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精准扶困助贫育人体系的构建

2020-05-26 16:21陈晓枫
青年生活 2020年13期
关键词:育人体系贫困资助

陈晓枫

摘要:十八大以来,打赢扶贫攻坚战成为了党的工作中的重头戏,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扶智”和“扶志”。本文通过对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精准扶困助贫育人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从高校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精准资助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完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和构建精准育人体系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以期能对高校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资助;育人体系;贫困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形势下,党中央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进而对新时期教育扶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成为我国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资助工作也应紧跟形势,建立起符合学生具体情况和不同高校特点的精准育人体系,不仅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资助力度更大、育人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来确保真扶贫、扶真贫,更需要加强 “扶困”与“扶志”并重的思想,把精准资助育人工作不断地推进。当前,国家越来越关注社会公平,规划在 2020 年前实现全面脱贫。为了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面向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例如:在大学本专科阶段所施行的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范围广、见效快的多元化、多层次资助政策,这些政策使许多贫困大学生受益。

但是,当前的学生资助工作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难真正做到精准认定、精准方式、精准管理和精准帮扶。

一、高校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助认定对象的精准识别存在一定困难

目前,我国的资助体系对贫困生的资格缺乏严格的认定标准,主要采用发方法是“材料认定法”,这种方法是主要是通过学生个人申请和提供相关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学院辅导员审核、学校资助部门审核、教育厅认定等步骤进行。虽然这种方法已运用多年,机制也较成熟,但缺乏有效的资质审核与监督机制,辅导员无法对贫困生上交的认定材料一一进行核准,这就使高校贫困学生认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使得真正的贫困学生不能得到资助。

(二)高校资助工作过度侧重经济资助

由于我国高校的资助政策,最先考虑到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需要经济资助,所以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以奖学金或困难补助的形式为主、物质资助为辅,而育人资助方面往往易被忽略。 资助育人的实效性迫切需增强。要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针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差异化管理,除了解决学生基本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也要不断地增强资助育人的实效性,从根本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的负担,才能使贫困大学生不断成长成才,形成“扶困—育人—成才”的良性循环[1]。

二、高校精准资助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高校资助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和管理体系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资助体系缺乏动态的监管机制,对于受助学生资金的使用没有相应的监管。高校的资助工作人员大都由学校学生处、院系辅导员等负责。这些人员虽然都有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但缺乏精准资助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學生工作事务琐碎繁杂,资助工作也只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大部分地方高校资助工作人员对精准资助工作很难有全面的把握和认识,在具体的资助工作工程中,缺乏一套可量化的评审体系,存在资助评审工作不够严谨的情况,无法将精准资助真正落到实处。

(二)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缺乏人性化和针对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了解贫困生信息、收集贫困生资料的方法方面还较单一落后,主要是通过提交困难认定申请表的方法,但是一些家庭确有贫困的学生,由于敏感自卑的心理,可能会对学校隐瞒真实的家庭情况,不敢参与困难认定,导致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质量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高校在进行贫困生认定及资助时,要出台更加人性化的方法,给贫困学生创造更加私密的空间。

除了上述的人性化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在贫困生资助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缺乏针对性的问题。高校在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时往往是根据学生提交的申请表经审核后,由省教育厅进行困难认定,再进行经费资助,这种方式往往忽视了不同贫困生之间个体差异。高校对贫困生实际情况无法一一进行调查走访,很多时候流于形式,无法实现认定对象的精准化,从而达到精准育人的效果。

(三)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深化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暂时未建立独立的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查询和管理系统。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统计工作通常是由学生处专职负责助学工作的老师根据各学院上报的贫困生情况进行整理。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推进,政府对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精准扶贫,让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有了较精确的认定依据,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与各地方政府的贫困数据资源暂未实现互通共享[2]。因此,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管理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收集统计整理阶段。

三、完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和构建精准育人体系的对策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资助育人功能

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目标实现的根本任务,是高校落实贫困生资助工作,实现资助育人功能的重要理论基础。高校的资助工作,不仅要保障困难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更要将经济困难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辅导员老师要及时跟进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情况,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人文关怀。在坚持资金扶困的同时,还要关心学生的学业、心理、身体、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要鼓励经济困难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建立独立完善的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

通过建立一个系统的贫困生数据库,将经济困难学生数据与各地民政部门的精准扶贫信息库关联起来实现认定信息的互通和同步,通过数据共享,提高对贫困生认定审查工作的严谨性,而不单只是依据村委会所开具相关证明,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使高校在进行家庭经济情况信息采集时尽量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定提供数据支持,不断提高资助工作的规范性。贫困生数据库的建设,一方面要将贫困生家庭主要收入支出对家庭经济状况造成的影响予以体现,一方面要对贫困生家庭致贫原因,怎样更好地精准帮扶等总结分析,达到贫困生数据信息动态呈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立新.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高教育管理,2019,(3):107-108.

[2]施继华.高校贫困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实践探讨[J].智库时代,2019,(12):81-82.

猜你喜欢
育人体系贫困资助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深化实习育人体系培育产业后备人才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四全”育人体系
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我国贫困高中生资助制度的建设
悬置的“贫困”:扶贫资金资本化运作的逻辑与问题
高职校园文化活动育人体系构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