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14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影响研究

2020-05-26 13:34张志强王梓瑛王晓舟赫丽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2期
关键词:质粒靶向培养基

张志强 郑 爽 马 怡 王梓瑛 王晓舟 赫丽杰

(辽宁省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一科,辽宁 沈阳 110016)

随着我国对妇科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越来越重视,加强对恶性妇科疾病的筛查和尽早治疗。乳腺癌作为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在女性群体发生率较高,且全球发病率均较高,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因此需加强对其的防范和有效治疗[1-3]。根据临床研究可知,乳腺癌转移会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在肿瘤发生发展中miR-145参与度较高,且其在一些肿瘤中具有抑癌基因作用,因此需加强对其的研究,以其为可靠方案提供契机[4-6]。为此,本次研究对miR-14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辽宁省人民医院确诊的乳腺癌患者48例作为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辽宁省人民医院确诊的乳腺癌患者48例作为研究资料,均为女性,年龄在32~75岁,平均年龄为(51.05±3.16)岁,排除化疗、免疫或放射等抗肿瘤治疗患者。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检测方法:取术中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作为标本,经分离处理,置于液氮速冻后,置入-80 ℃冰箱内储存,选择美国Gibco公司生产的DMEM培养基(HEK293T各HBL-100)、RPMI1640培养基(MCF-7各MDA-MB-468),L15培养基(MDA-MB-231),McCOY'S5A培养基(SK-BR-3)等,选择美国Bio-Rad公司生产CFX96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检测。先进行细胞培养,所有培养基中均加入10%胎牛血清(美国Gibco公司),1%双抗,均置入37 ℃培养箱中,5%CO2。取1 μg总RNA与1 μL逆转录酶,3 μL逆转录引物混合后在15 μL反应体系中进行转录,取1.33 μL逆转录产物cDNA与TaqMan 1 μL引物混合,在15 μL反应体系中40个循环,将U6作为对照,检测miR-145的表达。利用划痕实验进行细胞迁移能力检测,将对数生长期的SK-BR-3细胞铺板,当细胞达到50%~70%融合后,依据说明将pSIF-miR-145质粒与pSIF空白质粒转染至细胞,48 h后,利用灭菌枪头划痕,再利用PBS洗涤,将划下的细胞去除,选择无血清培养基培养,间隔24 h取样,采用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在显微镜下取5个视野计算细胞计数。可能靶基因预测可采用TargetScan、PicTar和miRanda数据库分析,构建ANGPT2 3'UTA端片段,将结合位点突变掉(GGGGGGG)的片段,将pGl3作为对照组,pSIF空白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24 h裂解细胞分析结果。提取RIPA裂解细胞蛋白并测定浓度,每孔50 μg,分离后,电转移至PVDF膜,二抗孵育、洗涤,最后扫描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利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19对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为P<0.05。

2 结果

2.1 乳腺癌组织及细胞中miR-145的表达:经实时FQ-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45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9.85±21.02)、(185.04±42.64);实时FQ-PCR检测对数生长期乳癌细胞系的miR-145表达,MCF-7为(0.50±0.04)、MDA-MB-231(0.06±0.01)、MDA-MB-468(0.35±0.03)、SK-B-3(0.04±0.01),均偏低,呈现为低表达。

2.2 miR-145对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影响:转染pSIF-miR-145质粒48h后,SK-BR-3细胞miR-145的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相比增高了445.42倍;观察图1可发现,划痕实验24h后转染pSIF-miR-145质粒细胞化和愈合速度较低,侵袭实验显示,转染pSIF-miR-145质粒后穿过基质胶的平均细胞数为(132±45)个,对照组穿过基质胶的平均细胞数为(622±76)个。

图1

2.3 MiR-145直接靶向ANGPT2及对ANGPT2蛋白表达的影响:经双荧光报告基因分析,HEK293T细胞转染pSIF-miR-145、pRL-TKANGPT2野生质粒后,荧光素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而共转染了pSIFmiR-145、pRL-TK-ANGPT2-mut质粒后,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无变化,即miR-145直接靶向ANGPT2。SK-BR-3中转染pSIF-miR-145或空载质粒,检测ANGPT2的表达,观察图2可知,ANGPT2蛋白较阴性对照组显著下调,即认为miR-145对ANGPT2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

图2

3 讨 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实时FQ-PC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45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9.85±21.02)、(185.04±42.64);实时FQ-PCR检测对数生长期乳癌细胞系的miR-145表达,MCF-7为(0.50±0.04)、MDA-MB-231(0.06±0.01)、MDA-MB-468(0.35±0.03)、SK-B-3(0.04±0.01),呈现为低表达。miR-145直接靶向ANGPT2,且ANGPT2蛋白较阴性对照组显著下调,即认为miR-145对ANGPT2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在人类复杂的基因调控网中,microRNA至关重要,而其通过其种子序列完全或部分与靶mRNA的3'UTR端互补配对,实现对目的基因的抑制[7-9]。当前认为miR-145在多种肿瘤中起到的是抑癌基因的作用,且本次研究结果证实,其对ANGPT2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肿瘤的生长和远处转移依赖血管的形成,ANGPT2作为血管生成素家族成员,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其即促进肿瘤血管的新生,又阻碍血管的完整性[10]。此外ANGPT2能够通过α5β1整合素/ILK-Akt-GSK-3β-Snail介导的信号通路来诱导乳腺癌细胞的转移促进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而且其作为miR-145的靶基因,能够通过靶向抑制ANGPT2来参与乳腺癌转移的过程。

综上所述,miR-14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偏低,可通过靶向调控ANGPT2蛋白来抑制乳腺癌的侵袭转移。

猜你喜欢
质粒靶向培养基
农杆菌转化法中的“Ti质粒转化载体系统”的简介
——一道江苏高考题的奥秘解读和拓展
全基因组测序后质粒的组装与鉴定研究进展*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cr-1阳性类噬菌体质粒与F33∶A-∶B-质粒共整合形成的融合质粒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探讨
开发新方法追踪植物病害的全球传播(2020.6.7 iPlants)
双牌虎爪姜快速繁殖的培养基筛选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