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年终书账

2020-05-14 13:37李国文
月读 2020年2期
关键词:琉璃厂今人购书

李国文

鲁迅先生的日记,每到一年终了,总有一篇书账,记他当年所买的书(大约也是他当年所读的书)。这种小结,算是别开生面的一种过年方式。

岁末年初,灯下聚坐,朔风呼啸,围炉夜话,作家们少不了的话题,便是一年过去得太快,作品写得并不多,书籍读得却太少,定会生出许多遗憾。年轻人也许不当回事,可上了年纪的人,难免要懊悔自己虚度了光阴,回过头去,细想那十二个月里,竟不知都干了些什么。随之,如何好好安排即将到来的一年,便成了年节问的一个必然节目。而像鲁迅先生以一篇书账总结自己一年的读书购书情况,送旧迎新,还是很少的。这样考量精神食粮的过年法,要比大鱼大肉、酒足饭饱的物质满足,更有意义。

翻开鲁迅日记,最强烈的印象,莫过于他读书、购书、爱书、逛书店的热忱。在日记里,几乎每一页都谈书,每一月都购书,每一年都有书账。他自1912年到北平教育部任职开始,至1936年于上海逝世为止,数十年间,一以贯之,每年都以一篇书账结束,从未中断。这部日记,早年有影印本出版,看那一笔不苟、以恭楷写成的书账,可以得知他视书如命的一生。鲁迅先生读书求知,涉猎广泛,学无止境,永不满足,真使我们这些后来人感到惭愧。如今出现的那些文字不通、引典错讹,以致贻笑大方的“硬伤”,无庸讳言,主要是由于读书太少的缘故。

魯迅的书账

读书与写作,对作家来说,应如鸟之两翼,不可偏废。1912年5月5日,鲁迅从南方来到北京,刚安顿下来,连暂住地山会邑馆的臭虫骚扰也顾不得,就于12日到“琉璃厂,历观古书肆,购傅氏《纂喜庐丛书》一部七本”。

书籍是人类获得知识和进步的阶梯。从鲁迅日记中,我们看到他笔下“下午至夜补写《雅雨堂丛书》五叶”,“晚丁(订)《经典释文》四册,全部成。夜大风”,“自二十七日起修缮《埤雅》,至今日下午丁(订)毕”等文字,可以想象他在琉璃厂买到理想的书后,回到家,凡零散者,他都要装订起来,凡阙文者,他都要补抄齐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读书爱书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优秀传统。

再从书账上看,鲁迅对于自己所爱的书籍,也真是舍得花钱。查阅日记,1930年他在上海的购书款高达两千四百多元,平均每月二百多大洋,相当于他当时出版一本书所收到的版税。而且,他对各类的书籍都具有广博的兴趣。经史子集、碑帖拓片、墓志造像、笔记小品、理论哲学、文学艺术、外文原著、丛书文库,无不在他阅读的范围之内。从《华严经》到《嵇中散集》,再到《切支丹殉教记》,真是古今中外,靡所不备。正因为不择细流地读书,鲁迅的知识才会博大精深,令后人高山仰止。

鲁迅先生在第一篇书账的结尾处发表感慨,他说:“审自五月至年莫(暮),凡八月间而购书百六十余元,然无善本。京师视古籍为骨董,唯大力者能致之耳。今人处世不必读书,而我辈复无购书之力,尚复月掷二十余金,收拾破书数册以自怡悦,亦可笑叹人也。”

书房中的鲁迅

鲁迅说的“不必读书”的反讽,对今人来说是一帖清醒剂。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光写不读,早晚有砍不动柴的那一天。因此,到了年底,我们若能像鲁迅先生那样来一篇书账,看看一年来自己读了多少书,买了多少书,不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其实,读书岂止有助于创作呢?精神上的补益,心灵上的充实,更是难以衡量的收获啊!

猜你喜欢
琉璃厂今人购书
琉璃厂的传说
清代北京艺术品市场的探索与演进
印象·琉璃厂
朱森林养生漫画
琉璃厂重生记
谁是幸运星?
我的少博我的营
说“洗”
现代大师们的幽默
科学出版社物理类重点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