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语文教学提升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020-05-12 01:08范亚萍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语文教学

范亚萍

摘要:小学是学生人际关系形成的最初阶段,但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往往也是越早越见成效。依托小学语文教材,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利用语文教学课创设情境、转化亲子关系、学习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等方面初步探索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路径,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际交往  交往技巧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假使一个人未曾学交往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可见,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一个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是学生人际关系形成的最初阶段,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往往越早培养成效越好。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一、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小朋友在进入小学以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学习成为主导生活。其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与同伴、父母、教师的交往。以笔者所带的年级为例,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如下几种现状。首先,由于小学生进入学校以后,自我意识浓厚,缺乏相应的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因此部分学生出现孤僻自卑等不良的心理,不太容易融入集体生活。笔者所带的班级就有一位这样的学生,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从小宠溺他,姐姐也是对他呵护备至,因此他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不良思维,在班级里总是指使其他同学为他服务,遇到问题就用拳头解决,逐渐导致同学们不愿意和他玩耍,他因此找不到朋友,无比烦恼。其次,面对父母和老师从绝对服从到逐步叛逆,有些学生表现出不会与父母、老师交往与沟通,逐渐发展成为家长与老师心中的“叛逆”儿童的现象。其根本原因,主要还是小学生的自我调节意识差,不会与人正常合理地交往。笔者认为可借助于语文教材,依托教学,从创设情境、合理处理亲子关系、交往技巧训练三个方面来提升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语文课中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与人交往的技能。与人交往着重落在“交往”二字上,那必然需要小学生有主动说话、合理沟通的能力,才能谈得上与人交往。通过语文课,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引导学生逐渐学会恰当地表达,可以与人愉快地交往。

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学会做客》一课时,教师就需要通过角色扮演,带领学生进入“做客”的氛围中,充分感知“客人”与“主人”角色的不同,学会在不同的身份下說不同的话语,不仅学会做客,而且学会如何与同伴相处,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笔者在上这堂口语交际课时,就有一个同学提出:“老师,如果没有同学来我家做客怎么办呢?”笔者适时地提问:“为什么呢?”这位同学回答:“因为我在班级里没有好朋友。”“那你为什么没有好朋友,你知道原因吗?”笔者问。学生有些难受地说:“可能是我脾气急,容易和同学吵架吧。”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笔者就此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何才能成为受欢迎的小朋友?”引导小学生去关注自身,初步探讨一些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小学生。这个小插曲启发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主动或者被动地去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展开讨论,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将与人交往的方法、技巧传递出去,春风化雨般提升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恰当地处理亲子关系,促进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学到的良好的交往技巧和能力,有助于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反之,如果孩子处理不好与父母的亲子关系,那就会影响其与同伴及老师的人际关系。但部分家长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处理亲子问题简单粗暴,导致亲子矛盾激化,交往困难。面对这样的现象,语文老师即可在语文课堂之上,对学生加以指引,帮助他们修复亲子关系,提升与人交往的能力。

例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就是引导学生去感知父母对自己的爱,进而心怀感恩,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形成。但笔者在教学本节口语交际课时,有一些孩子却比较难回忆起父母对自己细致入微的爱,而是述说父母如何给自己设要求、如何报各种辅导班、如何对自己严格等,话语里也多有抱怨;更有甚者,几个学生直接说很讨厌自己的父母,认为他们事事管束自己,导致亲子关系紧张。面对此情此景,笔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与学生聊起父母生活的点点滴滴,帮助他们回忆起家庭生活的幸福时刻,再一起探讨父母“严格”背后的爱。

本节课后,笔者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利用周末或者下午放学时间走进父母的工作地,感知父母工作的不易。之后,再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感悟。有一个学生的所说所写让人印象深刻。他说:“我一直以为学习是世上最难的事情,但当我和爸爸一起去为我们家的水果店进货后,我才知道原来搬运东西这么艰难。看着爸爸一箱一箱地搬东西,汗水不停地流下来,我尝试着帮着搬一下,但是连箱子的一角都抬不起来,爸爸不停地弯腰、不停地跑来跑去,我悄悄地流下了眼泪。原来我上跆拳道课、我学街舞的钱是这么来的,我为自己的不懂事深深自责着,我以后再也不和爸爸妈妈吵架了。我暗暗告诉自己。”笔者抬头看着这个经常和父母吵架的孩子,真为他的改变感到高兴。这节课还有很多同学纷纷表述着自己的感受,或是自责后悔,或是感恩感动,恍惚间大家都长大了很多。当天晚上,笔者组织学生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父母,事后,收到了很多家长的反馈,家长们抑制不住喜悦和感动,纷纷说道:孩子们长大了。

笔者发现,从这次教学及实践以后,班级很多孩子学会了包容和感恩,学会了理解和感谢,懂得了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与人交往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想,通过口语交际课帮助学生提升与人交往的能力,值得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

四、开展人际交往礼仪训练,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笔者在与学生沟通中发现,有部分孩子性格外向,有与别人沟通交往的强烈愿望,但是班级的学生却不愿意与他做朋友。我通过观察发现,这部分学生大多有着这样的通病:不懂交往礼仪,比如喜欢动手动脚地去打扰别人,喜欢说不文明的话语,喜欢争强好胜,不懂得谦让,等等。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优美动听、谦逊和谐的话语能让人心情愉悦,反之则让人心生厌恶,难以维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笔者在教学《谈礼貌》这篇文章时,就从“礼貌”二字入手,谈论良好的礼仪对人际交往的重要作用。中国自古就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俗语,在与人交往时,礼仪就显得尤为重要,恰当地运用礼仪技巧会让人际交往事半功倍。

另外,良好的交谈技巧、幽默的语言、谦让有礼的态度、合理的肢体动作等都会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学生在平时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合理地运用恰当的交往技巧,那必然会事半功倍,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小学生。

总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对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实践,且行且思,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全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6(2).

[2]兰春.小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12).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语文教学
舞动治疗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相关理论研究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