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让阅读看得见

2020-05-26 02:03李清华
天津教育·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概念图

李清华

【摘  要】思维能力是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选择不同的时机和策略,借助思维可视化的各种工具帮助学生阅读,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建构者。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概念图;情节梯;意见椅;维恩图

阅读是学生探知感受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学生内外部语言转化的重要过程,也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有效载体。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离不开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思维可视化工具引導学生学习,利用形象思维把学生带到有意义的语境中,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的加工和整理,自主构建起自己的认知图式,通过个体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成功地完成知识的掌握、迁移与运用。这一过程能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使思维看得见,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思考力。本文以部编版第九册《猎人海力布》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借助“概念图”,唤醒原有认知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阅读教学中使用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激活原有的认知,将这一思维过程转化为教学中的可用要素。学生对于民间故事并不陌生。因此,在《猎人海力布》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就在黑板上写下“民间故事”四个大字引导学生交流。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成故事内容、经典人物、题材特点进行分类,借助概念图在黑板上进行呈现。

我们都知道,知识的建构是借助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开始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有意义,必须引导学生将新授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链接,寻找起二者之间的关联,建立起一个概念的网络。借助这张概念图,学生已有的旧知被唤醒,丰富和完善了对民间故事这一体裁的认知,也为后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巧搭“情节梯”,梳理文章结构

情节梯就是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根据不同的阅读体验而绘制出来的故事阶梯。情节上一波三折的故事特别适合用情节梯来呈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要能了解事情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情节梯”的搭建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主要内容、层次和脉络的理解。

《猎人海力布》一篇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抓关键情节,丰富故事的情节,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文,自主阅读,自主设计情节梯。师生的共同合作,呈现出以下的情节梯。

借助情节梯,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初步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课后题设计了一道让“以海力布或者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练习。课文中,“海力布使乡亲们相信村子将被淹的消息”只是一笔带过。如何引导学生丰富细节,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创造性复述呢?师生再一次借助“情节梯”作为支架,丰富情节结构即获宝石——得消息——说秘密。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借用前面的内容,丰富劝说的语言细节。这样的复述指导,学生就做到了主要情节没有遗漏,关键情节复述准确,针对感兴趣的细节进行创作。

三、设置“意见椅”,丰富形象感知

意见椅,是从文本中寻求证据表明自己观点的思维可视化工具。椅子背呈现两种针锋相对、截然不同的观点,椅子面是学生的观点,椅子腿是学生从文中摘录的用来支持自己观点的词词语或者句子。意见椅的设置,意在通过论点交锋,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强烈的共鸣,理清文章的主旨,发展思辨能力。故事中猎人海力布为救百姓,说出了秘密,化为石头。这种舍身取义的大爱,却引发了一些孩子的质疑:海力布真傻,这样做不值得。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对故事中人物的正确评价?教师采用了“意见椅”这一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讨论,获得真知。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认识到弘扬真善美是民间故事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其世代流传的魅力所在。在今天,这种舍己为人、牺牲自我的精神仍值得提倡和发扬光大。同时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运用“维恩图”,感悟文本奥妙

维恩图,是彰显要素交集重合区域的图表。不同圆交叉重叠的部分显示出了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或者是相似点,没交叉的部分则呈现了事物之间的差异和不同处。在学生学完课文《猎人海力布》之后,教师布置学生回家观看动画电影《海力布》。这两者呈现方式不同:前者是静态呈现,需要学生的品读、想象, 后者是动态呈现,直观视觉为主要载体。学生在观看完动画片后,借助维恩图,梳理文本《猎人海力布》和动画作品《海力布》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这种反复阅读和对比中,学生对故事的内容、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体裁特点有了深入的了解,提升了观察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这既是文本阅读的有效拓展,又开启了崭新的一段阅读旅程。

反观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创新性地运用了多种的思维导图:概念图唤醒学生旧知,搭建旧知与新知之间联系的桥梁,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铺垫和必要的知识储备,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情节梯的搭建让学生理清故事的结构,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内容;意见椅的设置,使学生在不同观点交锋和辩论中明晰文章的主旨,感悟主人公的形象;而维恩图拓展学生阅读视界,让他们在反复阅读、比较不同作品的过程中区找相似点和不同点 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求同存异思维能力。

作为思维可视化的有效工具,思维导图让学生的阅读学习动了起来。因此,教师要尽量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适时适度地运用这些可视化工具。画思维图、说思维图、用思维图过程,意味着学习真正发生,促进学生思维实现从“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工具化——高效思维自动化”的过程转变,从而学习变得更加高效,核心素养的培养也真正落地。

注:本文为课题“语文核心素养下提升阅读思维能力的智教慧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董轶男,廖令洁.思维可视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概念图
概念图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
层级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模式
“思维可视化”在新材料作文审题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思维可视化软件Focusky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
概念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策略在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