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0-05-29 19:10黄光河
读天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语文阅读小学高年级

摘 要:“思维可视化”与教育领域的融合是近几年新兴起的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开阔学生思维与思考渠道。本文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思维可视化”进行介绍,并讲述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势,重点阐述教学策略,旨在为教师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

2011年教育部门颁布《新课程改革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中,需积极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将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当作主要目标。使用“思维可视化”形式,与语文阅读教学充分融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良好学习体验,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 “思维可视化”介绍

此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是信息技术发展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但是“思维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还未产生完整的概念。该词汇最早产生于2011年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所提出的,并建立了专门的“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其中研究主任最早对其进行界定,认为此是将图片与文字结合,将语文思维中隐藏内容显示出来,进而更加清晰地将思考内容与技术以信息技术展示出来。其中的思考方法,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语文知识点中抽象与推理等逻辑思维进行表达,并层层递进,让学生利用思维可视化转换学生思维方法。另外教育领域学者,认为思维可视化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知识点的充分传播与创新,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深化。

二、 “思维可视化”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一)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该方面的能力提升,主要来自思维的扩展与进步,所以在语文阅读课堂中需加强学生思维的扩展,加强对其阅读能力的培养,此也是“思维可视化”运用的目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归纳能力。并在学习的时候加强对文本结构的构建,将建构主义的思想运用其中。借此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通过知识的认知与阅读能力的加强,实现对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的深化。

(二)教学中构建新型教学形态

“思维可视化”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构建教学新形态,并最终提升教学效果。即语文教学不能离开教师的精讲,此时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对语文文章主体进行划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主制作思维导图,通过教师绘制-小组绘制-自主绘制流程进行。也就是说,基于思维导图,使用思维可视化形式,开展师生的双向互动,此处不但有师生互动,还有生生互动。最终完成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此方法不但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增长了其合作与创新意识。学生在此过程中找出学习思路与方法。也就是说,“思维可视化”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构建新的教学形态。

三、 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一)以课前预习培育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思维可视化模式的展开也是如此,需要教师尊重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以此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面对语文教学中最先接触的课前预习环节,可以让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有一定了解,同时确定自身的学习形式。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时候,对学生课前预习的目标设置为:可视化学习方法与工具的了解和掌握。优化课前预习环节,并为思维可视化教学提供基础。将次当作第一步,课前学习时,先为学生介绍思维可视化内涵及相关工具,然后引导其进行学习,让学生对此有一定了解,为后期学习方法与思路奠定基础。

另外,教师需要在课前预习中,向学生发放导学案,让学生依据此进行思维的扩充,并通过填写思维导图的形式,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以学生学习经验,学习导图,进一步减轻其学习压力。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找出此阶段存在的问题,引导其先思考,并在课堂中解决。所以说课前预习是帮助学生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的一种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扩展。

(二)以课中精讲塑造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高年级阅读课堂中,教师的精讲很重要,可指导学生面向正确学习方向,即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蕴含巨大的能量。教师要有效掌握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并能快速解决突发状况,借此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除了课前对学生思维可视化的教学,还要在课中发挥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以往的教学目标中,也有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但是其过程过于零散,学生思维发展较慢。使用思维可视化,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其语文思维,当今已经变为教学的主要环节。例如实际课堂中,先利用仿写的形式,让学生接触思维导图并绘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了解思维的可视化,并从模仿向熟练使用阶段过渡,此对于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可以增加小组绘制与学生自主绘制的形式,将扩展思维的主动性交给学生,令其真正思考,并在学习的基础上添加自己的观念,提升思维可视化教学效果。

(三)增加课中评价巩固学生思维

语文阅读课堂中,直接进行教学评价,对其学习效果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前人已经总结教学过程与评价的内容,并提出“课程的设计需要围绕教学目标,最终的教学评价就是对目标的有效澄清”所以,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最终的总评价,都对学生学习过程起监督与反馈作用。语文课堂中经过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并以此掌握其学习优势与不足。可见课中评价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教师后期教学提供参考,并巩固相关知识点。此过程中思维可视化工具的运用,与教学评价的融合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教师结合教学的真实情况,有效使用评价策略。此过程中对评价时机很重要,当学生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学习后,并自主绘制思维导图之后,以内容准确性为主,开展对学生的评价。此过程中教师以鼓励与引导的形式,而不是直接使用作品好坏的方法衡量。因此教师的评价,要结合思维可视化,进行学生学习思维的完善与改进,通过开放性评价,规范学生学习习惯与行为。

四、 结论

综上所述,站在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角度,开展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新尝试,迎合当下新课程改革,促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推广与完善。思维可视化对教师教育学生学都有很大的帮助,即减轻教师教学压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小学语文课堂中教与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乐爱萍.浅谈阅读对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的促进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95.

[2]王玉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实施群文阅读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89-90.

作者简介:

黄光河,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佛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语文阅读小学高年级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