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初中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0-05-26 12:02杨成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践

[摘要]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中学教师应创新当下学校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得到有效的教育培养。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才能真正感同身受,提升思想品德,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教学的创新,应深入推进城镇中学思想品德建设新局面,从而使学生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城镇初中;思想品德建设;实践

[基金项目] 2018年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城镇初中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与探索”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S〔2018〕GHB2238)。

[作者简介]杨成(1980—),男,甘肃民乐人,民乐县第二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城镇初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极大的比重,但由于城镇较之城市来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且其教育资源也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城镇中学在思想品德建设方面的工作开展艰难。强化城镇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学科,但目前我国中学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而城镇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则更为薄弱。

一、城镇初中学校思想品德建设现状

1.整体角度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教育差别已逐步缩小,但城镇中学的思想品德建设水平仍受到区域、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制约,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从宏观角度来看,思想品德建设水平低的主要问题集中于经费少、教师队伍不稳定、思想品德教育思路模糊、教学模式落后等方面。受传统教育理念、教师职业考核指标以及学校更重视升学率等因素影响,比起思想品德教育,学校更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即使目前政治课也有教育指标,教师因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政治课成绩,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在思想、法纪、品德方面的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仍旧采用“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形式开展教学,这都严重局限了城镇中学生的视野以及思维能力的开发,尤其是部分中学生存在着思想观念偏差以及行为偏差,这种局面令人担忧。

2.社会层面

在城乡二元体制教育结构下,城市与城镇之间在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生活环境水平以及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较之城市中学生,城镇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拮据,其成长环境也相对落后、单调甚至学习条件艰苦,即使他们凭借自身努力考入城镇中学,但思维模式及生活习惯仍保持以往习性,无法跟上其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情绪。在与他人交往时,也会由于缺乏自信而表现得较为不合群。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城镇学生也能通过许多方式了解世界,由于中学生的身心仍处于成长时期,其思想观念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3.学校层面

城镇中学的思想品德建设水平,也反映了学校对思想品德建设的不重视,传统教育模式仍普遍應用在城镇中学课堂教学当中,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更重视学生的分数,导致课本中关于优良传统的教育内容被遗弃,文体活动被放弃,部分学生因此对学习失去兴趣。应试教育也使得学校对文化成绩较好的学生更为重视,放弃对升学无望的“差生”的培养,使得“差生”逐渐产生叛逆心理,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形式落后、教学内容陈旧,因此也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对学生的人格素质培养也无从谈起。

二、加强城镇初中学校思想品德建设措施

1.学校应重视思想品德建设

首先,教育部门应意识到城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全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将思想品德建设工作摆在首位,保证学校在人才、物资和政策措施等方面充分到位。其次,城镇中学教师也应审视自身,明确教师的职责是“育人”,改变以往只重视升学率的工作态度,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并将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整教学目标,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育唯一目的。

2.更新思想品德教育理念和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任务是发展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启发其自觉性,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性。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切实需要,以尊重、关心、开放的态度实施教育行为。城镇中学教师应摒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应依据当下时代发展变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同时让学生参加有效的社会实践,既让学生看到社会美好的一面,也让学生知道社会丑恶的一面,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另一方面,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研究和改进自身教育方法和形式,以寓教于乐且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学生,教师不仅要发挥出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同身受,在感受中提升思想品德,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以及正确认识思想品德的内涵,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3.加强师德建设,优化教师队伍

思想品德教育并非只是政治课程教师的教学目标,而是全体教师共同的教育目标。学校不仅要加强对思想品德教师的在岗指导,也应令全体教师深度理解当下教育改革方向以及教育改革强调的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及教学形式,使自身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使自己实施的教育工作发挥出育人功效。正如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并非政治课教学目标一样,想要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也需要持续不断的有效培养,教师应秉承师德的育人之本,以平等姿态对待学生、关心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使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的交流地位,逐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持接纳态度,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培育人才是人类发展史中亘古不变的“历史主线”,当下时代经济快速发展,为了使学生符合未来的社会要求,必须充分意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城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创新当下学校的教育模式,将多种有效教育措施引入课堂教学当中,深入推进城镇中学思想品德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韩兴,刘光.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时代农机,2017,44(07):167.

[2]李方圆.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研究[D].渤海大学,2017.

[3]李方圆,胡承波.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研究综述[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8(03):42-45.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