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5-26 12:02陈典港张洁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对分课堂高职院校

陈典港 张洁

[摘要]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面临诸多问题,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传统授课方式效果差、质量低,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分课堂”作为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内化吸收,促进生生之间讨论和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通过打破“一言堂”式的传统课堂模式,提升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能较好地提升公共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对分课堂

[基金项目] 2016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XJG-16-91-1)。

[作者简介]陈典港(1979—),男,江西鄱阳人,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文化艺术研究;张洁(1994—),女,江西南昌人,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是大学必修课程之一,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及手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以便学生在日常生活、未来工作能独立完成简单英语交流和基本写作任务。英语课程在高职院校地位不容忽视,但由于是基础课程,往往不得学生重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故此英语课堂往往出现学生学习效果一般,教师教学效果不佳等情况。

一、高职学校英语课堂面临的严峻现状

首先,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往往强调学生在职业技术方面的重要性。高职院校需要向学生传授职业知识、技能并进行职业指导,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设置,高职院校专业课地位明显高于基础课程,所以作为基础课程的公共英语也就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

其次,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弱,他们在中学时期对英语学习感到十分吃力乏味,大学之后更甚。在英语课上敷衍了事,态度不端,积极性较差,认为学习英语实用性不高,所以将大部分时间精力都花在了专业课程学习上,英语课堂上睡觉、讲话、玩手机等情况屡见不鲜,真正愿意学习并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学生几乎凤毛麟角。

此外,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依旧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扮演教学主导者,决定教学内容和方式。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在课堂上抓紧时间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输送知识,面面俱到给学生解剖课程内容,导致学生不得不被动接受教学知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都得不到提高,造成的结果无非是教师教学工作沉重,学生学习压力大而收效较浅。

二、探索“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高职学校英语课堂的学习现状,学界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枯燥,无法促进师生之间良好有效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逐渐就教学方法、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不断地探索。“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方式新颖,教学成果显著,逐渐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关注,并引入课堂改革。“对分课堂”于2013年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主要倡导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时间用于教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讲授,而余下一半的时间分配给学生用于吸收和讨论。“对分课堂”需要精化课堂,要求老师课堂教授的内容做到重点突、难点清晰、逻辑分明,此外在这种教学模式新颖地加入同学的讨论,注重学生的内化吸收,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收获感。

“对分课堂”简称为“PAD”课堂:由P(Presenta? tion)、A(Assimilation)、D(Discussion)讨论三部分组成。通过将时间对分给教师和学生,达到课内的师生交互、生生讨论的课堂模式,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教师教学的压力,也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PAD课堂”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转变课堂师生角色:教师起着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帮学生划出重点和难点;而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拥有充沛的时间对所学的知识内化吸收,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对知识进行探索,积极参与课堂,把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得学习英语不再枯燥无味。

“对分课堂”虽说是把时间分给教师和学生,但是并非是教师一节课,立马下一节课就交给学生自行讨论,这样太过匆忙,学生来不及理解吸收上节课老师教的内容,缺乏足够时间思考,提不出有效想法。“对分课堂”的核心特点在于“隔堂讨论”,即将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环节隔开,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后去思考消化本堂课的重难点,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在下一堂课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討论,在讨论中寻求解决方法,从而加强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将“对分课堂”引入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自提出以来,众多高校教师积极引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为了改善笔者学校英语课堂现状,笔者尝试将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引入真实课堂,进行实际探索研究。笔者前期通过阅读大量“对分课堂”相关文献材料,根据本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在授课班级里进行实践应用研究。

(一)研究对象

根据学校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情况,笔者在大一下学期将“对分课堂”模式引入课堂,进行比较研究。本次的研究对象取两组:第一组为18级动漫制作技术1、2班(实验班),各50人,英语测试水平为中上。第二组为18级机电一体化1、2班(对比班),各50人,英语测试水平为中下。

(二)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大致分为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根据教学任务的设置,为更好地保证效果,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笔者将学习内容合并为听说、阅读、写作、翻译四个方面。整个教学活动中按照不同的授课内容、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来安排,以保证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互、生生互动的开展。

(三)研究结果

在课时量、授课内容、教材等一切客观因素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实验班采取“对分课堂”模式,将课堂划分为讲授、内化、讨论三部分进行教学。对比班将沿用传统课堂模式,即以教师讲授为核心的课堂模式。而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笔者采取统一的评价标准即:以期末综合成绩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期末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30%(考勤、讨论、汇报和作业情况)、口语成绩20%、期末笔试成绩50%三部分构成。经过整学期的跟踪研究,笔者发现,在实施了“对分课堂”的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较对比班高出20%,优秀率高出13%、及格率高出24%,学生期末评教满意度上升15%。除此之外,根据期末学生座谈会的反馈记录,实验班大部分学生提升了英语学习兴趣,学习获得感和成就感也有所提高。

(四)启示

1.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采取“对分课堂”模式的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对比班的学生。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将学习主导权重新交还给了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利用课下的时间内化吸收,整理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在内化吸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判断,梳理知识的重难点,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此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与同学交流的准备,并在讲台上分享自学成果,以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参与度,提升学习效率。

2.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能力

“哑巴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通病,很多学生虽然笔试能力较强,但缺乏勇气和自信,不敢轻易开口说英语。在高职院校,“哑巴式”英语现象更甚,高职学生基础较差,严重缺乏自信心,在没有外部压力的触动下,他们往往拒绝开口说英语。但是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开口讲英语是课堂的必要环节,学生必须开口与同学之间讨论,甚至还需要以小组的形式上台展示。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鼓励,学生从不得不是说到越来越会说,越来越敢说。与对比班相比,实验班的同学在沟通能力,学习自信心,英语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

3.能够加强生生之间的课堂协作关系

课堂讨论是“对分课堂”一项重要环节,学生需要根据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从而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多,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聆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通过热火朝天的讨论,英语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授唱“独角戏”的尴尬,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在这样一个开放的课堂上,学生能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和交流来解答自己的疑惑,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课堂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另外,良好的师生活动,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师生感情。

笔者通过组织“对分课堂”的教学实践,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将传统的教师教授与新颖的学生讨论有效结合,规避了许多传统课堂的弊端。同时也对师生双方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的“教”更加精简化,梳理重难点和逻辑性,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指导者和监督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导者,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給学生留下足够时间进行内化吸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的“学”要求积极调动主观能动性,高效利用课后时间主动学习、发现问题,参与互动,敢于表达,让课堂的“教”与学生的“学”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对分课堂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视野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校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