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中巧用插图的方法

2020-05-26 12:02杨帆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插图绘本阅读思维能力

杨帆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思维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基于绘本本身有丰富的插图和有趣的故事。教师要深入挖掘语篇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并利用一些开放式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激发自身的知识储备;把握课堂中的“关键时刻”,培养课堂中的自主思考;精心设计问题,带领学生观察比对插图,从而让这种情感由学生通过自己的解读有感而生。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插图;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人通过大脑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而面对事物进行全面深入认识的能力。就英语学科而言,我们要结合英语语言本身的特点和英语学习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中年级的学生本身语言积累较少,绘本篇幅相对比较长,生词也比较多,但是绘本中每一段文字都配有与语境相符的图片。生动的图片是学生打开绘本阅读的入口。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更注重绘本的语言文字,忽略了绘本中形象的图片,有些教师虽然使用了图片,但没有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和思考,本文将以《跟上兔子》四年级第一季中的《Home is best.》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利用图片,激发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一、随图而行,提炼精髓

在英语的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中年级的学生对图片的兴趣远远大于文字。学生们通过读图也能猜测出故事的情节,但如何能让学生感知和体会绘本中的语言和感情,则需要教师提炼绘本的精髓,并依据学生本身的水平,找到共同的出发点。

(一)基于学情,挖掘绘本内涵

不同的學生,固有的知识容量会有不同,学习能力和需求会有不同。教师可以立足于绘本自身的整体性,用适合学生能力的方式,引导学生读绘本,并能层层递进地完成绘本任务,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绘本阅读前,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而且还要让学生从自身知识出发,激活其思维。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积极思考,进而与教师产生互动。

在课上,教师带着学生完成两个热身环节“Quick response”和“Who am I?”。在游戏1中学生需要快速说出屏幕中出现单词的反义词:big—small , old—new , clean—dirty,dry—wet。在游戏2中学生需要根据提示猜一猜是什么动物:I am colorful. I can fly .I can talk. Who am I?Mr Parrot。

教师用了两个游戏,进行课前热身。因为绘本中会有一些形容词来描述不同的家,所以用说反义词的方式可以复习学生已经学会的一些词语。第二个游戏,学生通过一些关键信息来猜小动物。为了降低难度,教师给了学生图片进行选择,这样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这个活动引出了故事的主角——Mr Par? rot,为绘本阅读做了铺垫。教师的这两个游戏,快速唤醒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并训练了学生的说和读。

(二)以图为线,训练预测能力

阅读绘本更强调学生对于故事整体的理解,预测是绘本阅读教学中常采用的方法。插图可以帮助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学生能通过自主阅读,主动去理解和参与到学习中,这也激发了他们后面的阅读兴趣,预测的过程也是学生发挥想象并且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的过程。

在《Home is best》的绘本教学中,教师采用了“总分总”的方式,让学生找出Mr Parrot.一共找了几个新家。教师让学生们通过快速阅读的方式,了解绘本故事的主线——Mr Parrot的新家。这样既节省时间,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方式大概浏览绘本故事发展。学生可以借助文字,也可以借助插图来快速寻找答案,不同的家有不同的故事发展情节。

二、巧舌话图,趣味课堂

以图片环游为代表的英语阅读教学途径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品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师要深度思考和设计插图和文字的关系。绘本的学习不仅仅是单词和句子,更是学生对于插图与文本之间关系的感知和理解。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学会观察,进行独立思考与交流,生生、师生之间深刻的交流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借图用图,把握课堂中的“关键时刻”

课堂上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力是教师需要关注和尊重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推测得出合理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课堂上的“关键时刻”在《Home is best》中,文本是以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呈现的,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一些动态的语言是他们课堂中渴望看到的,他们愿意用表演的方式来理解呈现文本。教师通过让学生看图片,先让学生们说一说第一个新家怎么样,进行简单的描述,It is... .再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新家有一只松鼠。教师让学生描述了松鼠的状态,并询问他们:Mr Parrot能否住在这里?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Mr Parrot cant move in here。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设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松鼠会说什么?学生们用不同的语言表演出了这一幕,让这一幅插图,“活”了起来!

(二)以图会词,培养课堂中的自主思考

教师在把握绘本重难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绘本中的插图,并鼓励其自主运用一些适当的词来表达。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补充。绘本图片的运用使难懂的语言知识更清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语言知识,促进学生感知、理解、内化,并且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并习得有效的语言知识。教师的引导一定是建立在了解学生本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在《Home is best》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Mr Parrot的表情,让学生感受到Mr Parrot对新家很满意。学生们会说:This place is nice /good/ great,在教师的赞许下,学生们学会说:This place is all right.

三、纵向比图,解读情感

绘本中插图蕴含了显性和隐性的信息。如果没有教师合理的引导和组织,学生也会忽略这些细节,对于文本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的、表面的、零散的和杂乱的。教师要研读绘本,并精心设计问题,带领学生自习观察比对插图,从而让这种情感由学生通过自己的解读有感而生。在《Home is best》中,Mr Parrot经历了一天的寻找最终又回到了那个又旧又小的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Mr Parrot一开始对自己家的表情,以及最后他看到这个家的表情。教师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开始和现在,同样的家,为什么Mr Parrot的心情却不一样。在图与图的对比下学生们又重新描述:It is warm; It is nice; It is the best place。学生们不但用到了新学的词句,并且能融入绘本所表达的情感。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理解“Home is best”!

学习绘本,不仅仅是理解故事,还要能够感悟故事带给我们的反思。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在不断感知、探究语言的同时,将情感,观点和价值观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一种品格。学完绘本后,学生们能够明白不管自己的家怎么样,那都是最温暖的。教师整节课利用插图巧妙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和预测,并让学生尝试演一演。虽然本身绘本是旁白的形式,但是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加入一些对话,让这节课的绘本学习更加灵动。

绘本丰富的插图,曲折的故事情节都能很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的欲望,这就更需要教师能够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活动来引导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并给他们丰富的体验机会。学生的预测虽然不一定符合故事内容,但是这些预测是学生想象力和预测力的体现。教学难点的突破口有时隐藏在教材的插图中,教师要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认知思考,解决难点。学生能从自身的认知角度和思维出发观察插图,并结合故事内容进行思考,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插图绘本阅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图文相辅共筑生态课堂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英语绘本阅读分析
孩子们与绘本的那些事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