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构建策略分析

2020-05-12 02:12陆凤娇
考试周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

摘 要:在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教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实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此,本文不仅探讨了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构建的教育价值,还对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落实策略和应用原则等进行了有机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 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构建的教育价值

(一)可以有效优化教学过程,体现课堂高效性

信息化技术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探索实验、分析实验、完成实验的一个过程,在这一教学中,教师是以信息技术手段为辅助就实验内容进行模拟教学,是在引导学生认知实验过程、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索的一个学习过程,它的实践应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发展。

(二)可以实现研究性课程开展,完善教学目标

在互联网的发展中,教材已经不再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唯一载体,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曾提到:教师要善于研读教材、拓展教材,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品质的协调发展。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引用就有效完善了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为载体,对教材内容进行知识强化,在探索实验、知识拓展的同时强调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迁移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生活、创造社会。

二、 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构建的实施策略

(一)借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得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这一实验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制取装置,在认识实验教具的基础上,然后为学生播放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让学生在操作实验的时候有一个充分的自主探究过程。从而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播放制取气体装置,如:

在图片观看中,让学生分析装置的用处,想一想,还缺少什么装置?在引导学生回答收集装置的过程中,就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进行电子版播放,让学生自己组装仪器,联系使用铁架台、检查装置气密性,并且为了保障学生的实验效率和实验质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辅助,将实验操作步骤简称为“组、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为“租茶庄定点收利息”。从而利用高锰酸钾、木炭、酒精灯、铁架台、小木条、石灰水等,通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认知C+O2点燃CO2,然后用坩埚钳夹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到发红,然后慢慢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认识到 Ca(OH)2+CO2CaCO3↓+H2O;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得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Fe+2O2点燃Fe3O4,最终认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一化学实验,在信息化教学辅助和良好学习氛围的塑造中使得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观看过程进行自主实验探索,在观看实验、分析实验、探索实验、总结实验的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化学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二)借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实验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在化学实验中有许多疑难、污染严重和危险性大的实验。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剖析化学微观现象,创优实验情境,在避免危险提高实验可见度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实验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教学《物质燃烧的条件》这一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利用Flash为学生展示石子和棉花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将玻璃棒和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滤纸和小煤块、取一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等实验动画情境,让学生在动画情境观看中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着火点等,然后让学生结合实验情境进行物质燃烧条件实验探索,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将实验室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呢?从而让学生利用蜡烛和烧杯验证燃烧条件需要氧气这一实验内容,在认知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这一化学知识点的过程中,让学生可以认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在创优情境实验模拟中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灭火的原理,以此来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借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资源整合,培养学生实验素养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辅助进行资源整合,在构建社会生活与实验桥梁的过程中使得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应用价值,实现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化学技能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常见的金属性质》这一化學实验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制作铁刀切苹果、梨、真假黄金等生活视频现象,在观察颜色表面变化的同时给予学生化学实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按照微视频中镁、铝、铁、银、铜、金等教具用砂纸打磨进行实验现象观察分析,然后让学生再用坩埚钳钳住一块香烟包装盒中的铝箔纸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轻轻晃动观察现象。通过化学实验与社会生活素材的观察使用,使得学生能在实验探究中有一个科学实验的态度,从而在实验分析中得出:Mg>Zn>Fe>(H)>Cu,写出实验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反应共同点,如金属与酸的反应: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Fe+H2SO4FeSO4+H2↑认知置换反应。在认知生活与化学关联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在信息技术手段融合使用中让学生能够以课堂主人翁的身份进行实验探索、知识掌握、能力提升。

(四)借信息技术手段,转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实验技能

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融合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为本,是在尊重和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性基础上就教材内容进行的改革创新。不仅转化了教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还可以有效实现教师专业素养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溶液的酸碱性》这一化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录制溶液酸碱性实验视频,在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NaOH溶液、纯碱溶液、肥皂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溶液、酒精等化学药品实验中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实验学习兴趣的激发。在信息化教学辅助中,利用分层合作法,让一组学生利用白醋、稀鹽酸、稀硫酸等用品对紫色石蕊试液进行实验探究分析发现变红;让二组学生利用肥皂水、纯碱溶液、石灰水对紫色石蕊试液进行实验探究发现变蓝;让三组学生用食盐水、蔗糖水对石蕊试液进行实验探究发现没有变色。在信息辅助合作实验探究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认知溶液酸碱性,提高化学实验可操作性。认知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又可以实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格局的创新发展。

(五)借信息技术手段,融合时代背景,强化学生实验应用

对于教育教学而言,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生活、服务社会发展。例如,在教学《能源的综合利用》这一化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砂纸擦去铜片和锌片表面氧化膜,用导线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接电流表的正负极,然后把锌片和铜片一起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分析电流的产生源于Zn+CuSO4ZnSO4+Cu置换反应时化学能的转化,在融合时代背景和信息技术实验模式的过程中,让学生就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电池进行实验探究分析,在回收利用中让学生认识化学与能源,实现学生实验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 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构建的运用原则

(一)要注意启发引导的原则

初中生不论是思维能力还是学习习惯都是处于教育养成的黄金时期,为此,面对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来说,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的原则,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分析实验的过程中,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在实践中融合理论分析,在问题思考中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要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

化学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学习过程,其中涉及了多变的现象观察和分析,所以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要遵从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在分层合作学习探究中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在落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过程中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进行实验分析、能力提升。

四、 结语

对于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来说,教师既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解读,还要立足学情教育引导,在教学内容、教学氛围、教学模式优化中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实验探究兴趣的激发,从而使得学生乐于实验学习,学会运用化学知识服务生活、服务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锦.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5):107.

[2]刘军赫,刘艳.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0).

作者简介:

陆凤娇,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