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基础饲粮组成对豆粕中磷真消化率评定的影响

2020-05-22 09:29严鸿林张宏福刘静波
中国畜牧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酪蛋白饲料原料消化率

张 莉,蒲 劼,严鸿林,张宏福,刘静波,*

(1.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准确评定磷的消化利用率是合理利用饲料原料用于肉鸡饲粮配制的基础,评价方法不同是导致前期不同饲料原料中磷消化率测定值的结果偏差较大的主要原因[1]。磷的真消化率考虑了内源性磷损失(Endogenous Phosphorus Loss,EPL)的影响,用于饲粮配制时的可加性显著优于表观消化率[2]。通过梯度添加待测饲料原料后,将可消化磷和磷的摄入量进行回归分析后可测得肉鸡饲料原料的真回肠消化率(True Ileal Digestibility,TID)[3]。使用线性回归法测定磷消化率时的玉米淀粉型半纯合饲粮的粗蛋白质和磷水平显著低于肉鸡的营养需要量,从而导致消化代谢试验测得的磷消化率与实际生产条件下饲喂玉米型饲粮时的磷利用率有所不同[4]。前期研究表明,通过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可消化磷和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酪蛋白用于提高营养水平,对线性回归法测得肉鸡对豆粕中磷的TID 无显著影响[5]。上述结果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酪蛋白中的磷主要以消化率较高的无机磷形式存在,对豆粕中磷的消化率无显著影响。但商品肉鸡生产过程中饲喂的常规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植酸磷含量显著高于以玉米淀粉为主的半纯合饲粮,从而影响磷的利用率[6]。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基础饲粮(无酪蛋白添加的玉米淀粉型饲粮、添加酪蛋白的玉米淀粉型饲粮、常规玉米-豆粕型饲粮)对线性回归法测定豆粕中磷的TID 的影响,为标准化肉鸡饲料原料磷的TID 评定提供参考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样本收集 试验选用432 只15 日龄雄性罗氏肉鸡,根据初始体重按照按照3×3 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到9 个处理组,每个处理8 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9 个饲粮处理组包含3 种饲粮类型和3 个豆粕水平(13.0%、26.0% 和39.0%)。3 种饲粮类型分别为无酪蛋白添加的玉米淀粉型饲粮(玉米淀粉组)、添加酪蛋白的玉米淀粉型饲粮(酪蛋白组)和常规玉米-豆粕型饲粮(玉米组)。添加三氧化二铬作为指示剂用于测定磷的消化率,具体饲粮组成和营养成分表1。试验肉鸡饲养于不锈钢代谢笼内(每笼6 只鸡),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每天保持12 h 的光照时间。试验期间动物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7 d。

试验开始(15 日龄)和结束时(22 日龄)以笼为单位记录每笼肉鸡的体重和采食量,计算饲料转化效率(饲料转化效率=体增重/采食量×1 000)。试验结束时采用二氧化碳麻醉并屠宰所有动物,以笼为单位收集所有回肠食糜,混合均匀后置于烘箱内65℃烘干粉碎待测。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饲料和食糜样品在10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后测定干物质含量。使用浓硝酸和高氯酸消化饲料和食糜样品后,用比色法测定饲料和食糜中磷和铬的含量[7]。

1.3 磷消化率的计算方法 饲粮磷的表观回肠消化率(AIDP)按照公式(1)计算:

食糜中磷的排泄量以及回肠可消化磷含量以干物质基础表示,分别按照公式(2)和(3)计算:

豆粕中磷的真回肠消化率(TIDP)按照公式(4)由线性回归法计算:

使用公式(4)线性方程计算TIDP时,总磷摄入量和内源磷排泄量均以干物质基础表示,将可消化磷和总磷摄入量做回归分析得出的斜率即为豆粕中TIDP。

1.4 统计分析 使用SAS 9.3 统计分析软件的MIXED程序分析数据,以笼为单位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的固定效应包含饲粮类型、豆粕水平以及饲粮类型和豆粕水平的互作效应,体重作为随机效应。试验结果以平均值±平均标准误表示,P≤0.05 认为差异显著。

表1 饲粮组成和营养成分(风干基础)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粮类型对肉鸡生长性能和AIDDM的影响 由表2可见,酪蛋白组和玉米组肉鸡的体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高于玉米淀粉组,玉米组肉鸡的采食量高于玉米淀粉组和酪蛋白组(P<0.01)。玉米组的AIDDM低于玉米淀粉组,而玉米淀粉组低于酪蛋白组(P<0.01)。饲喂不同类型基础饲粮肉鸡的体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均随饲粮豆粕水平提高线性增加,而AIDDM随豆粕水平提高线性降低(P<0.01)。

2.2 饲粮类型对AIDP的影响 由表3 可知,玉米组的总磷摄入量高于酪蛋白组,而酪蛋白组的总磷摄入量高于玉米淀粉组(P<0.01)。玉米组回肠食糜的总磷排泄量高于玉米淀粉组和酪蛋白组(P<0.01)。酪蛋白组可消化磷含量高于玉米组,而玉米组可消化磷含量高于玉米淀粉组(P<0.01)。此外,酪蛋白组AIDP高于玉米淀粉组,而玉米淀粉组的AIDP高于玉米组(P<0.01)。饲喂不同类型基础饲粮肉鸡的总磷排泄量和可消化磷含量均随豆粕水平提高线性增加(P<0.01)。酪蛋白组磷的AIDP随豆粕水平提高线性降低(P<0.05),而玉米组AIDP随豆粕水平提高线性增加(P<0.05)。

2.3 饲粮类型对TIDP的影响 由表4 可知,通过线性回归法计算玉米组豆粕中TIDP为61.85%,低于玉米淀粉组和酪蛋白组(P<0.05)。玉米淀粉组和酪蛋白组豆粕中TIDP无显著差异。

3 讨 论

虽然线性回归法在早期研究中一直被认为是测定饲料原料中磷真消化率的有效方法,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用于测定真消化率的基础饲粮组成应得到优化并被标准化[8-10]。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肉鸡3 种基础饲粮组成对线性回归法测得豆粕中TIDP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玉米淀粉为主的半纯和饲粮中添加可消化蛋白质和磷含量较高的酪蛋白对豆粕中磷的TID评定无显著影响,但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植酸磷含量较高的玉米导致降低豆粕中TIDP。

使用线性回归法测定肉鸡饲料原料中TIDP的半纯合饲粮以玉米淀粉为主[3],由于试验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低于肉鸡的营养需要量,从而导致肉鸡的生长性能降低和肠道健康受损,最终影响磷消化率的测定值[1]。为在肉鸡生长性能正常的条件下评定磷消化率,本研究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了酪蛋白和玉米用于提高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但同时也提高了饲粮总磷含量(玉米组显著提高了植酸磷含量)。本试验结果表明,酪蛋白组和玉米组肉鸡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玉米淀粉组;此外,肉鸡的体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随着饲粮豆粕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改善。这与Dilger 等[3]和Liu 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即饲粮添加豆粕和酪蛋白可显著改善肉鸡生长性能。此外,饲粮AIDDM随豆粕水平提高显著降低,原因在于添加豆粕后降低了消化率较高的玉米淀粉含量,从而导致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降低。肉鸡基础饲粮添加酪蛋白和玉米后虽然都显著改善了肉鸡的生长性能,但添加酪蛋白对豆粕中TIDP评定并无显著影响,而添加玉米却显著降低了豆粕中TIDP评定值,从而表明生长性能并非是影响磷真消化率评定的决定性因素。

表2 饲粮类型对肉鸡生长性能和AIDDM 的影响

表3 饲粮类型对肉鸡总磷摄入量和AIDP 的影响

表4 TIDP 的回归方程

本试验中,玉米淀粉组、酪蛋白组和玉米组饲粮总磷含量分别在0.12%~0.29%、0.17%~0.33% 和0.25%~0.44%,均低于肉鸡在该生长阶段的磷需要量,满足线性回归法测定磷真消化率的前提条件。随饲粮豆粕水平提高,玉米淀粉组AIDP测定值无显著变化(73.06%~74.88%),酪蛋白组AIDP从81.38% 降低到76.68%,玉米组AIDP从49.82% 提高到54.96%,与前期Dilger 等[3]、Liu 等[5]和Mutucumarana 等[10]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使用线性回归法测定磷真消化率的理论假设主要包含:①动物的内源性磷损失不受饲粮影响或影响可忽略不计;②饲粮磷水平对磷消化率无显著影响[11]。上述2 点是否成立是影响线性回归法测定TIDP准确性的重要因素。随饲粮磷水平的提高,动物内源性磷损失的量在食糜总磷排泄量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其对消化率的影响较小。但添加植物性饲料原料提高饲粮总磷水平的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植酸磷的摄入量,从而抑制了磷的消化率,最终导致TIDP测定值降低。本试验条件下,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可消化磷含量较高的酪蛋白对豆粕中TIDP评定无显著影响,但添加植酸磷含量较高的玉米显著降低了豆粕中TIDP评定值。本试验结果与Abbasi 等[12]研究结果一致,即提高肉鸡饲粮植酸磷水平显著抑制豆粕中TIDP。

4 结 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肉鸡基础饲粮中添加可消化蛋白和磷含量较高的酪蛋白对豆粕中TIDP的评定无显著影响,但添加植酸磷含量较高的玉米会导致TIDP显著降低。

猜你喜欢
酪蛋白饲料原料消化率
乳制品中A1β-酪蛋白、A2β-酪蛋白含量的测定
蛋氨酸对奶牛乳腺酪蛋白合成及其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
欧委会批准8种转基因农作物为食品和饲料原料
低温诱导羊乳中β-酪蛋白从胶束中解离的研究
日粮钙水平对哺乳期云南半细毛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提高高粱中蛋白质的消化率
如何提高高粱中蛋白质的消化率(2020.8.20 生物帮)
不同复合酶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Agricul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广东饲料原料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