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之思

2020-05-19 15:17周勇
教育界·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教师角色新课程改革

周勇

【摘要】大规模的高考综合改革已经实施。在这场教育改革的洪流之中,中学教师尤其应该认识到自己角色的转变,认清“选”之变、“课”之变与“成”之变,迎潮勇上,正确定位,引领学生。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教师角色;新课程改革

2014年启动的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在近几年得到全面“验收”,教学安排、考试评价、录取结果基本得到社会认可。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也已经在多数省份的2018级高一新生中启用,并且将在2021年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正式实施。在这场教育改革的洪流之中,中学教师应转变角色迎潮勇上,在转变自身角色的同时正确引领学生应对新形势下的高考。

一、“选”之变

从“选拔”到“选择”,新高考在“选”字上大做文章。的确,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保障以及基础教育的指挥棒,高考制度应该面向未来、面向大多数考生。一直以来,在高中阶段过早划分文理科的做法并不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这次新高考方案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不再有简单的大文大理类别,这实际是对基础教育目的的一次“纠偏”。

一个“选”字带来的改变,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学习课程的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时空的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式的可能,它会带来丰富的学习课程、多样的学习方式、广阔的学习空间、自主的学习实践。

我们以前的选拔形式赋予学校、教师绝对的决定权,而把学生放在被动一方,这在某种程度上阻断了教学与学习间的因果关系,学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被动接受、被动评价,导致学生厌学,甚至弃学。现在,“新高考”最大的变化就是把选择权交还给学生,给他们自由也带来更多锻炼,让学生学会真正认识自己,也学会承担人生的责任。

这看似简单的选择,其实是专业的选择,关系到未来从事的行业、领域,更是对人生的规划。让特长变成专长,自专长发展专业,以专业成就职业,把职业做成事业。学生必须认识到自己不能从小只把兴趣当玩趣,其中更有人生的选择,要意识到一种专业就是一种未来的生活方式。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也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那么作为教師,就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培养以及社会参与,尤其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担当责任,提高学生实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对于教师自身当然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一刻不可放松,与时俱进,汲取新知。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学关系由以往的“包办婚姻”变成“自由恋爱”。但是,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选课走班将会对学校的各学科地位、教师地位进行残酷的、大浪淘沙般的洗牌。如果我们的教研组、教师不能从现在起就主动适应新形势、转变观念、自觉加强专业发展、提升个人魅力,将会被无情淘汰。

二、“课”之变

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课堂”是我们的、是可设计的,而“课程”是固定的,无论走进哪所学校,课程完全统一。“新高考”带来的一个巨大变化便是,学校必须从课堂设计走向课程规划,从简单的日常教学管理走到宏观的课程管理层面。

学校首先应放手把课堂交还给教师。课堂从来就不是学校统一规划的地方,没有必要让每位教师都把课上成一个模式;课程才是学校范畴的重点,一线教师考虑如何教学生的时候,学校必须科学管理课程,进行学科教育定位,开发课程内容,寻求适合自身模式的校本课程等。

课程改革走到今天,仍有不少教师似乎置身事外,缺乏对课程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的基本了解。单一、封闭的学科教学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发展,多元、开放的生命教育乃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品质等于课程品质加上教学品质。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吴金瑜校长提出了“新高考”背景下教育应采取的基本组织形式——走班制与固定班制相结合、班主任制与导师制相结合、个性化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间接知识学习与直接的人生真实体验相结合、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相融合。这对于我们的“新高考”实践应该会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必将走向多元化,既承担学科的教学工作,还可能承担几位或十几位学生的导师角色。学科教学上的“潮汐现象”可能会成为常态,与学生多角度深层次的交流会更频繁。这一切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及复合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成”之变

“成绩”“成才”“成长”的排序可能在中学实际操作中很常见,或者说,某种程度上是我们默认的标准。这种顽固的唯分数论就是“新高考”改革努力冲倒的一重壁垒。

的确,长期以来学校过分关注终结性评价,久而久之,我们的教学自然会呈现“结果制约过程”的特征,整个基础教育体系把高考和中考作为标杆,采用月月考、周周查、天天练的机制和体系。在这样的模式之下,学生从真正有趣的课堂中收获的兴奋和对于知识的兴趣,很快会被单调乏味的刷题、答题训练驱散。这些在训练中所获得的分数的短暂提升,往往是以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兴趣和自主思考的缺失为代价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周彬院长的话犹如醍醐灌顶:“课堂不是生命线,学生才是生命线。研究课堂容易走火入魔,研究学生才会育人成己。”只有每位教师与学生有深度接触,才能够保证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的出现。

高考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绝不仅仅是考试形式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变革。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总是很自豪于自己积累下来的一笔巨大财富——经验,殊不知,这“经验”是一把双刃剑,它有时会不自觉地禁锢我们。当我们多少年来以自己的“经验”画笔去涂抹学生这张白纸时,我们从来未曾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相反,自豪于我们替学生做出的正确选择。“新高考”的到来,就是让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认清一个事实:每一个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颜色、有不同的质地、有不同的渴望。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如果说过去的千年带来了更多的民主,下一个千年带来的就是人的个性化;个性化并不意味着自私自利,而是意味着对每一个人更加理解和尊重。”我们是时候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人生的画卷上涂抹上适合自己的颜色!

这是一个打破旧理念、旧习惯的过程,这也许是“新高考”对我们最大的考验。唯有先打破壁垒,新高考的“重塑”才有真正实现的可能。因此,我们必须迈开这一步了!

【参考文献】

[1]高成杰.谈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英语融合后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J].名师在线,2019(23):5-6.

猜你喜欢
新高考背景教师角色新课程改革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在新高考背景下的实践与思考
初探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实施融入新题型的阅读教学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语篇教学法思路初探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