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区上消化道出血患儿临床特征及胃镜下改变分析

2020-05-29 03:06何志刚
河北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出血性食管炎流性

陶 佳,何志刚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消化内科,湖南 郴州 423000)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因胰、胆、十二指肠、胃、食管等病变所导致的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1]。就循环血量和体重的角度上看,消化道出血患儿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成人患者。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原因较复杂,且与成人患者的病因具有一定差异性。儿童消化道出血以上消化道出血为多见,约占80%,可通过电子胃镜准确诊断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原因,且可进行止血治疗,临床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较佳[2]。为此,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主要分析本院所在地区(湖南省)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特征、胃镜特点、发病诱因及治疗效果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9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男54例,女41例;年龄1个月至13岁,平均(8.37±1.24)岁;来自农村地区57例,城区38例。根据患儿年龄进行分组,分为<1岁组(13例)、1~2岁组(9例)、3~5岁组(22例)、6~13岁组(51例)。各组患儿均经内镜止血治疗和内科常规药物止血、抑酸剂、奥曲肽注射液治疗。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存在上腹痛、黑便、呕血、休克征、头晕乏力等临床表现;接受胃镜检查,且明确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年龄低于14岁。排除标准:存在胃镜检查禁忌证;过敏体质或药物过敏史;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伴有先天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临床资料不全。

1.3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表现、胃镜特点、发病诱因及治疗效果。

2 结 果

2.1 各组患儿临床特征的比较:各组患儿均出现黑便或(和)呕血症状,且1~13岁的患儿均出现休克征、头晕乏力、上腹痛症状。呕血在<1岁组中的发生率最高,休克征、黑便和呕血1~2岁组中的发生率最高,上腹痛、黑便在3~5岁组中的发生率最高,头晕乏力在6~13岁组中的发生率最高。3~5岁组、6~13岁组上腹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岁组(P<0.05),1~2岁组患儿黑便和呕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岁组、3~5岁组(P<0.05),而与6~13岁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患儿其它临床表现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儿临床特征的比较n(%)

注:<1岁组与1~2岁组黑便和呕血发生率比较,P*=0.009<0.0167,故P<0.05;3~5岁组与1~2岁组黑便和呕血发生率比较,P*=0.011<0.0167,故P<0.05;其余各组比较,提示P>0.05

2.2 各组患儿胃镜特点的比较:经胃镜检查提示,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食管狭窄、糜烂性或出血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糜烂性或反流性食管炎是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主要胃镜特点。相比6~13岁组,1~2岁组患儿糜烂性或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而其余各组胃镜特点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各组患儿胃镜特点的比较n(%)

注:6~13岁组与1~2岁组糜烂性或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P*=0.013<0.0167,故P<0.05;其余各组比较,提示P>0.05

2.3 各组患儿发病诱因的比较:1~2岁组患儿误服化学制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而各组其它发病诱因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各组患儿发病诱因的比较n(%)

注:<1岁组与1~2岁组误服化学制剂发生率比较,P*=0.007<0.0167,故P<0.05;3~5岁组与1~2岁组误服化学制剂发生率比较,P*=0.010<0.0167,故P<0.05;6~13岁组与1~2岁组误服化学制剂发生率比较,P*=0.004<0.0167,故P<0.05;其余各组比较,提示P>0.05

2.4 各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各组患儿治疗后均无死亡的病例,<1岁组、1~2岁组、3~5岁组均治疗有效,总有效率均为100%;6~13岁组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研究指出,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尽相同,部分患儿并无明显症状表现,但出行大便潜血阳性;部分患儿反复少量出血,可导致贫血;部分患儿则出血速度快,出血量较多,可引起失血性休克[3]。本研究发现,各组患儿均出现黑便或(和)呕血症状,且1~13岁的患儿均出现休克征、头晕乏力、上腹痛症状。其中,呕血在<1岁组中的发生率最高,休克征、黑便和呕血1~2岁组中的发生率最高,上腹痛、黑便在3~5岁组中的发生率最高,头晕乏力在6~13岁组中的发生率最高。3~5岁组、6~13岁组上腹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岁组,1~2岁组患儿黑便和呕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岁组、3~5岁组,而与6~13岁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各组患儿其它临床表现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临床中需准确、快速明确患儿出现消化道出血的具体部位、病因,及时进行止血治疗,以免休克征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儿生命危险。

研究指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溃疡、胃癌等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4]。另有研究报道,先天性疾病是年龄在2岁以下的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且以膈疝为多见;2~6岁的患儿以溃疡为多见,其次为憩室、小肠病变和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局部胃黏膜病变[5]。本研究发现,湖南地区14岁以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经胃镜检查提示,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食管狭窄、糜烂性或出血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糜烂性或反流性食管炎是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主要胃镜特点,且以出血性或糜烂性胃炎为多见,与既往研究报道相符;但有研究表明,糜烂性食管炎是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消化性溃疡是中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6]。究其原因,可能因研究对象的不同、地域差异性等原因而引起。

同时,本研究显示,相比6~13岁组,1~2岁组患儿糜烂性或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显著升高,而其余各组胃镜特点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并且,本研究发现,处于同一年龄段的患儿,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原因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如<1岁组患儿以糜烂性或出血性胃炎为首要原因(占76.92%),其次为十二指肠球炎(占15.38%)、糜烂性或反流性食管炎(占7.69%);1~2岁组患儿以糜烂性或出血性胃炎为首要原因(占66.67%),其次为糜烂性或反流性食管炎(占22.22%)、食管狭窄(占11.11%);3~5岁组患儿以糜烂性或出血性胃炎为首要原因(占81.82%),其次为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占4.55%)、食管狭窄(占4.55%)、十二指肠球炎(占4.5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4.55%);6~13岁组患儿以糜烂性或出血性胃炎为首要原因(占70.59%),其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19.61%)、十二指肠球炎(占5.88%)、食管狭窄(占1.96%)、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占1.96%)。

本研究入选的95例患儿,仅15例发现发病诱因,多数患儿并无明显诱因,且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发病诱因上存在一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1~2岁组患儿误服化学制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而各组其它发病诱因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其中,<1岁组有1例患儿因不洁饮食而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其原因可能是因患儿家属对奶制品的保存不当、不严格消毒奶具而引起;1~2岁组有4例、3~5岁组有1例患儿由于误服强碱性化学制剂引起食道和胃腐蚀性病变,进而造成上消化道出血,这种情况多见于农村地区的患儿,与患儿家属疏忽(未保管好化学用品)、患儿辨别事物能力差密切相关;3~5岁组有1例患儿因服用非兹体消炎药而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因此对处于学龄前期的患儿应警惕药物性出血的发生;并且,3~5岁组有2例患儿因手术治疗(腺样体摘除手术1例,心脏手术1例)、6~13岁组有1例患儿因手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手术)而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由此推测手术治疗可能是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主要诱因;6~13岁组有1例患儿由于食用粗糙食物而导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其原因可能在于该例患儿伴有门静脉窦海绵样变性而引起门静脉高压的基础疾病密切相关;4例患儿由于不洁饮食而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因此对学龄期的儿童需重视饮食的清洁卫生问题。

本研究中,各组患儿治疗后均无死亡的病例,6~13岁组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1例治疗无效的原因是因门静脉窦海绵样变性,引起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岁组、1~2岁组、3~5岁组均治疗有效,总有效率均为100%;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电子内镜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率明显增高,经内镜和常规药物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提升。成人上消化道出血特别是老年患者而言,此类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脑梗死、肝性脑病、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脏器功能衰竭等,使其临床治愈率明显下降[7,8]。既往研究报道,成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约为93%,但老年患者的治愈率较低,低于75%[9]。这也是儿童上消化道出血与成人特别是老年患者的明显不同之处。

综上所述,湖南地区14岁以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以黑便、呕血为首发症状较多见,胃镜特点以出血性或糜烂性胃炎为多见,但多数患儿无明显诱因,经内镜和常规药物治疗具有较高的治愈率。

猜你喜欢
出血性食管炎流性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护理干预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莫沙必利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以胸痛为突出表现的返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
安宫牛黄丸合手术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38例——附单用手术治疗35例对照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