速度优势。除了干线运输外,在高铁快运的取件与配送环节中,以公路为主的路由短驳也应体现“快”的特点。

(2)安全性原则。高铁快运的货物有可能与旅客处于同一列车或同一车厢中,因而除了强调货物的安全性之外,还强调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目前,高铁快运的目标客户主要是企业、机构及政府部门,运输的主要货物种类为文件、小型设备等高附加值的轻货和鲜活易腐货物,对运输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因而货运安全性是高铁快运非常重要的准则。此外,特种货物办理托运的具体要求、安全作业标准和紧急预案需要细化,必须在保障人员安全性前提下考虑提升货运效益。由于动车组造价昂贵、结构精密,在开展高铁快运业务时应注意规范货物的装载方法,并且避免货物装载不当而影响动车组平稳运行,导致行车安全问题[7]。

2.2 优化对策

(1)提高列车载运能力。针对列车载运空间有限的问题,可以从4方面入手提高货物载运能力。①积极开发车内载货空间,结合客流变化情况、在列车结构及载重允许的情况下,制订合理的货物载运方案,使现有载运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在上座率较低的列车上,尝试在座椅间或大件行李处上层装载货物;在到站车门均在一侧开启的列车上,可以在待开启车门的对侧处装载少量快件;也可以考虑在两侧行李架上装运小件快递。②充分发掘高速铁路确认车运能,尽可能在每一列高速铁路确认车上装运。③合理改造座椅,在对旅客乘坐舒适度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对座椅进行改造,从而扩大货物装运空间,如开发折叠座椅等。④加装座椅防护套,使座椅本身具备载货功能。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但目前仅在列车预留空车厢上使用,因而可以考虑适度扩大其使用范围。

(2)改造车站货运设施。针对车站货运设施配备不足的问题,应根据高速铁路车站货运设施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改造方案。在建成的高速铁路车站,应充分利用行包通道作为货运通道;在新建高速铁路车站,可以考虑增加货运通道,或者在现有设施基础上合理规划高铁快运货物的流线,从而避免与旅客流线交叉。针对集散场地不足的问题,高速铁路车站可以充分利用地面空间,合理规划建设小型集散场地,开辟货车专用通道与集散通道相连,使货车能够直接进入集散场地装运。

(3)优化装卸作业流程。针对业务流程中存在的站台装卸混乱问题,可以增设随车业务员岗位,协调货物装载位置与行李摆放位置,并协助装卸人员快速、精准地找到货物装载位置,从而节省装卸人员进入车厢后寻找货物(货位)的时间,并且能够避免货物(货位)被移动造成的装卸货时间延长或卸货失败,大大提高装卸效率,保证装卸流程合理有序。此外,针对业务流程中缺乏应急处理办法的问题,管理人员应提前推演各种安全隐患,并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将其编入《高铁快运业务指导手册》。优化后站台装货流程如图1所示,优化后站台卸货流程如图2所示。

(4)加强部门内部协调。加强货运部门内部装卸站、装卸人员和随车业务员之间的协调,随车业务员应随时关注货物装卸信息,实现信息同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加强铁路局集团公司之间的协调,提高中转效率,保证中转作业顺利完成。加强客货运部门之间的协调,实现阶段性、区段性的客流及运力变化情况信息共享,以便提高货物载运计划的合理性和效率。

(5)提高信息集成水平。内部信息集成问题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改进。①在E3系统中增加提示功能,提示界面的信息应清晰可辨,配有提示声音和确认按键,待业务人员确认后,提示界面方可关闭,从而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信息接收不及时、指令传达不到位的情况。②开发内部APP并与E3系统紧密配合,自动编制指令并向内部APP发出通知,避免微信等外部沟通软件的弊端。③提高现有系统管理智能化水平,通过与其他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运营管理信息交互共享,配合铁路车辆追踪系统,为客户提供全程物流信息追踪服务[8]。外部信息集成问题可以通过外部APP升级解决,软件开发人员应及时修复技术故障,加快更新频率,使其与手机系统更新频率一致。

图1 优化后站台装货流程Fig.1 Upgraded loading process on platforms

图2 优化后站台卸货流程Fig.2 Upgraded unloading process on platforms

3 结束语

高铁快运是铁路由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重要尝试,是实现高速铁路经济效益提升的新途径。高铁快运产品应在符合高速铁路品牌形象的基础上,与现代物流的标准接轨,优化运输组织,提高送达效率和运力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我国高铁快运物流运输组织现存的问题,结合高铁快运的特点提出优化准则,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旨在为我国高铁快运物流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为满足现代物流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将来需要在高铁快运业务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及需求的变化,实施设施设备改造,引进更加先进的现代物流装备,改善作业流程和作业方法。

猜你喜欢
快运高速铁路站台
国内外高铁快运业务发展的对比及启示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用综合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
预制胶拼架桥法在高速铁路工程中的实践
新型有机玻璃在站台门的应用及有限元分析
另类的公交站台
中国高铁快运强势品牌构建对策研究
相遇
高速铁路明确仅运行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