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20-05-12 02:12陈丽丽
考试周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作为一种逻辑思维较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其受到了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们非常大的重视。为了更好地使小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从“问”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被广泛地应用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学生通过与老师的问答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的优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从“问”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来进行探讨与分析,以供教育界专家学者们的参考与评价。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思维能力

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升级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符合当今新时代小学生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直接传授学生学习,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应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从问题中引导并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创设环境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疑问

我国的著名学者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因此,疑问才是打开数学知识答案大门的钥匙,小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产生疑问,才能良好地去学习数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也不符合当代小学生对数学的需求,传统型的小学教学模式只注重了教学的形式化。教师作为传播者,将课堂上一些具有理论性的知识点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点,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很差,导致学生对数学很少产生疑问与疑惑,失去对数学课程的热爱与兴趣,导致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从而导致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成绩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不再害怕老师,能够勇敢的提出自己的疑问,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这就是一种信任感,这种信任感可以帮助学生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欲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环境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疑问。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数学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造一个超市的情景,利用人民币的学具来进行小组间模拟真实的买菜情景,激发学生对人民幣认识的兴趣,在小组进行情景模拟时,教师可以提出相对的问题,比如,一元钱可以换多少角?十元钱与二十元钱有什么区别?我们在买菜的过程中花了五元钱,拿出二十的人民币商家会找给我们多少钱?拿出十元的人民币商家会找给我们多少钱?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思考,加深了学生对《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的学习内容,也使得学生能将这堂课的学习内容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了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培养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教师巧妙提问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对学生数学问题的巧妙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的教学中,有着许多不同的疑问,有的疑问不具有有效性,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偏离了正常的轨迹。因此,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做到有效提问,让每个问题都有它的意义与思考的价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是解决数学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提问是展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培养学生进行思维开阔的一种方式。所以说,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操作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成了教学中的重点问题。

(一)提问的方向要明确

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提问要合理明确,并有一定的指向性。教师要按照学生课堂学习的能力以及课程的内容,制订出清晰明确的提问,使学生的思考方向具有指向性。如果教师的提问方向不具有明确性,则会导致学生出现错误的思考方向,使回答的问题偏离了主题。所以说,明确合理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100以内加法》时,教师在黑板处给出三个等式:15+8=23,16+8=24,17+8=25,其意图是使学生了解加减法的顺序是自左向右的,但却提问成了“上述的式子有什么相同之处吗?”有的学生回答,等式中都有个数字8。这个答案显然与教师的预期答案是不相符的,但是该教师却没有发现是自己不科学的提问而导致的,继续问“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的感想?”结果第二名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与第一名学生给出的答案差不多,其实教师便直接给出了答案,我们可以猜测一下,假如当时教师明确的给学生指出了问题“三个等式在运算的顺序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学生就很难再出现偏离主题的回答了。因此,教师应具有明确的提问方向,这样才能发挥问题的最大价值。

(二)课堂的提问要合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能力重视起来,使学生能够积极勇敢的提问。传统的教学中都是由老师来提出问题,学生对老师问题进行有效回答,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使得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提问,激发学生挖掘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师在操作中进行提问

小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的过程中,通常都是由教师传授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学生学到内容与知识,永远都是根据教师所对学生的理解来进行探究与分析得出来的理论结果,但教师一经对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进行错误的判断,就会导致小学生偏离数学的主题,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特点结合课本内容,利用教具进行操作,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使学生围绕教师所创设的情景提出问题,将这些知识消化成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通过科学合理的实践练习来实现结果。例如,小学生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课的数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进行钟表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加深小学生对钟表结构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时针与分针的区别,以及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时间,这种钟表的制作,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保证了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学生对认识钟表一课的内容的了解,也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去认识钟表。

(四)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疑问

学生根据小学年龄段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很强的好奇心。传统型的教育教学有着很强的局限性,不能使学生的思维进行开发与发展,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传统型的教学方式,只是将书本中的内容简单的传授给学生,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只留在对数学教材表面知识的理解,没有再深入到教材中去。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技能,但却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创新与实践的探究与发展。因此,为了改善这个数学教育的问题,教师必须制订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对数学教学课堂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创新与整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与分析中发现问题,设计出一些关于探究性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思考,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学习优势,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 在生活中發现“问”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地,人们在生活中离不开对数学的使用,数学的使用也便利于人们的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对数学的问题。在生活中,人们通过钟表来规划自己的时间、人们通过公交车上的数字去到达自己所要去的地方、人们在买菜时,通过数字来了解蔬菜的价格,数学与我们生活有着剪不断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教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将数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拉近了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必要性。例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课的数学内容学习时,在上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回家收集自己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以及通过种豆芽的方式,通过每天去记录豆芽的成长日期,来培养学生对年、月、日的了解与认识。在学习完年、月、日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年、月、日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对超市商品年、月、日的对比与分析,来判断该物品是否过期;学生可以通过年、月、日的学习来计划自己的出行;学生也可以通过写日记来记录每天发生的趣事。这些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年、月、日学习的了解,使得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却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发展。

四、 从旧知中寻找并运用“问”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新的数学问题是建立在旧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所以在数学的学习与运用上,新旧知识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所以学生在旧的知识复习的基础上可以为新的知识的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认知的冲突。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学习时,刚开始学生以为这是以前学过的旧知识《长方形与正方形》,可在老师耐心的讲解完后,发现他们的不同之处,从而将学生带入了新的问题中。因此,旧知识的巩固与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他可以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对新的知识发生质的飞跃,帮助小学生合理的去解决数学难题,为小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很大的基础。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趋势,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促进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与教师一问一答,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有趣的提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这种有趣的疑问使课堂的学习气氛变得更加的清新有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小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静.从“问”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20(5):81.

[2]陆怡.精彩从这里开始:自主探究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07.

作者简介:

陈丽丽,一级教师,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通渭县北城铺小学。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