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和N 末端前脑钠肽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0-05-29 03:05张凤鸣李舒承
河北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脂肪组织心衰细胞因子

安 雨,张凤鸣,王 虹,李舒承

(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南院区心脏内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2.河北省承德市卫健委信息中心,河北 承德 067000)

心力衰竭是多种疾病的终末阶段,在全世界的发病率将近2%,我国心衰患病率约0.9%,致死率很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导致预期寿命缩短,被称为“生命的绊脚石”。以前我们对脂肪组织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认为脂肪组织只是能参与能量代谢的惰性器官,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1994年研究学者们发现了瘦素,这一重大研究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脂肪组织。尤其是内脏脂肪不仅参与了能量代谢,而且还是能够分泌脂肪细胞因子和激素的属于人体中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可以分泌多种脂肪因子。sFRP5是一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属于Wnt拮抗剂,主要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在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一积极的脂肪细胞因子[1]。一些生物标志物,包括本研究探讨的sFRP5及N 末端B型利钠肽原与心力衰竭均有着严密的相关性,给与临床工作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在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南院区住院的患者中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9例作为观察组对象,男性44例,女性45例,年龄48~62岁,平均(55.21±3.01)岁;原发疾病包括冠心病2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风湿性心脏病19例,扩张型心肌病17例,肺心病11例。心功能Ⅱ级者28例,心功能Ⅲ级者37例,心功能Ⅳ级者24例。选取同期对照组75例为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龄48~59岁,平均(56.40±5.06)岁。

1.2 研究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需禁食10~12h,清晨抽取空腹10~12h的静脉血,快速将血清离心后送检,然后测定sFRP5及NT-proBNP。其中,使用上海RD公司的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血清RBP4,使用德国罗氏检测仪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T-proBNP。

2 结 果

2.1 观察组血淸:sFRP5 和 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sFRP5和NT-ProBNP因子水平的比较

2.2 4组sFRP5 和NT-ProBNP比较:心力衰竭中各亚组 sFRP5 和 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中随着心衰级别越高,sFRP5和NT-ProBNP的水平也逐渐升高,各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四组sFRP5和NT-ProBNP因子水平的比较

表3 四组间参数水平的比较

2.3 相关性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sFRP5 及 NT-ProBNP 水平分别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见表3、表4。

表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sFRP5和NT-proBNP因子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

3 讨 论

心力衰竭早已成为各大学科研究的热点,对于心衰的诊疗规范及随访流程日益成熟,多地区均已建立了心衰中心,目的就是为了对心衰及时诊断、规范化治疗,并且准确地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完成随访,更好的服务于心衰人群,减轻患者的病痛,同时尽可能地节约国家的医疗资源。我院也在各部门的协助下于2018年4月28日完成了心衰中心的建设,对于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能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相关资料,以为后续更多的研究提供更好的平台。

并非单一因素导致心衰了的发生发展,而是多因素相互联系,形成恶性循环,共同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甚至恶化,乃至死亡。因此,传统研究中将单一生物标志物作为评估心力衰竭的指标有局限性,不能全面评估疾病的发生发展。

当心脏产生功能障碍时,血液循环中的NT-proBNP含量大量增高。NT-proBNP的研究历史已很悠久,因其具有半衰期长、稳定、敏感、经济且方便易得等特点,在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症状转归、危险分层、评估、预后等各个阶段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3年前,NT-proBNP已经被列为诊断标准之一[2]。本文研究结果表明,NT-proBNP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减而波动,更加证明了NT-proBNP与心衰的相关性。NT-proBNP是心力衰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这与韩萍[3]、Zile MR、GergeiI等[4,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Wnt信号传导途径与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密切相关。该途径不仅参与人类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而且在某些病理生理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肿瘤形成,肥胖,胰岛素抵抗,冠心病、心力衰竭、纤维化、肥胖、血脂异常和炎症反应等等。Wnt蛋白家族由一组蛋白质组成,这些蛋白质包含富含半胱氨酸的糖基化配体和350~400个氨基酸残基,这些蛋白质是高度保守的信号分子,具有高度的同源性。Wnt蛋白是脂质修饰的分泌蛋白,可与卷曲蛋白受体结合并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级联反应,对多种代谢性相关疾病发挥抗炎作用。Wnt信号通路的激活,通过一系列复杂机制,可能导致新血管形成,易损斑块,心肌愈合,血管钙化,肥胖症,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炎症,心肌重塑和心肌纤维化,然后导致包括心力衰竭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形成。此外,大量研究数据表明,Wnt刺激加速了心肌细胞的肥大,参与了心脏重构,从而加剧了心室重塑,继而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心力衰竭防治的靶点,但是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6]。

最初发现sFRP5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高表达,并在胰腺中中度表达。Ouchi等人在2010年发现Sfrp5在白色脂肪组织中也高度表达。目前,sFRP5被认为主要由脂肪细胞,特别是内脏脂肪细胞分泌。但是,一些学者推测sFRP5可能由脂肪组织中的血管基质分泌。sFRP5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极性和器官形成的调控。sFRP5能够通过与Wnt蛋白结合来防止Wnt和卷曲蛋白的结合,从而阻断Wnt信号传导,抑制下游和细胞骨架中靶基因的转录。另外,sFRP5具有通过与Wnt5a结合来抑制JNK信号的能力。通过各种途径,从而起到了阻止心力衰竭发生的作用。

本研究对不同心功能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了NT-proBNP、sFRP5水平的比较。结果提示两项指标与患者心功能及其预后水平呈正相关。

总之,sFRP5和NT-prBNP的检测方便、经济、快捷,可以为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更为客观的实验依据,对临床工作的指导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血清sFRP5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等方面的报道并不一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仍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实验为我们更深入地解析血清sFRP5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机制并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脂肪组织心衰细胞因子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