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应用气钡双重造影与多排螺旋CT临床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2020-05-29 03:06余佑高操焰林曹雪松
河北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双重符合率螺旋

余佑高,操焰林,曹雪松

(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 安徽 安庆 246003)

胃癌是消化系统中较为多见的恶性肿瘤类型,而恶性肿瘤死亡率中胃癌仅仅低于肺癌。胃癌的发病表现为典型的时间以及空间差异,而胃癌的解剖结构决定了在疾病进展的早期,多数患者不存在典型的临床症状,而主要临床症状与胃炎较为相近。在传统的临床诊断中,超声影像学的应用较为广泛,而消化道中的气体干扰较为严重[1]。气钡双重造影对于胃癌实体肿瘤的检查有良好的效果,而对胃部之外的诊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CT影像学检查的技术发展支持下,很多临床研究发现CT在胃癌诊断中有较为理想的效果[2]。本次临床研究通过气钡双重造影以及多排螺旋CT对胃癌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检查结果比较,探讨胃癌临床诊断方式的比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临床研究病例选择均为我院收治的疑似胃癌患者,就诊时间选择为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研究方式为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后主要症状为纳差、吞咽功能问题、腹胀、消瘦、上腹疼痛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②均符合卫生部在2010年颁布的《胃癌诊断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③入院后均进行气钡双重造影与螺旋CT影像学检查,后期经穿刺或手术取样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④经影像学等方式检查确定不存在腹腔、肺、肝等远端转移;⑤本次研究上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伦理编号为20167845;⑥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检查前选择非甾体抗菌药物治疗,接受化疗、放疗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疗法的患者;②心、肝、肺、肾等重要内脏器官存在严重功能性障碍的患者;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④合并妊娠以及哺乳期的患者;⑤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共筛选出入组患者86例,男57例,女29例,年龄27~90岁,平均(62.69±12.84)岁。

1.2 检查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气钡双重造影检查仪器为西门子500MA胃肠检查仪,硫酸钡试剂选择硫酸钡干混悬剂(生产厂家为青岛红蝶新材料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163181,规格为200g)。CT检查设备选择为西门子Sensation64排螺旋CT,造影剂选择碘佛醇(生产厂家为江苏盛迪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113430,规格为100mL:67.8g)。

1.2.2 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方法:患者在检查前保持空腹时间在6h以上,在检查前将产气药剂以温水送服,之后将硫酸钡对比剂加入80mL的温水中,混合均匀后保持浓度在160%左右,液量控制在125mL。在口服对比剂之后,以增强透视扫描确定进入胃肠消化道。叮嘱患者在设备床上多次翻滚,确保胃黏膜中对比剂可以充分均匀涂抹。患者改变不同体位状态进行检查,确保能够充分了解胃黏膜的病变情况,体位选择分别为俯卧体位、仰卧体位以及站立体位。以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为依据,确定对比剂的饮用剂量,使患者能够在不同的状态下保证腹腔中对比剂的充盈。

1.2.3 多排螺旋CT检查方法:CT扫描设备的参数设定为,层厚5mm,螺距为0.8mm,扫描时间设定为10~15s,扫描重建的间隔为5mm,管电压设定为120kV,选择CARE Dose4D模式,管电流根据患者体型自动调整,减少患者所受辐射。造影剂为碘佛醇,注射剂量为70mL,速率为2.5~3mL/s,扫描方式为增强双期扫描。扫描前嘱患者空腹及饮水以充盈胃腔,检查体位选择为仰卧位,在CT扫描开始前以设备提示为依据进行屏气,保持水平向下的方向,定位双侧乳头开始扫描,定位扫描终止位置为盆腔。在扫描的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坚持在屏气的状态,扫描范围是从上腹部以及左侧隔膜顶部,直至胃部的下方边缘,具体扫描位置以定位图像中胃部腔体的整体轮廓为参考依据。以患者胃部中癌变病灶影响的位置,对扫描体位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种检查方式下的患者诊断结果,以病理诊断的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记录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系统选择SPSS的15.0版本,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组间差异的统计学分析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疑似胃癌患者不同检查方式的结果比较:86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胃癌的患者61例,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诊断为阳性的患者共58例,螺旋CT检查诊断为阳性的62例。见表1。两种检查方式下胃癌临床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1 疑似胃癌患者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比较(n)

表2 疑似胃癌患者两种检查方式的评价指标比较(%)

2.2 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不同检查方式的结果比较:61例胃癌患者中经病理诊断明确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46例。气钡双重造影诊断淋巴结转移为阳性的患者3例,螺旋CT检查中淋巴结转移为阳性的患者43例。见表3。胃癌患者现淋巴结转移螺旋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气钡双重造影(P<0.05)。见表4。

表3 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比较(n)

表4 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两种检查方式的评价指标比较(%)

3 讨 论

胃癌的发病率是恶性肿瘤中的第4位,而死亡率则为恶性肿瘤中的第2位。我国胃癌发病率则为各种恶性肿瘤中的第1位。早期胃癌筛查的诊断率较低,大多数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经为进展期,而部分患者已经无法手术治疗。所以胃癌的早期诊断筛查以及明确诊断,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胃癌选择多排螺旋CT检查的主要影像学特征包括远端转移、肿瘤自身特征以及胃壁与胃周受累等。上部胃壁厚度增加是胃癌CT诊断的主要表现,在胃壁厚度超过5mm则为以上升高。而胃壁褶皱的结构较为复杂,厚度低于10mm。胃癌CT的典型征象中还有胃腔狭窄以及腔内肿块[4]。胃部浆膜面的CT影响结果可以对胃癌的临床分期诊断进行较为准确的判定。在浆膜面结构较为完整的情况下,肿瘤恶性病变为Ⅰ期或者Ⅱ期;浆膜面的平整度较差,存在结节或者毛刺则恶性病变为Ⅲ期;浆膜面被肿瘤突破则为恶性病变为Ⅳ期,而胃癌浸润浆膜的最主要CT影像学征象为胃周围脂肪层图像较为模糊或者彻底消失[5]。可以说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方式是明确胃癌肿瘤灶以及远期情况的重要检查技术。

胃肠消化系统的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是胃癌临床诊断的传统方式。由于操作较为方便以及简单等优点,而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气钡造影影像学检查方式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胃部肿块向胃腔内部突出的情况,可以明确显现癌变形态以及肿瘤灶的大小[6]。同时气钡造影还可以呈现出恶性溃疡的特征以及浸润性恶性肿瘤引发的胃腔狭窄。但是气钡造影在胃壁自身的形态表现方面差强人意,无法有效显示肿瘤转移的问题[7]。而与此相比,多排螺旋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从多个点位进行影像学显像,可以将胃壁全部的形态清晰表现出来,对胃壁中恶性肿瘤侵袭的情况进行观察,还可以显示胃部周围的肿瘤侵入范围以及远端转移等问题[8]。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方式中,胃腔内部在以水进行充盈之后,动脉期能够明确显示胃部恶性病变的肿瘤灶,静脉期则可以提供较为明确的周围转移淋巴结图像[9]。而胃癌早期的肿瘤灶体积较小,而多数局限于胃壁黏膜层以及黏膜下层,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特点为肿瘤灶位置的胃壁与黏膜厚度增加,或者胃粘膜信号的异常增强。所以这种情况下,CT增强扫描的病灶与正常胃壁的鉴别检查难度较大。

本次临床研究中,气钡双重造影诊断胃癌阳性的敏感度为93.10%、特异度为71.43%、阳性预测值为87.10%、诊断符合率为86.05%,而多排螺旋CT的敏感度为90.32%、特异度为79.17%、阳性预测值为91.80%、诊断符合率为87.21%,表明两种检查方式在胃癌阳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度,能够较为准确的明确诊断胃癌,同时误诊以及漏诊的风险较低。而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气钡双重造影的敏感度仅为50.00%、特异度为21.82%、阳性预测值为6.52%、诊断符合率为24.59%,相比多排螺旋CT的95.56%、81.25%、93.48%、91.80%明显较低。表明多排螺旋CT检查对于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较高,相比气钡双重造影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气钡双重造影与多排螺旋CT对胃癌阳性鉴别诊断都有较高的准确率,而在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多排螺旋CT则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敏感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在早期诊断中可以选择气钡双重造影诊断,而在术前分期检查中尽量增加多排螺旋CT影像学检查方式进行明确。本次研究由于时间与研究层次限定,在病例选取时间以及范围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排除地域以及时间的影响,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补充。

猜你喜欢
双重符合率螺旋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