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学习评价标准研究

2020-05-23 03:13
科教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指标评价过程

黄 翔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00)

翻转课堂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帮助,构建“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全方位的学习空间,翻转传统的学习过程,将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时间完成,课堂上侧重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如围绕问题解答疑惑、针对性讲解、成果展示、讨论等。整个教学过程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重大的转变,与之相适应的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理应也做相应的改变。

目前,关于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的相关研究集中在两个方向上,分别是基于某种理念的相关研究、依赖某种技术的相关研究。李馨,基于成效和混合学习理论,提出基于CDIO教学模式评价标准。王永花主张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理应主体多元化、内容多样化、角度全面化、方法新式化。蒋立兵,陈佑清基于发展性、过程性、表现性评价理论,构建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苏养娜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借助Moodle平台进行学习评价研究。从文献中不难发现,关于翻转课堂相关评价研究处于宏观设计的较多,可操作性的较少。本文尝试构建可操作性的翻转课堂学习评价标准。

1 构建翻转课堂学习评价标准的必要性

1.1 科学评价学生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仍然采用“一考定音”的方式已经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课业水平。期末纸笔测试或上机考试侧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过程评价更多的是从考勤、作业的提交情况来评价,对自主学习的过程没做准确的评价。这对于课前认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帮助他人的同学而言,有失公平。因此只有科学评价,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以评价来促进教学。

1.2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翻转课堂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外三个阶段,环环相扣,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较高,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必须高度配合、积极参与。只有激发出学习的动力,保持足够的热情,才能保障翻转课堂能顺利有效地开展。

1.3 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

翻转课堂的初衷是尊重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传统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素质的全面发展关注较少,不利于教学成果的检验,也不利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容易让教学停滞不前。构建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轨迹,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

2 构建翻转课堂学习评价标准的理念

2.1 过程性评价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全程依赖于学生的高度参与,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此时的过程性评价就不是简单的为了评价学生,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措施。通过观察、评价、反思,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发展变化。

2.2 多元评价

一个人的能力通常包含多个方面。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展现出来的能力不应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多角度、综合的;而每个学生又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理应体现多元化,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都应多维、多样,以便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能力得到提升。

2.3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源于美国,它是指学生将先前获得的知识运用到某个新问题中以帮助问题解决或创造新东西,教师通过考查学生整个过程的表现来考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等发展状况。翻转课堂把知识的传授放在课前,课中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表现性评价能发挥其优势,激发学生高水平的思维活动。

3 构建翻转课堂学习评价标准

翻转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学习评价应围绕学生来进行构建。

3.1 确定评价指标

翻转课堂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各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各不相同,学习成果也表现地更为多样化,因此在评价时,不仅注重最后的考试结果,而应体现在学习的整个过程,各个学习活动中。与此同时,学习活动既有个体理论学习、实践学习,也有小组合作、讨论等,仅仅评价知识的掌握程度远远不够,还应发展性地看到学生能力的变化。

综上,笔者按教学过程,将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的指标确定为4项:课前学习评价、课中学习评价、课后学习评价、综合考核评价。

(1)课前学习评价。课前是由教师上传学习资料(微课、Pdf文档、PPT等)到在线学习平台,学生通过学习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此阶段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情况和自主学习成效来衡量。学习行为包括视频观看时长、观看次数,是否做笔记,是否在答疑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否参与讨论发言;自主学习成效主要通过基础知识课前测的测试结果,是否在答疑区为同学解答问题,是否上传相关有价值的辅助学习资料来体现。

(2)课中学习评价。课中学习主要指课堂表现,即课堂参与度。课堂上开展的学习活动形式多样,有小组合作、主题讨论、成果展示、提问回答等,这些活动都依赖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按时出勤、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合作和交流。按照课堂设计的安排来进行评价。出勤、积极回答问题这两项都是常规课堂中的元素,老师都会及时记录。小组合作则会涉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首先需要考虑分工是否合理、相互之间是否有交集、是否讨论频繁、是否互相帮助、是否能协作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此环节由组长和组员之间来互相评价来完成。回答问题的水准、成果展示情况或小组合作作品汇报水平是课堂学习成效的体现,其中小组合作作品由教师评价、组组之间相互评价来共同完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请同行的专家来参与评价,共同指导。

(3)课后学习评价。课后学习主要包括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情况、拓展学习情况。如学习资源的观看次数是否增加,是否有学习笔记或心得,后续资源是否继续观看,相关辅助的扩展资源是否有学习、是否有向同学推荐的学习资源等。

(4)综合考核评价。在课程结束前,会有课程相应的期末考核,考核方式多样,可以是笔试、上机操作测试、口语测试、提交期末课程作品、或是几种方式结合。笔试、口试、机试都会有标准答案直接评分;而期末课程作品则需要从学生完成作品的态度、作品的完成度、作品呈现的效果等来进行评价。

3.2 确定各项指标所占的比例

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课程是多样化的,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开展的翻转课堂教学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比例的设置上,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对全院40名教师做了调查,其中不乏有教授、博士、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们为一级指标各自给出了比例,通过统计计算平均值的方式得出此学习评价标准中该指标对应的比例。以此类推,得出二级指标的比例。各项指标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图1 学习评价标准

不同的课程风格不同、学习目标和要求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这些课程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时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千差万别。因此,学习评价需要结合课程,按照自己的教学需要调整评价指标和各指标所占的比例。

猜你喜欢
指标评价过程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