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背景下用户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范式的质性分析

2020-05-25 01:06周劲波宋站阳
关键词:范畴意愿动机

周劲波,宋站阳

(广西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在创新驱动背景下,创业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尽管创业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很少有学者去关注用户创业(user entrepreneurship)这一类型,即为新产品开发提供有价值的投入以及为满足日常个性化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的创业形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增加了用户创新创业的可能性,并且在线媒介系统有利于知识、技术的交互传播,这将有助于用户间的协同,从而使得用户创业的现象逐渐普遍起来。因此,创新创业不再高高在上,也不再是“某些人”的标配,已逐渐成为普通大众(用户)从事的一种社会活动。用户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从产品、价值的被动接受者向价值过程创造参与者的角色转换,从消费者到创业者的这一转变,让用户创业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业类型,这将有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形成。用户创业意愿的高低是决定其是否产生创业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用户创业意愿的研究十分必要。用户创业和其他创业类型一样,其创业意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用户创业意愿?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的?哪些是前置因素,哪些是后置因素?本研究基于对现有文献的系统梳理,运用质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21个已创业用户的深入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等步骤,构建用户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从而分析归纳出用户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这有利于分析归纳出用户创业意愿的内外在动因,从而为我国用户创业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支持,进而推动用户创业的进程。

一、文献回顾

用户创业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业形式。在传统市场角色中,用户仅作为价值的被动接受者存在。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用户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1-4],用户与市场体系中的生产相互联系[5],他们能够创造和生产出有意义的内容和有形的产出[6-9]。用户的这些活动并没有打破或取消传统市场,而是促进新的创新和创业[10-12],促进新产品[13]甚至新市场[14-17]的出现。用户通常是“偶然”的创业者,他们通过自己的使用而产生一个想法,然后与他人分享;更具体地说,用户创业是一个想法的发展以及随后的实验、改编和初步采用[18-19]。

Von等[20]认为用户可以成为创新或创业的源泉,这是因为用户能够找到更适合他们个人需要的真正的创新解决方案。这种“范式转换”[21]得到了不同领域的学者实证研究的支持,用户创业正作为一种独立的创业类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者们也对用户创业的原因进行了研究。Hamdi-kidar等[22]基于对20位最终用户企业家进行的定性研究发现动机能够影响用户向创业者这一角色转变。用户之所以进行自主创业,是因为市场现有产品或者服务等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热衷于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进行产品或服务创新,为自己提供可利用的创业机会[23]。这些需求通常是因为现有产品性能不够、让人不满意或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从而驱动用户创新或者创业,产品创新是用户创业的主要决定因素[24-25]。用户的角色从市场消费者到创业者的转变,即产生了用户创业[18],用户创业涉及一个或多个用户进行产品创业、服务创新等。用户创业一般是偶然发生的,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和社区群体分享,征求意见,分析想法是否可行等,用户的社区是实施创业的重要先决条件[26-28]。社区、社会关系为用户创业提供有价值的帮助,如收集反馈信息和获得支持、潜在市场等,社区关系会影响到用户的创业意愿及行为。在满足需求并开始营利性业务之前,用户则愿意将产品或服务解决方案与他人分享,并希望在分享的过程中能产生创业机会,而不是简单地利用产品创新从解决方案中获取经济价值。当用户面临着较低的机会成本和巨大的经济利益时,会表现出很强的创业意愿,并且通过进入现有市场或创造新的市场来发掘商业机会[29]。Martin等[13]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因相同的兴趣爱好,用户能共同促进产品创新并引入新的用户实践,最终导致创建一个新的市场。在用户创业过程中,创业意愿的强烈程度会影响创业行为的实施力度,因此,用户的创业意愿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当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尽管国外已有相关的研究文献,但是国内学术界对用户创业的相关研究才刚刚开始,对用户创业意愿的研究并不多,特别是关于用户创业意愿的规范化、系统化的框架研究更为少见。因此,本研究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献的系统梳理,运用质性的研究方法,以扎根理论为工具,构建系统化的用户创业意愿模型框架,以此来探究用户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用户创业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持。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质性研究方法,运用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和Nvivo11软件对用户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Glaser等为了解决人们对实证主义的质疑,于1967年提出的扎根理论[30]。扎根理论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得来,是一种将资料自下而上进行收集、分析、归纳,使之概念化和范畴化,通过不断比较和浓缩,使各概念与各范畴要素之间建立紧密联系,最终形成理论研究框架,导出研究结论的研究方法。扎根理论的程序较为完整,通过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主轴编码(spindle coding)和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以及理论饱和度(theoretical saturation)检验等流程对资料进行完整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结论的真实性。扎根理论提供明确的研究程序和方法,研究者通过对本土情境下的访谈、资料收集等,可以突破原有的理论框架进行本土化创新,扎根理论研究流程如图1所示。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扎根理论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

图1 扎根理论研究流程图

(二)资料收集

本研究通过深度的半结构化访谈收集研究数据。通过走访桂林市雁山区大学城创业园、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意产业园等,选取已创业至少1年以上的21名用户创业者作为访谈对象,受访者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访谈主要围绕用户创业的背景、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等展开。本研究将收集的数据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提取概念和范畴,不断地对资料和理论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分类,以至于达到理论饱和、初具理论形态,进而构建用户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本研究将2/3(14份)个人深度访谈用于编码分析,另外1/3(7份)访谈记录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在扎根编码过程中,本研究严格按照Corbin和Strauss[31]的扎根编码程序进行规范操作以确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表1 受访者基本信息

(三)编码分析

1.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一个混合化的过程,通过对原始访谈资料的编码,赋予其概念化标签,通过持续比较分析、新方式重新组合,获取初始概念,发现范畴的操作化过程。本研究将所有采访记录数据整理分析后导入Nvivo11软件,为最大限度地消除编码者个人思维定式导致的偏见影响,本研究尽可能采用访谈记录的原始语句,直接命名或抽取有关概念。为了深度挖掘用户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对于原始语句模糊或者过于简单的回答予以剔除,最终获得400多条原始语句和对应的初始概念。但是由于初始概念的数量杂多,彼此存在一定的交叉,基于此,本研究选择重复频次3次以上的初始概念,依据类似性、相关性、因果关系等,将初始概念范畴化。经多次整理分析,本研究最终归纳分析出41个初始概念(a1,…,a41)和16个(A1,…,A16)范畴。另外,由于本研究采访对象的创业类型大多不同,在归纳提取初始语句时,无法面面俱到。因此,为使初始概念清晰有序,本研究在归纳初始概念时,将创业产品类型、业务信息等相关背景略去,抽取共同部分,进行统一处理,如表2所示。

表2 开放式编码范畴化

2.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指将访谈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和建立各个独立范畴之间的各种联系,挖掘范畴间潜在的相互关系和逻辑次序,进一步归纳出主范畴。本研究将开放式编码归纳分析的16个范畴进行主范畴归类,并对5个主范畴(B1、B2、B3、B4、B5)的具体含义进行解释,为理论构建作准备,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如表3所示。

表3 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

3.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从主范畴中提取关键范畴,建立系统性的关键范畴和其他范畴之间的联系。本研究把原始采访资料归纳概括为5个主范畴: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产品创新、社会关系和激情/挑战。通过对范畴之间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得到核心范畴和其他范畴之间的关系。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如表4所示。本研究确定“用户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这一核心范畴,并构建用户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如图2所示。围绕核心范畴,本研究将核心范畴与其他主副范畴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产品创新、社会关系和激情/挑战5大因素影响用户创业意愿。其中,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是内因,直接影响用户创业意愿,本研究将内因确定为前置因素;而产品创新、社会关系、激情/挑战是影响用户创业的驱动化因素,影响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用户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

表4 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

图2 用户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

4.理论饱和度检验

本研究依据Fassinger等[32]的关于理论饱和度的鉴定方法,对未编码的1/3(7份)的原始采访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经深度分析比较后发现,该模型的范畴已足够丰富,对于用户创业意愿的5大范畴均不能再挖掘出新的影响核心范畴的概念;对于主范畴来说,也不能形成新的构成因子。因此,本研究认为用户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在理论上已达到饱和。

三、研究启示及展望

(一)研究启示

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进行用户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发现: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产品创新、社会关系和激情/挑战5大因素主要影响用户的创业意愿。其中内在动机主要包括获取愉悦感、获取享受感、帮助他人和实现人生价值;外在动机主要包括获得社交圈认可、获取经济利益、改变现状和提高社会地位;产品创新主要包括对产品的不满意和不满足;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家人反馈、社交圈分享和专业支持;激情/挑战主要包括坚信项目成功、激情和挑战性。

1.内在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的动力[33-34]。本研究采访的大部分用户都是受内在动机的驱使进行创业,内在动机直接影响用户的创业意愿。这基本证实了其中一位创业者说,“对我来说,我很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压力和挑战可以让我重新定义人生的价值观”,当然这样的类似回答还有很多。本研究将用户的内在动机概括归纳为获取愉悦感、获取享受感、帮助他人和实现人生价值。用户和其他类型的创业者不一样,其创业往往是偶然性的[19];偶然性的创业必然有内在动机的驱使,创业动机越强烈,创业者的创业意愿就会越高,这是一种自发性的、持久性的动态转化机制[35]。用户创业者的内在品质诸如价值观等将有助于解释创业意愿前因的形成。帮助他人的意愿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创业意愿。用户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会加大偶然发现创业机会的概率,并且还会检验产品是否合理,有利于创业行为的进一步开展。获取愉悦感和享受感是用户在产品创新或创业过程的感受,这种精神感受将有助于用户创新创业进程的持续。

2.外在动机

本研究经整理分析访谈记录发现,尽管外在动机,如获取经济利益、获得社交圈认可等,没有如内在动机那样强烈地影响用户的创业意愿,但对用户的创业意愿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一部分受访者表示经济利益是创业过程中的强劲动力,这是由于部分创业用户遭遇了一定的财务危机,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不得不进行创业;还有一部分用户是为了将自己创新的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商业化运作,但是在后期的运作过程中,获取经济利益也成为他们的目标。外在动机是强化用户创业意愿的驱动因素。本研究发现,用户在创业过程中,往往希望产品能够得到社交圈群体的认可,这会使创业者的创业意愿进一步坚定。除此之外,改变当前现状、提升社会地位等也是用户创业的外在动机,都会影响用户创业的意愿。

3.产品创新

本研究发现产品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的创业意愿,这一点和Agarwal等[24]的观点一致。用户由于不满足市场存在的相关产品,因此热衷于提出自己的产品解决方案,为自己提供可利用的创业机会,这些需求通常因现有产品没有足够的性能、不满意或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产生,从而导致用户驱动的创新现象。也有用户则表示,对现有产品不满意也是促使其创业的因素。由于对产品不满,致使用户寻求特定的产品解决方案,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的产品创新首先要满足他们自己的需求,之后也可能帮助解决他人的问题。由此可见,产品创新是用户创业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4.社会关系

本研究确定了在用户创业过程中常见的三种社会关系:家人朋友、社交圈以及专业人士,这和Agarwal等[24]研究发现用户的社交圈是需求创业和商业创业的重要先决条件基本观点一致。社会关系一方面会影响用户的创业意愿,另一方面会影响用户的创业决策。家人和朋友一般会在创业过程的早期阶段提供建设性的意见。用户的产品的第一批用户往往是家人或朋友,这为他们的创业提供了自然的环境刺激,大部分父母首先会尝试告诫其子女不要去轻易尝试创业或开始新的生意,但是随着创业过程的不断深入,父母往往会逐渐改变主意并最终帮助他们创业。第二个有影响的群体是用户的社交圈。用户形成一个好的想法或者创新了一款产品之后会将其投放到社交圈,看是否会得到社交圈的积极响应,以此验证其想法或者产品的可行性。第三个则是专业人士,包括该领域内的创业者和专家。他们可以对用户创新的想法或产品进行相关的指导建议等,提供专业上的支持,用户创业者还能通过专业人士公正地反馈来改进产品,并通过建立良好的口碑将产品向外界积极地传播出去。在用户创业过程中,专业人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激情/挑战

激情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36]。创业之路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只有那些对创业始终保持高昂激情的人才会获得成果[37],可见创业激情对于创业是无比重要的。用户有痴迷提供产品解决方案的激情,他们确信存在市场机会,即市场上的可用产品不能满足需求,而他们的解决方案可以满足,这些都致使其有着强烈的创业意愿。用户将寻找新解决方案看作是令人激动和兴奋的事情,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激情都占主导地位。大多数创新者都把他们的活动视为一种业余爱好,其渴望接受挑战并与他人分享激动人心的经历,创业过程似乎是由寻求自我实现驱动,这对用户创业意愿及创业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贡献

相对于目前的二阶段用户创业理论,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第一,本研究系统探究了用户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内涵构成,界定了用户创业意愿的前置因素(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和驱动强化因素(产品创新、社会关系和激情/挑战)。第二,本研究构建了用户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梳理了用户创业意愿的形成机理,探究了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产品创新、社会关系和激情/挑战对用户创业意愿的影响作用,这基本验证了Shah等[18]、Hamdi-Kidar等[22]学者关于用户创业的讨论,丰富了Shah和Tripsas的用户创业模型理论[19]。第三,本研究将用户创业意愿的5大影响因素分为前置因素和驱动强化因素两大类,即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为内在变量,直接导致用户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而产品创新、社会关系和激情/挑战为调节变量,可以在不同情境下对用户创业意愿起着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延续拓展了用户创业的相关理论,丰富了用户创业意愿及其行为的研究视角,为国内外关于用户创业的研究提供了相关支持。

(三)未来研究展望

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方法,构建用户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归纳出影响用户创业意愿的因素,但是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的访谈对象主要是大学城高新园区的创业群体,研究样本分布比较单一,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扩大研究范围,以进一步探究用户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其次,本研究采取质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缺乏实证数据检验的支撑,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相结合,全方位地探究用户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最后,本研究仅研究用户的创业意愿,未深入用户创业的其他领域,在以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扩展到对用户创业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范畴意愿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