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的“变迁”

2020-05-12 02:12孔祥
考试周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植入情境设计变迁

摘 要:把音乐课堂“变迁”走,以各类情境作为主要展现方式开展教学。与传统的音乐教学相比,更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音乐教师要能够根据各种情境的特征将音乐融入设计中,为音乐课堂教学带来全新面貌,各类活动都需要音乐,如何植入,以什么形式植入,成为教师教学设计重要环节。学生对音乐课,对音乐中考,对相关活动,对音乐的教师将更加亲近。借助情境教学设计展开施教,可以有效提升教学品质,促进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激发上音乐课动机,化知识点的传输为对知识的渴求、化被动无奈参加为主动参与。

关键词:“变迁”;情境设计;植入;核心素养

环境的改善,城市的规划,高速发展的中国“变迁”这个词,一度站在风口浪尖。在当今的现实社会生活中,拆迁是社会是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拆迁分两个部分,一个是拆,一个是迁。往往拆迁过后旧貌换新颜。我们的音乐课堂是不是可以像拆房子拆迁那样,也可以拆,也可以迁呢。“变迁”过后是不是可以改善现状呢?

一、 现状分析

1. 部分学生对入选教材的传统音乐,中西古典音乐以及现代音乐不熟悉、不喜欢。在学习过程中,仅仅知道它入选了教材,具体有多好,什么原因选进来,一概不知,甚至也不想知道。

2. 传统课堂,学生打开教材,听几遍,唱几遍,跟下伴奏,强调下处理。乐感好的,有乐器基础的可以非常完整地掌握好作品的基本要素了,其他学生基本也能很好的掌握,但是我们音乐课一周仅有一节课而每个单元内容一单元接着一单元,根本沒有充裕的时间来复习巩固,由于正常遗忘都会削弱学习效果。

3. 教材内容每个单元往往先设定一个大主题,然后选两个声乐作品,作为演唱实践曲目。再选两个(器乐或声乐)作品作为欣赏作品。有的时候觉得有的作品选的难易度有差别,再加上有的曲目放一起有点牵强,同学们也有很感兴趣的音乐也有不熟悉甚至抵触的音乐类型,但是入选教材了有的就是考点,不喜欢也得掌握啊!

4. 各类学校普遍的拥有艺术特长学生比例很高,传统音乐素养教学以及训练已经落后于他们的起点比较远,这边在介绍乐器的外观以及分类和构造特点,那边已经有同学是这件乐器10级的演奏水准。所以在上课时,这类同学往往起不到模范带头的作用,有的反而是消极怠工状态,他们认为书上的音乐对他们来讲演唱起来太简单了。

莱夫和温格:《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该书提出情境学习理论三个核心概念,即实践共同体、合法的边缘性和学徒制。打破掉传统课堂,对音乐课堂进行“变迁”很有必要。

二、 对音乐课堂怎么“变迁”

首先,是“拆”。和拆房子不同,拆房子可以夷为平地重建。音乐课堂拆迁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 教材单元的拆散。

2. 教材年级的拆散。

3. 年级班级编制的拆散。

4. 乐器种类特长和无基础同学的拆散。

5. 班级男女同学的拆散。

这些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开,而是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例如教材根据学期所处的季节的变化或者节日点,安排不同内容。例如九月一日这一学期各个年级课程内容安排是不一样的。初一是《与乐同行》,初二是关于青春的《花季如歌》,初三是《祖国你好》。而在整个初中三个年级的六个学期的教材中,同样归类在爱国题材的音乐除了《祖国你好》这一单元4个曲目外,还有《龙的传人》《我是中国人》《红旗颂》《五星红旗》《永远的朋友》《生死不离》《中国功夫》《嘎达梅林》《爱我中华》《长江之歌》《游击队歌》《共和国之恋》《做人要做这样的人》《江山无限》《天路》《参军去》《我和你》等这么多音乐。把这些爱国歌曲,根据曲风以及表现方式进行重新拆过来组合到一起,重新进行编排。有的可以独唱,有的可以合唱,有的可以独奏,有的可以齐奏或者重奏,有的可以做背景音乐,有的还可以多种形式组合在一起,有的可以做串烧联播等等。此外有的班级里有乐器特长的学生多,有的班级里有舞蹈特长的多,还有中国的武术、跆拳道,还有会京剧的等等,每个班基本都不一样。那么根据不同的特长以及再根据男女生拆分,就出现了多种组合方式以及多样的结合方法,达到不同的呈现状态。让有舞蹈特长的挑人配音乐配舞蹈,有乐器特长的直接可以独奏或者齐奏,有体育特长的直接编排集体舞或者集体造型。可以每个班都排一个和教材音乐的节目出来,结合本班特点以及所配音乐的特点。这样音乐不仅可以抽象的听,还可以“唱”出来,形象的“跳”出来,“跑”出来,“看”出来,“舞”出来等。视觉加听觉的冲击,集体画面以及动作的冲击,加上踩着音乐节拍点或者段落点做动作,结合着歌词做动作等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深层理解。

其次,“拆”是拆好了,接下来就牵扯到怎么“迁”,往哪“迁”是关键。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中提到“惰性知识”认为:“在无背景情境下获得的知识,经常是惰性的和不具备实践作用的”。

我们学校活动多,外语节,体育节,艺术节,演讲节,读书节,青春仪式,毕业典礼,开学典礼,班级音乐会,迎新活动,各种学科活动以及参加区级,市级文体活动,各类比赛以及根据各种节日庆典都有大量用到音乐的地方,这些设计有的每年可以雷同,可以创意无限。

关于怎么“迁”举一例子,我校体育节中运动会往往有个运动员的入场开幕式,开幕式要求各班行进到主席台前有一个1分半中表演。这个表演主题往往需要自选主题,然后配乐表演。这个时候我就把各个班级根据各班特点选了不同的表演主题,选择了不同的表演音乐。如:一班有同学会武术,要求租服装配《中国功夫》音乐;二班有同学会唱京剧,那就让他挑选一些有舞蹈功底的练下身段排上动作,穿上衣服,画上脸谱音乐配上《唱脸谱》《我是中国人》;三班没什么同学有特长的就全班换上八路军队服按着芭蕾舞剧《游击队歌》的动作排练了起来。有学民族舞特长班级换上各民族服装配乐《爱我中华》等等。领导宣布开幕背景播放《红旗颂》全校传递着巨幅五星红旗。暖场和全场结束播放《永远的朋友》《我和你》《明天会更好》一个体育节入场仪式下来一共使用了26首全部来自音乐教材上的歌曲,其实这就是把课堂迁到了操场。

关于“迁”到哪以此类推,音乐课堂还可以迁到礼堂,迁到秋游,迁到各个节日的比赛或表演的舞台上去。而且有的班级利用自习课以及音乐课进行排练时,其实这就是一种情境的教学设计,把各类音乐教学设计到各种情境去了。

当然刚刚的教材音乐在平时各个年级以及班级进行教学时,传统教学还是起到重要作用的,各种活动对音乐的编排和使用是要建立在已经大概掌握了音乐的特性以及关键的音乐要素。在植入到各种表演前首先就是要筛选,而低年级段对高年级段教材是不熟悉的,只能靠老师推荐以及把教材给大家看再挑选,选定后还要对作品进行再度创作。例如《国旗颂》,第一段号角主题适合在介绍领导以及领导准备宣布开幕时的背景音乐。而第二段红旗主题适合和“开幕”两个字同步,并且在红旗主题同时可以传跑大国旗,这样音乐就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了。让参与跑的人都了解了乐曲的乐段,在他跑动时,给自己以及给大家带来的震撼感受,由此《红旗颂》旋律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怎么用到《红旗颂》也会略知一二,甚至下次换别的活动,换别的音乐也会有个类似的设计模版。所以课堂情境教学设计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把音乐课堂“变迁”走,以各类情境作為主要展现方式开展教学。与传统的音乐教学相比,更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音乐教师要能够根据各种情境的特征将音乐融入设计中,为音乐课堂教学带来全新面貌,各类活动都需要音乐,如何植入,以什么形式植入,成为教师教学设计重要环节。学生对音乐课,对音乐中考,对相关活动,对音乐的教师将更加亲近。借助情境教学设计展开施教,可以有效提升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激发上音乐课动机,化知识点的传输为对知识的渴求、化被动无奈参加为主动参与。

三、 通过对音乐课堂的“变迁”,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作用

1. 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音乐加各类表演,记忆深刻,掌握透彻。

2. 提高音乐老师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积累教学经验。

3. 用吸引学生注意力,积极参与音乐课堂的活动设置,更好地用讨论、交流参与、相互传授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4. 完成各类校园活动同时,以不同形式欣赏感受到音乐的作用以及把各类音乐要素体现出来。发挥了特长学生的引领作用,激发了同学们的新鲜感觉。

2020年起南京市中考已经加入音乐学科,但目前规划课时仍旧是一周一节课。所以高效课堂必须配置高效的教学设计,把课本内容通过不同的情境设计,“变迁”到各类课堂上以及舞台和各类活动中。以不同形式植入教材音乐,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参与其中,提高学习以及练习的兴趣,并在参与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特长,既能感染到其他同学,也是对自我的提升。

四、 音乐课堂的拆迁创新之处

1. 将不一定按年级、整学期课本编辑单元依次教学(教材为循环教材)。

2. 课本整单元内容会被打破,但总体内容还只能多不会少。

3. 在增加情境设计环节以及不减少课本内容情况下还不能增加课余负担。

4. 换了新的搭档、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淡化了上课,着重了参与,每个人在不同活动中可能是主角。在活动中经历排练、彩排、正式演出等细节处理,强化了音乐记忆。

5. 各个班细致准备一个,20个班就是细致的20个作品,交叉互相学习感受,丰富体验。整个流程即是一次教学,更是一个视听盛宴,也是积累了今后在课堂中复习“资料”。

当然在具体选择时,教师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强制拆迁”。由于学生学力基础存在个体差异性,有些教材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教师需要给出必要的取舍处理,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离不开师生共同参与,因为音乐呈现不仅为各种活动烘托了气氛,更提升了各类活动的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借助网络搜集相关信息材料,利用舞台与课堂展示,给学生多渠道参与音乐,感受音乐,让学生掌握并爱上音乐。

音乐课堂的“变迁”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直观手段,情境教学设计植入,为教师提供教学便利,也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契机。

参考文献:

[1]亓高超.小学音乐情境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14).

[2]刘图雅.试析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J].才智,2014(13).

[3]黄菊.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0):53.

作者简介:

孔祥,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燕子矶校区。

猜你喜欢
植入情境设计变迁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高职《图片处理》课程的教学大纲设计
师德教育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师岗位培训过程中的植入与开展
韩国“植入”赶超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