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方法

2020-05-26 12:02李淑兰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和谐课堂有效引导构建

李淑兰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小学数学大多停留在数学基础教学,这些基础将是搭建数学殿堂的基石。小学数学直接影响人的计算能力、反应能力和逻辑处理能力,教师在教学时构建和谐课堂,可以让教学变得更轻松,从而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关键词]有效引导;构建;小学数学;和谐课堂

在小学阶段,学生一般都在学习基础知识,学习也大多通过讲故事、举例子的方式进行。小学数学也是如此,教师可以通过工具的使用,让学生计算出问题的结果。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风格,可以通过构建和谐课堂的方式,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一、和谐课堂的基本概念

和谐课堂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人为本”的,以学生为主体。和谐课堂需要学生的配合与参与,属于一种互动式交流。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坦诚交流的空间,运用信息技术,重视学生的个性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和谐课堂的交互式的特点,强调师生间、同学间的和谐关系,营造和谐气氛。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提升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和谐课堂的构建背景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课改需要开阔学生的眼界,让他们具有创新性精神,能够全面发展。和谐课堂的构建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提升教师的专业程度

教师要勇于挑战,小学数学教师不要因为教育的课程简单,就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教师要使用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教导。教师要有做到自我提高,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提高课堂质量的需要

课堂教学需要不断传授新的知识,并对课程进行不断优化。教师的课堂质量直接决定了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构建和谐课堂可以有效地将课前、课堂、课后的知识进行整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和谐课堂的构建方法

1.重视学生的个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学习能力强,简单的问题不愿看;有的学习能力差,基础都没学好。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区分,分析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时能掌握到什么程度,方便教师对课程进度进行调整。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给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有的可以进行指导鼓励,有的却要进行引导掌控。教师的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通过分组,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并在讨论中得出结论。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问题的解答与分析,通过小组成员的表述得出答案。小组成员可以收获成功感和满足感,大幅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加减法”中,有一道“井底之蛙”的试题,井深27米。一只青蛙从某月1号早晨从井底往上爬。白天能爬3米,夜里又下降2米。问几号能爬到井上?教师可以使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1号这天,青蛙净爬1米,那么2号就是从1米开始爬的,依次后推,可以想到,25号是从24米开始爬的。因为白天可以爬3米,到晚上就爬到井上了,不会再“下滑”。如果以为一天净爬1米,需要到27号才能爬到井上,那就是犯了想当然的错误。教师在学生说出答案以后,可以进行评价和提醒,告诉学生题目中隐藏的陷阱。

2.运用信息技术发挥教学魅力

教师在进行抽象的表述中,很容易出现学生理解跟不上的情况,冗杂的数字很容易干扰学生的判断能力。教师可以使用更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到答案的得出方法。教师可以播放课件视频,对学生的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分析,难以呈现的题目也能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进行还原。学生由于年龄问题,注意力很难集中,但是他们对于动画抱有很大兴趣,可以运用动画出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可以使用正统的求解方式演示一遍,也可以让学生用工具进行测量,得出相同结果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魅力。

例如:在“乘法”中,有一道汽车行驶的问题。使用动画播放的方式,让一辆车从a地前往b地,行驶途中分别有一段上坡路、一段下坡路、一段平路,已知上坡路行驶速度為20km/h,下坡路40km/h,平地30km/h,从a地到b地用时6小时,其中平地用时2小时,下坡用时4小时。求该车由b地返回a地用时多少。教师可以将这一条路比作一个线段,通过每段路划分路程的时长。由于是返回,所以上下坡条件反转,平地不变,最终得出结果。学生可能会通过画出图形的方式进行演算,也能求得最终结果,过程虽然繁琐,但解答的行为值得嘉奖。

3.通过灵活使用工具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教学不要一味地使用抽象的公式和符号,这种冰冷机械的公式和语言会妨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适当地使用教学工具,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升学习效率。小学生对于玩具情有独钟,教学工具在他们眼中属于游戏的范畴。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工具的方式,通过形象且直观的演示,迅速地解答教学中的问题。学生也可以通过模型和使用尺子测量的方式,求出问题的答案。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取材,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在制作工具成功,求得问题答案后,学生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让学习气氛变得舒缓。

例如:在“长方形”中,已知两个长方形礼物的长为10cm,宽为5cm,高为4cm,求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教师可以准备两个空盒子,与题目中的模型一样大小,然后在学生面前进行拼装。通过两个盒子的接触面积,判断哪个表面积最小。这种形象的方式可以在学生的眼前进行展现,并形象地展示出问题的关键。教师还可以衍生一下,如果是梯形和正方形该怎样节约包装纸呢?教师可以发动学生使用纸张进行模拟试验,并践行“接触面积越大,则两个盒子的表面积越小”的原理。

4.激发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尝试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不要刚提出问题就要求学生给出答案。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思考中,对学生进行提醒。由于学生对于字母和数字的敏感性不如成年人,且大脑处于发育阶段,所以过多的字母和计算方式很容易造成混淆,使学习效率大幅降低。所以教师要贴近学生的思考方式,让学生能从问题中想到不同的解题方式。

例如:在“方程”中,有一道“鸡兔同笼”的问题,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多少只鸡和兔?解决这个问题用很多方法,最简单的莫过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师可以使用方程,求出兔子和鸡的个数。教师也可以这样教学:比如这些鸡和兔子,拍一下手抬一只脚,拍两次手以后,站立的都是两只腿的兔子了,除以二可以得到兔子数目,减法求鸡的数目。这种新奇的角度能让学生引起共鸣,了解解答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解题方式也可以很有趣。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需要创造良好的氛围,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习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瑞红.构建小学数学和谐高效课堂的有效性研究[J].教学探索,2018,(2).

[2]张年华.加强有效引导构建小学数学创新课堂[J].教学动态,2018,(8).

[3]金丽.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小学数学课堂[J].教学经纬,2018,(5).

[4]姜小伶.如何构建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J].学术研究,2018,(2).

[5]李红霞.以有效引导构建小学数学和谐课堂[J].科学教育,2018,(1).

猜你喜欢
和谐课堂有效引导构建
高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引导的探索
有效引导开启物理精彩课堂研究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新视角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新课改下中职校和谐教学课堂的构建
如何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氛围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