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内涵发展

2020-05-19 15:17高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三招情境创设核心素养

高伟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孩子们挑战未来、适应未来的内在潜质,它也是基础教育的DNA。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重视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渗透,并以此助推孩子们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就得重视文本研究、情境创设,以及学习体验活动组织等环节,借此全面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研读文本;情境创设;学习體验

核心素养是伴随孩子们终身的素质与能力的总和,是他们终身学习、可持续性学习的潜能。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首要位置,要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通过系列的、真实的活动,使得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获得长足的发展。

一、精心研磨文本,凸显核心素养内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工程。它不是阳春白雪般的高不可攀,而是实实在在的蕴含在教材文本之中,所以精心研磨教学内容就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正因为教师对文本的精心解读,才会使教材所蕴含的核心素养元素被开发出来,教师才会以此为蓝本,构思教学,谋划细节,从而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更趋和美,更富生命的活力。

例如,在四年级“用计算器计算”教学中,教师就得深究教材内涵,用活教材资源,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学习中,还能接受计算器文化的熏陶。通览整个单元教材就会发现,它既有现代的计算机计算技术,也有计算工具的历史文化;有算筹的介绍,也有算盘的写真等。使得计算器的发展史跃然纸上,留给学生较为深刻的印象。

一是借鉴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栏目,在计算器教学的第一课就引入该部分内容,并通过展示具体的实物——算盘(如有条件的也可以找一找算筹,或制作一些简单的算筹),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工具的发展变化史。

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用算盘算一算简单的加减法,让孩子们体会到这种古老计算工具的实用性。同时,出示一组如234×345、8983400÷25等的习题,让学生通用算盘或者用笔算的方法去试一试。学生会感受到这样的习题用算盘计算是难以解决的,用笔算也是非常麻烦的,从而为顺利地引入计算器这一现代计算工具提供必要性。

二是介绍书中对应的“你知道吗”栏目,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感知计算器的构造,知道一些特殊功能键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点,从而使得对计算器的认识更全面。这样的学习活动过程,还能促进学生阅读数学书的意识更加强化,也让学生感悟到阅读对数学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从中不难看出,教材是教师执教之本,也是学生智慧学习的有效载体,更是孩子们数学核心素养得以发展的重要依托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度研磨教材,理解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深究蕴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核心素养元素,并科学地加以应用,助力学生的学习推进,助推他们综合素养的稳健发展。

二、缔造活力情境,激活核心素养内涵

情境是为孩子们有效学习而诞生的,它不是孤立的,更不是为了情境而情境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富有活力的学习情境、实践情境等,整合数学知识于其中,从而促进孩子们对学习的关注,以及学习活力的激发等。当然,在这些教学情境创设中,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生活现实的挖掘,努力找寻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连接桥梁,利于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感知知识、领悟知识,从而使得他们的情感态度等得到锻炼,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例如,在三年级“吨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就得利用孩子们的学习现实、生活现实等诸多因素,灵活地创设一个有助于他们实践探索的情境,让他们在一种自然的、和谐的氛围中感知吨的存在,感悟1吨的重量等,从而建立扎实的吨的概念,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更显智慧。

一是创设观察思考学习情境。首先,利用课件展播教材中的主题图,帮助学生形成重量很重的初步感知。学生会从观察中感受一列货车拉的货物肯定是非常多的,那么这批货物一定是很重的;他们还会从货运码头陈列的集装箱中体会到这是个很重的货物,等等。这系列画面,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物品非常多,货物也很重”的感知。

二是引导寻找身边很重的物品,以及标有“吨”或“t”的物资。孩子们会在相互交流中,找出:卡车上标有“45吨”的字样,大桥上有一块“限重20吨”的警示牌,以及报刊上报道的小麦1000万吨、油菜籽3900吨,等等。

创设寻找身边与吨有关的例子,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非常重”的感知;并使学生形成一种朦胧的对应关系,吨是指很多的物品,是表示“很重的”。从而使得这一部分的感知变得丰富起来,为他们归纳、抽象出吨的概念提供了坚实的积累保障。

三是实践体验,为帮助学生建构1吨的表象,建立1吨的概念等。教师不能纸上谈兵,而应创设一个具体的、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悟1吨有多重,体会1吨的具体量。一方面设计抱一抱1个同学,说出自己的体会。这个同学只有26千克,抱起来却感觉很重。另一方面引导尝试抱一抱2个同学,要花“吃奶的力气”才能勉强抱起来,使学生明白三年级小朋友抱起50多千克是非常难的。此时,教师相机抛出一个重磅炸弹:你们知道吗?我们40个这样的小朋友的体重合起来才大约是1吨噢!并适时追问:你们认为1吨重吗?你的感觉是怎样的?紧接着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对1吨的感受,让他们用自己的体验逐步建立1吨的概念,从而让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睿智。

从中不难看出,要激发孩子们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教师就得创设一些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产生更为强烈的探究愿望,并让他们在真实的实践体验中,逐步完成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实现学习的有效突破,促进知识的扎实建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建模能力、辨析思考能力、合作探究意识、工具使用能力等核心素养稳健发展。

三、重视体验强化,拓展核心素养内涵

实践出真知。这一真理对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同样适用。试想一下,一个没有在具体问题解决应用中的数学知识,学生能理解吗?能记住吗?能形成对应的知识技能吗?从中不难看出,要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就得给予必要的、应有的学习体验机会,以此帮助学生积累更为丰富的学习感性体验。同时,也促进他们的观察、思考、操作、辩解等相关能力发展,致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例如,在四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就得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从而获得最基础的感知,并在都收折一折、画一画等系列活动中感悟轴对称的本质,从而较为科学地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一是引导欣赏,用眼睛发现轴对称的秘密。首先组织学生观赏教师准备的各种画面。课件呈现:天安门城楼的图像,天坛图景,枫叶、蝴蝶等,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对这些物体的整体感受。学生会感觉到枫叶是漂亮的,化蝶的两边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天安门城楼左右的形状是一致的,等等。观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感知的积累,能够较好地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基本形态。

二是寻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种特征的物品,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由欣赏拉回到现实,促使学生用观察中获得的感知去寻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理解,找出符合轴对称规律的一些实物。比如,五角星,等腰直角三角板,呼啦圈,自己的衣服,甚至还有学生想到了自己的脸,等等。

三是设计一个创造轴对称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动手尝试。“给你一张彩纸、一支铅笔和一把小剪刀,你能创造出一个这样的图形吗?”把数学学习与传统的剪纸活动整合起来,既给孩子们一个动手体验的机会,又给孩子们一个创新探索的机会。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所思所想变成现实,从而在具体的活动中感悟对称轴的存在,知晓对称轴的意义,进而建构轴对称图形的基本表象,使得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较科学地建立。

从中能够看出,把数学学习融合在孩子们的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之中,不仅能促进学生轴对称图形的感知与领悟,促进概念的建立;更有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直观想象力、归纳抽象能力等,从而实现学生由单纯的数学知识向核心素养的转变,让数学学习更富智慧,也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去考虑,并以此积极谋划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断创新教学,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观察、有序思考,学会合作,分享、归纳抽象等,进而拓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使得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落实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之中,为他们终身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三招情境创设核心素养
课堂练笔有“三招”
“三招”让党内民主落地生根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