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2020-05-15 10:00姚团团
魅力中国 2020年9期
关键词:儿科肢体家属

姚团团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儿童在就诊过程中常因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内心惧怕医院,惧怕治疗而产生抵触情绪,易躁动、哭闹,不愿意配合医生治疗,使护理难度进一步增大。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掌握更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使患儿愿意配合治疗,保障日后治疗及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4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所有患者均满足以下标准:年龄<14岁;无任何恶化疾病。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无法确定监护人者。对照组中男性130例,女性70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38±2.31)岁。观察组中男性131例,女性69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38±3.29)岁。两组患儿的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本院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由此对两组患儿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所采用的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方式具体内容为:

第一,做好姿态及表情,主要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在进入到病房后,不得佩戴口罩,应当时刻露出亲切自然的微笑。并且在护理工作开展前,需要针对患儿做好日常的沟通工作,并进行充分的表扬及夸赞,以此促使患儿能够获得充分的愉悦感,极大的拉近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而在与患儿家属沟通过程中,需要采用当面沟通的形式,要时刻注视对方眼睛,不可表现出漫不经心的状态。对于患儿和家属的问题,应当积极、耐心的进行解答,直至对方满意,由此能够避免其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第二,眼神目光需柔和,在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交流当中,需保持眼神的柔和,要积极的营造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尽可能的缩短其相互间的感情距离。不可表现出目光游离、面无表情、皱眉、漠不关心或者是不耐烦的神情。

第三,在护理中,保持仪表端庄整洁,举止优雅大方。行走时,脚步轻柔,姿态稳重;护理时,动作有条不紊,娴熟敏捷;沟通时,灵活运用微笑、点头、手势等动作来调节交流的节奏和氛围。

第四,在对患儿进行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可以轻轻抚摸患儿的脸庞、额头等,以达到减轻患儿的紧张感的目的,提高患儿治疗的积极性。

(三)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及例数表示,以χ2进行检验,治疗前后均采用t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的配合程度比较

观察组的总配合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的配合程度比较

(二)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9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三、讨论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复杂性,需要在临床中不断探索护理的新思路和新方式。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很多情况下单纯运用语言与患儿和家属进行沟通难以达到良好的交流效果,进而影响护理的质量。由于肢体语言的可视性和真实性,在儿科护理中可以有效弥补语言交流的缺陷和不足。在进行护理时,运用积极的肢体语言,如温和的面部表情、友善的眼神目光、端庄优雅的身体仪态以及温柔亲切的抚触等这些无声的动作和暗示,可以缩短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真正了解患儿心理状态和需求,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工作当中,不断强化与患儿们的肢体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够极大的提高患儿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同时也将有效的提升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开展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有及推广。

猜你喜欢
儿科肢体家属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面试六禁忌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