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

2020-05-29 19:10金巧红
读天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 要:阅读教学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始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陌生字词,了解词语含义,学会朗诵,并感知作者的中心思想,在与老师的互动中进行口语交际,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听读说写能力。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听的能力、说的能力、读的能力、写的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思维并感知语文学习的魅力。真正实现阅读课与学生语文能力相结合,这不仅仅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需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能力培养

在阅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深入挖掘阅读材料中的教育信息,培养学生的课堂融入,不仅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更能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一、 通过阅读教学,培养语文基本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它承担着我国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应该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即语言运用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听读说写的能力。

(一)听的能力

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即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听的准确,抓住老师讲话的重心,理解阅读内容的实质。每一篇阅读材料的讲解不仅仅包括陌生字词的解释,还包括句意的解释,作者中心思想的剖析。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知识水平,必须培养学生在听课中将老师的讲课内容和讲课思路铭记于心,培养学生以较强的注意力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仔细倾听老师所讲的教学内容,认真铭记老师所讲的阅读技巧。在《花牛歌》的学习中,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花牛歌的录音,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感官参与,从而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二)说的能力

语文是一门语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日常阅读教学中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掌握说话能力,能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在阅读课堂上提供学生表达自己情感、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平台,促进有效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组织语言并有效表达语言。例如:在《爬山虎的脚》的教学中,老师创设互动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提出一些问题,老师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爬山虎吗?学生回答:见到过。老师接着问:那么同学们见到了爬山虎是什么样子的?能表述一下吗?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爬山虎的颜色、状态进行一一描述,从而实现有效的口语表达。

(三)读的能力

语文读的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在阅读课堂中促进学生对每一篇阅读材料进行有感情的朗诵,提高学生用恰当的节奏和声音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正确的读音,正确使用普通话培养学生在阅读课堂上读的能力。例如:在《别董大》的学习中,老师给予学生课堂朗读的机会,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朗诵促使学生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语言中,从而实现学生读的能力的提高。在《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学习中,里面有很多生字词,学生不认识读音,老师应该精细讲解里面陌生字词的读音,从而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基础上进行读的能力的提升。

(四)写的能力

语文写的能力,既包括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包括书写的能力。应该针对阅读教学内容,培养书写的能力,将阅读材料中的生字词进行习字练习,从而培养学生提高写作质量。另外,根据阅读教学中阅读技巧和作者写作方法的传授,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老师给予学生写作训练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观潮》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写景作文的描写手法和规律,针对此篇阅读教学老师给学生留下写作任务,以《推荐一个好地方》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从而实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重要意义。

二、 通过阅读教学,提升语文审美能力

语文是一门文化,更是一门艺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既是一种学科教育,更是一种艺术教育。语言文字之美,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魅力;语文表达之美,能够体现语文学科知识的魅力。因此,语文阅读教学承担着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任。在每一篇的阅读材料讲解中,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之美、表达之美。领略到阅读材料中相关意境的美,从而真正实现在阅读课堂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观潮》的阅读教学中,老师用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短视频,使得学生在短视频的观看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出钱塘江大潮的壮美。获得直观美的体验的同时,与阅读材料中的文字进行呼应,使得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表现美的恰到好处,从而培养学生深入挖掘语言文字的美,这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重要意义。

三、 通过阅读教学,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任何学习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分不开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缺少了学生的思维参与,整个阅读课堂便会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言。正是有了学生的思维参与,阅读知识才能得以传授,阅读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因此,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女娲补天》的阅读教学中,老师通过阅读材料的讲解,促进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副画面女娲到底是怎样补天的?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交流和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也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在《麻雀》的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你们见过麻雀吗,它长什么样子呢。麻雀這种动物给你们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联系生活回答这一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材料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载体,应该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展开参与式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在课堂融入中配合老师教学展开教学活动,以活跃的思维和强烈的学习兴趣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何雄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1).

[2]李洋.发掘文本故事价值,有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本体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9(30).

[3]密其珍,邵诗华.试析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8).

作者简介:

金巧红,浙江省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东阳歌山塘下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