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降低ICU床旁交接班不规范率的效果评价

2020-05-19 12:24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圈员交接班品管圈

(沁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焦作 454550)

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作为医院高危科室之一,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进展迅速,一旦护理不当,极易发生意外。ICU各护理班次的床旁交接班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交接班质量对患者护理工作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直接关系到患者救治成功率。但临床实践发现,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ICU床旁交接班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交接班不及时、遗漏交接班内容等,不仅降低护理质量,还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3]。近年来,各医院ICU对床旁交接班进行规范和完善。有研究表明,在ICU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促使护理管理者及时发现和解决床旁交接班过程中关键问题,有利于提高床旁交接班质量[4,5]。本研究探讨了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床旁交接班不规范率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沁阳市人民医院ICU成立于2007年9月,床位利用率85%~100%,有护理人员19名,年龄22~40岁,平均(33.46±5.73)岁;主管护师4名,护师7名,护士8名。

1.2 方法

1.2.1 组建品管圈 科内采用自愿参加的方式组成品管圈,圈员包括1名主治医师、3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和1名护士。主管护师担任圈长,负责整个活动计划和指导以及圈员培训;主治医师担任圈辅导员,负责活动监督和指导;其他圈员主要负责收集和整理资料及落实各项措施。

1.2.2 选定圈名和圈徽 在圈会上通过投票决定以“爱希优”为圈名, 圈员采取头脑风暴法提出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上级政策、迫切性、重要性、圈能力进行权重评分,选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即降低ICU床旁交接班不规范率。根据活动步骤圈长制定本次活动计划书,计划在3个月内完成本次品管圈活动,并每周组织1次圈会,每次60 min以内。根据本院ICU床旁交接班查检表,于活动前对100人次(每人次查检6个项目,合计600个项目)床旁交班情况进行查检发现,交班次序混乱发生51次,交接班内容不全发生30次,物品准备不全发生13次,记录不完整发生6次,基础护理不合格5次,仪器管理不规范3次。根据80/20原则,将本次活动改善重点定为交接班次序混乱和交接班内容不全。根据品管圈目标值的计算公式设定本次活动的目标,即将不规范项目发生次数下降至40项。改善幅度为62.96%。通过鱼骨图分别从制度、人员、环境和方法4个角度解析改善重点,由全体圈员投票法选出八项要因,即:流程繁杂不易执行、未按规范执行、干扰因素较多、交接班内容多、方法不统一、无人把关、无陪护监督、未按流程执行和培训形式单一。通过因果关联图、冰山图选定真因,即流程繁杂不易执行和无人把关。针对真因,全体圈员提出改善对策,根据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进行评分,依据80/20法则,拟定实施对策,a)优化床旁交接班流程。制作交接班流程图,并放于护士工作台和患者床尾;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该交接班流程,并模拟训练,直至人人熟练掌握;严格要求交接班人员按照流程图逐项进行交接班,如有特殊情况应在交接本上注明,避免遗漏。b)完善质控检查流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设计交接班质量考核表;交接班护士共同参与质控考评,根据考核表自查本次交接班有无漏项;护士长和质控组长应使用该考核表,每日检查检查交接班质量,并将考评检查结果纳入绩效管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前后交接班不规范率。采用科室自行设计的问卷评价实施前、后圈员的自我能力,量表内容包括7个维度,即品管手法、和谐程度、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配合、责任感、积极性,各维度评分范围均为0~10分,平均分=分数总和/总人数,该问卷克伦巴赫系数(Cronbach’a)为0.802,分半信度为0.857;各维度克伦巴赫系数为0.778~0.831,分半信度为0.791~0.843。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对100人次(共计600个项目数)床旁交接班情况进行查检,不规范项目共发生27项,不规范率为4.5%,目标达成率为20.6%,改善幅度为75%,超过预期目标值。

2.2 无形成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全体圈员在品管手法、和谐程度、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配合、责任感、积极性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其中和谐程度、凝聚力、责任感的活动成长值较高。见表1。

表1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圈员自我能力分析 分

2.3 标准化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制定了ICU床旁交接班流程、交接班质量考核表标准化作业书,并在科室严格执行。

3 讨论

护理交接班是临床各科室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患者进行连续性治疗和护理的有力保证,尤其是ICU病房。与普通病房相比,ICU患者病情危重,需各种监护仪器以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使床旁交接班内容繁杂,容易导致交接班过程中发生不规范现象,增加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影响医疗质量。为此,如何减少ICU床旁交接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是临床护理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6,7]。ICU传统床旁交接班模式是由护士长引导护理人员进行交接班工作,并且这一过程中交班重点不突出,以致接班人员不了解患者一般情况,极易相关环节遗漏,不利于治疗和护理顺利进行,严重影响护理质量,降低患者预后。开展以“降低床旁交接班不规范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明确了床旁交接班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如流程繁杂不易执行、干扰因素较多、交接班内容多、方法不统一、无人把关等,针对根本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优化床旁交接班流程、完善质控检查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考核、设计床旁交接班记录考核表等,并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不规范项目由实施前的108项降至27项,改善幅度为75%,目标达标率为120.6%,超过预期目标值。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全体圈员在品管手法、和谐程度、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配合、责任感、积极性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其中和谐程度、凝聚力、责任感的活动成长值较高。但本次品管圈活动中圈员对品管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仍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改进。

猜你喜欢
圈员交接班品管圈
交接班核查表在ICU床边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手术室采用信息化交接班方式的效果分析
基于轨迹数据的出租车交接班时空分布识别方法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运用品管圈提高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探究品管圈在手术室安全核查管理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肿瘤外科交接班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