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2020-05-19 15:17戴宇婷
教育界·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内涵

戴宇婷

【摘要】21世纪作为互联网的时代,它对社会的生产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处在信息时代中,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的标准是什么呢?那就是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指的是从不同的信息源(图书馆、互联网等)来使用信息和评价信息,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它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未来信息社会的基本技能之一。我们可以从发挥图书馆的效用、合理规划课程的设置、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运用基于资源的教学模式四个方面的努力来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素养;内涵;方法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特别是信息科技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促进下的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使我国教育改革的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承担者和执行者,他们的信息素养直接决定着被培訓学生的水平和素质,影响着教育实践的发展和我国教育的发展。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对师生信息素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师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21世纪作为互联网的时代,它对社会的生产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处在信息时代中,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的标准是什么呢?那就是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

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素养呢?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他认为“信息技术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 。这一观念一提出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开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最终使得信息素养的内涵得到了扩展和延伸。

现在的具体含义是指:从不同的信息源(图书馆、互联网等)来使用信息和评价信息,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它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未来信息社会的基本技能之一。

从信息素养的内涵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四部分组成。

一是教师的信息意识。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具有信息意识,具体表现在认知能力、信息敏感性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主动性。

二是教师的信息知识。教师应该储备丰富的信息知识,一般来说它包括读、写、算的能力和信息的基本知识。

三是教师的信息道德。它主要指教师在教学实践和科研过程中创造、获取和应用信息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四是教师的信息能力。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而中小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信息素养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方法

1.发挥图书馆的效用

(1)开设文献检索课程

我国的信息素养课程开设都比较单一,以信息技术为主,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大部分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认识信息技术系统及对相关软件的学习,主要是技能的学习。而信息素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获取信息知识的手段。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很多发达国家,小学阶段就开设文献检索课程,让学生从小就养成使用图书馆的习惯;而在我国,小学生与图书馆的关系并不密切,查找资料的意识也比较弱,在图书馆往往只是阅读一些课外读物,以学习为目的去图书馆查找某一知识点的情况很少。有人认为,信息素养源于图书馆的素养,图书馆的使用是良好信息素养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小学生文献检索课程是一大空白,这是基础教育界的一大遗憾,更是图书馆使用的一大缺失。文献检索课程要从小就培养,与其他学科一样,这一课程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不断积累的过程,相关专业人员可对学生教授基本知识的学习,如卡片目录、分类系统和期刊索引的使用。通过图书馆查阅文献知识,学生可以学习和研究课程上遇到的有关问题,使图书馆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加大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投入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大力支持、引导并监管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建设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它是一项基础的、长期的和系统的工作,必须充分规划、逐步实施并逐步完善信息设施、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所以基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在教育技术的协助下,制定有助于信息化硬件设施良性发展的政策举措,实施加强教育信息化全方位、多途径的政策,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2.合理规划课程的设置

(1)充分发挥校本课程

学校可以把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融入校本课程开发中去。当前我们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仅仅只是教会学生运用工具和软件,而学会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只是信息素养的一部分。所以学生只有全面地掌握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能力,才能成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所以我认为鉴于目前的课程体系,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校本课程的一部分进行开发,一步一步给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让他们了解和熟悉各种信息源的使用,使他们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逐渐提高。

(2)信息教育整合各学科

学校应该在各学科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让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一个信息习得的过程。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查阅课前资料的过程中学会信息收集和处理信息,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得到启发和经验,在这过程中还能收获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理的能力就会从被动的位置提升到独立的、主动的地位,这也正是教学中所倡导的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还是其他课程,都应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做信息准备,进而在课堂上传递和交流信息,在课后修改并创造信息。这对学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有极大的提高,并且给学生创造了丰富的教育环境,提供了强大的學习工具。

3.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根据需求开设培训

长期以来,教师培训的内容都是上级管理部门决定的,他们对一线教师的真正需求并不了解,教师只能被动地去参与培训,没有培训的主动权,所以培训质量并不高,而且教师参与的热情也不高。教师继续教育的初衷原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基于这两者,上级主管部门可否先设定培训的总目标与内容,再根据教师实际的选择,确定培训的内容。这样教师也有了培训的主动权,培训的热情提高了,培训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2)融入新媒体、新技术、新概念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关注当前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大力引进专业人才,给一线的教师提供新概念的指导,让教师把新学的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运用到教学手段中去。而且现在的孩子受大环境的影响,传统的信息化技术已经没有新意了,并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设计更多新颖、多样、生动的教学设计,这对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改善。

(3)加强后期监管与指导

现在的培训结束后就没有后续了,最多教师写一篇培训心得,培训的效果如何并不能完全体现。所以培训的后期监管还是比较重要的,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主管部门应对培训人员进行追踪调查,了解培训的内容是否真正运用到了实际工作中,有没有达到培训的目的。而且很多骨干教师培训后也比较渴望得到培训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所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培训后期的监管和指导力度。

4.运用基于资源的教学模式

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是一种学习者利用和开发各种不同的学习资源来完成课程目标的学习过程。这也是一个学习、更新和扩展知识的过程。学生在收集、整理和使用这些学习资源时,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自己的信息素养。

资源型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学习大量的学习资源的过程中,学习时间更加智能化,而且位置也不固定。教师作为一个中间角色,在整个过程中,如同主持人的作用一样,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和引导,监控学习的全过程,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总结。

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基于资源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主角变成了导师,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资源,组织学生活动并帮助其展示,在有效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开发与创造新的资源。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不断地积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另外,教师还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信息素养占据重要地位,要高度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吉庆.从计算机文化到信息素养——计算机教育观念的发展[J].外国教育资料,1998(06):32-35,52.

[2]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1(01):5-6,10.

[3]杨慰尊.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和信息能力培养途径[J].电化教育研 究,2001(10):40-43.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