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2020-05-26 12:02王晓云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培养初中语文

王晓云

[摘要]语文在我国基础教育各个阶段都是重点学科,随着国家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对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求也逐渐增加。初中语文教学一直以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综合能力的锻炼为目标,在素质教育和人文素养教学理念的新要求下,也面临着教学变革的挑战。教师应以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内涵与载体为切入,在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现状基础上,对培养途径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文中观点,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培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教育教学中最根本的精神目标,是将学科知识中情感、思想、文化、个性进行综合培养的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提升学生文学艺术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学好语文都有重要作用。在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培养中,教育者需对人文素养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实现语文人文素养教育。

一、语文人文素养的内涵与载体概述

(一)语文人文素养的内涵

初中语文人文素养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真、善、美的价值观,是借助语文教育进行人文渗透的过程。在初中语文人文素养的培养中,语言能力、审美情趣、情感价值观、文化底蕴这些内容都是语文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培养与塑造价值。[1]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就是通过语文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我核心思想,能够理解和学习文学作品中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并建立丰富的哲学与理想情感,能够感知并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艺术魅力,能够通过优秀文学篇章的阅读,实现自身文化底蕴的不断丰富。明确人文素养培养的内涵,才能更好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化。

(二)语文人文素养的载体

在初中语文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学中,阅读教学、字词教学、写作教学都是重要的教学载体,为人文教育的实践提供依托。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阅读教学给学生感受人文情怀、接受潜移默化思想熏陶的可能,字词教学让学生体会博大精深中华语言文化的形、意、音结合所营造的文字之美,写作教学给学生人文素养学习反思和语文实践提供方法,初中語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应该扎根于这几点进行实践。[2]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在国家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人文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途径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初中语文教师人文素养培养意识和专业性不足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自身人文素养有待提升,在语文教育专业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教育培养意识方面的不足是比较主要的问题。在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环境变化下,当代社会正处于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阶段,在复杂环境的冲击下,学生的三观很容易受到影响,而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很多却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仍然以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进行语文教育。另外,部分语文教师本身的语文人文底蕴就存在不足,在自身阅历、对教材思想感情的解读和把握上都存在不足。基于这样的现状,初中语文教育从教师专业性和人文素养培养意识方面进行优化十分重要。

(二)语文课堂中教材人文素养内涵挖掘不足

当前的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仍然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在课本教学中缺乏对教材中人文内容的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都没有从教材课文中挖掘其中人文内涵和文化历史拓展内容的意识,这就导致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比较狭隘,难以从知识深度和知识广度层面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深挖,所以关注初中教材和课堂教育中人文素养内涵的挖掘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方法单一

教育方法比较单一,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弊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多学校和教师采取比较传统的教育方法,通过课文阅读、字词解读、作者背景讲解等基础模式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堂教育十分容易失去兴趣,而另外一些教师即使有意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营造信息化语文课堂,但是由于先进教学技术没有真正与语文人文素养教育目标融合,导致课程方法和手段的应用都比较表面化,难以真正深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3]基于如此现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应该从教育的多样化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途径

基于以上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立足于当前素质教育要求,想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我们可以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发挥师德模范作用

首先,应该注意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教学专业素质,平时需要多阅读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并在语文教学方法和人文素养教育与语文课本教材内容的结合上做出深入研究和探索。在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师德模范作用,用自己的亲切、耐心、达观态度去影响学生。初中生由于年龄、自身阅历、心理成熟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在对语文人文知识和内容的学习上比较难以准确把握,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先营造好的人文环境课堂,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气息,让学生感受到优秀语文人文环境给自己内心和思想上带来的积极影响,能够自主的进行语文人文内容的挖掘和吸收。

(二)挖掘教材人文内涵,拓展语文课堂知识

教材是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载体,教材中的字词、阅读、写作内容都是教材的核心内容,在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培养过程中,善用语文教材,注重对语文教材背后人文素养内容的深度挖掘,从人文知识的课堂拓展角度进行教育的实施,是比较有效的初中语文人文素养教育方法。在初中语文教材人文内涵挖掘和语文课堂知识的拓展中,应该注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和挖掘,从其历史价值、时代思考、人文情怀、教育内涵等角度进行分析解读,让学生更多的通过初中语文学习体会和理解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名臣大将爱国爱民的情怀,为学生树立争正确的民族与爱国主义观念,不仅仅从基础知识上对语文教材进行挖掘,还应该挖掘语文教材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人文内涵。[4]例如,在讲述《岳阳楼记》等著名篇章时,要基于人文历史观和国家民族观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岳阳楼的历史,以及与其有关的其他知识延展内容,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上激发当代为社会主义做贡献的思考,感受古人情怀,塑造当代意识。这种对教材思想的深挖和初中语文课堂的拓展,都是比较有效的人文素养培养途径。

(三)善用多媒体教学,强化课堂教育多样性

多样化教学方法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和人文内容更有兴趣、更为关注。在教学中,教师在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该学会善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更多的利用音频、视频、图片、微课教学等方式,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跃起来,在教学中用多样性的方法融入更多语文综合信息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感受到语文学习中的人文魅力,让多媒体教学营造出更直观而具感染力的课堂人文环境,这样的多样性课堂更容易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在了解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培养人文素养中更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内涵。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比较多样化,从学生兴趣、教师引导、课堂环境塑造、课本教材深挖与延伸等角度进行,都是人文素养培养和人文课堂建设的重要方法。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应该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才能更符合当代素质教育要求。

参考文献

[1]于满山.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18,(13):51.

[2]吕向铭.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J].课外语文(下),2017,(2):89.

[3]叶艳兰.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J].读书文摘,2016,(15):266-266.

[4]张琼.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11):36-37.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培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