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览中看设计与科技的“新秩序”

2020-05-29 08:11段沫乙
美与时代·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纽约科技设计

摘  要:讨论设计与科技的“新秩序”,不是判定两者谁更重要的问题,而是更多地讨论基于现实生活的实际现象研究设计与科技关系问题的变化。设计与科技的关系的争论之声自工业革命以来就不绝于耳。从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大众对技术的反感,到包豪斯时期提倡将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声音,再经过设计与科技在各自领域的蓬勃发展,直到目前设计与科技两者已经不可分割,不可孤立存在。设计与科技的结合创造了更加多样的形式,并且颠覆了大众对设计与科技原有的认知,外加各种具有试验性质的种种尝试,最终形成一种突破原有形态的新关系、新秩序。

关键词: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设计;科技;新秩序

目前仍然有人认为设计就是让事物、人和地方变得漂亮。事实上,从科学、教育到政策制定,设计几乎已经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原因很简单:设计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人们应对变化。今天的设计师可以选择专注于互动、界面、互联网、可视化、具有社会意识的基础设施和产品、5-D空间、生物工程、视频游戏、关键场景、家具、可持续性设计等方面。今天的科技看起来完全是“平滑”和“失重”的。科技是由不可见的、隐藏的波、无线信号和抽象代码组成,科技的探索系统仍然顽固地与物理世界联系在一起结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简称:MoMa美术馆)上的展览,其中包括突出智能网络与自然环境、高科技与原材料、技术原理与制造的“不和谐”共存。这些展览中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媒体和设计,从现场数据观测气象到利用能源发电。正是这些生活“碎片”组成了“奇怪”和“意想不到”的新型事物,诸如数据、资源和模型,还有利用一切可再生资源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新方法。在这些设计师或者艺术家看来,科学技术总是陷入物质、摩擦和失败的泥潭。代表世界最先进理念的艺术博物馆——MoMa美术馆上的展览中呈现出设计与科技的“新秩序”,而用“新秩序”引导未来生活是有必要的。

一、“旧秩序”——设计与科技关系演变

在进入到设计与科技“新秩序”之前,设计与科技的关系发生过几次变化。工业革命之前,设计与科技或者设计与技术,是分不开的。从中国的陶瓷、青铜器、漆器等到西方的建筑、珐琅器、家具等可以看出,技术在这个时期其实是偏手工艺的,等同于技艺。设计与科技关系的转变从1851年英国“水晶宫”博览会上可见一斑。这次博览会的初衷是为了炫耀英国工业革命后的成就,但是博览会上的展品大多充满了装饰主义的特征,如用纹饰堆砌的椅子腿、洛可可纹样的缝纫机、矫饰主义的机械配件等。在这次博览会之后,以威廉·莫里斯和约翰·拉斯金为代表的理论家反对工业化大生产和技术的进步,认为技术是丑陋的,提倡中世纪的手工艺。此时,他们其实是矛盾的,一边厌恶机械化大生产,一边又强调设计的实用性和设计的民主性。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正式开启现代设计理论体系的包豪斯,将形式与功能作为设计发展的中心,设计与技术关系的讨论也成为的问题焦点。正如舒尔曼所说:“与早期技术比较,设计是新生的。它的作用是给出一个抽象出的图景,因而,它沟通了意向性构型和实际生产之间的鸿沟。现代技术首先勾勒出一个活动的计划,这个计划的每一细节都可以由脑力(理论)决定。现代技术只位于实施这一计划的第二等级。这两个活动的分离形成了现代工业化了的技术和最鲜明特征。”之后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直到人类社会彻底进入互联网时代、数字时代,设计与科技形成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和谐局面。

二、设计与科技的“新秩序”的体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还有设计意识逐渐地深入人心,设计与科技的关系更加多元,本文主要从MoMa美术馆的展览作品中发掘二者关系:设计思维促进科技形式更加多样的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设计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提供更多的可能选项。设计与科技的“新秩序”作为一种关系被当代设计师“滥用”。文章选取的这些作品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作品,处于世纪之交这样一个特别的时期,科技之火刚刚呈现“燎原”之势,互联网产业方兴未艾,大众对科技产品还有“陌生感”。设计业更是一片“荒凉”,我国的设计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意识到其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晚于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设计师和艺术家们突破技术与设计的传统壁垒,颠覆试验材料的原有属性,最终创作出新的带有科技属性的产品。

用设计师的话说,“风图”就是美国风景画的活生生的写照,即被一种无形的能源围绕着,为世界的第一次探索提供动力,这才是未来的关键。“我们如何强大地占有這个信息空间,依赖于我们如何强有力地控制和保留住这些表述——这些幽荡在界面的幻想。”“风图”就是这样一种在线应用程序,它从国家气象局维护的公共国家数字预报数据库中提取信息。“风图”利用可视化的数据,借助经过设计的界面直观地展现气象变化,应用于生活。界面或视频游戏一样,其中,编程语言取代了木材或塑料,质量在数字世界中,形式和功能的综合表现在物质层面上。

还有一种将3D打印技术与自然资源相结合、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理念制作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代设计产品。利用通过加热将粉末转化为固体的过程被称为烧结,它是3D打印的核心——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一层一层地堆积或固化液体或粉末树脂,以创建数字设计的三维渲染。这是一个利用太阳能进行的实验,在沙漠进行是因为这里有最容易获得的两种元素:太阳和沙子。这种成分在加热到熔点并允许冷却时会像玻璃一样凝固。2011年,出现第一台人工操作的太阳能3D印刷机。之后,一个更大的、完全自动化、由计算机驱动的版本,在撒哈拉沙漠进行了测试。太阳能烧结公司生产的碗,是将计算机、机器人和树脂密切相关的技术被应用于自然资源。利用天然能源沙子和太阳能制成的烧结碗,可持续的材料外加先进技术扩张了科技的延展性。

正如莫尼克·西卡尔所说:“设计开辟了新现实主义的道路,推动了科学的幻想部分,走向黑洞或者深入人体,在肋骨、心脏和肺部之间穿梭,完全可以媲美最奇妙的电影故事。”“Growth”是一种混合能源输送装置,受到常春藤的启发。它的“叶子”是一种产生太阳能的柔性光伏电池板,它们飘动产生风能,设计师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了回收和再生材料,在“Growth”寿命结束时,可持续回收和再生方法将尽量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当自然科学与设计师的“奇思妙想”相遇,还有什么完成不了的设计产品呢?造型开始先组织建造了一个花瓶形状的蜂巢脚手架(在过程结束时被移除),然后让“自然”现象走上正轨:一群蜜蜂去一层一层地建造一个蜂巢,形状与事先布置的脚手架相同。花了一个星期和大约四万只蜜蜂完成了这个蜂巢花瓶,这一过程被设计师称为“慢原型”,与当今的快速制造技术形成了反差,巧妙地带来了一种自然现象,首先是花朵,它滋养蜜蜂,使它们能够生产花瓶,最后呈现出一个装花的蜂蜡做的容器。整个花瓶制作的过程加入了被人们常忽视的自然科学,利用蜜蜂的活动规律并最终制作一个加入设计构想的花瓶。只有同时具备对生活的观察,对自然的发掘,对生物科学的掌握还有设计规律的把控才能成功地完成这件艺术品。

三、结语

在过去二十年里,设计在新的方向上拓展开来,激发了年轻的从业者,产生了新颖的商业模式,并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今天的设计师们可以选择专注于在交互、界面、网络、可视化、注重社会的基础设施、沉浸式的空间、生物设计、可持续性、电子游戏、关键场景,甚至产品和家具等。在当代,设计是最重要和讨论最多的表达方式之一,设计师站在日常生活的“革命”之间:他们使创新易于管理和“平易近人”,这样,大众就可以更好地接受并且吸收。因此,在未来的岁月里,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不仅将会站在科技的角度,还要站在文化、政治、社会的中心创造新的生活秩序。当这样的设计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互配合完成的设计作品将更具有魅力。迈克尔·G·泽伊说:“如果有一种技术能够使人达到形成创造性思维和不需自我审视地自由表达思想的意识状态,那么,越来越渴求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个人的社会只会从中获益。”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设计与科技共同营造的“新秩序”能让每个人都从中获益,享受其成果。

参考文献:

[1]江牧.设计的逻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2]杭间.设计道——中国当代设计艺术的基本问题[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3]何晓佑,刘宁,张凌浩,王潇娴.设计驱动创新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

[4]沈榆.中国现代设计观念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5]王可.裂变的世界——新媒体艺术的理论范式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1):119-122.

[6]李閩.艺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演变关系研究[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38-39.

作者简介:段沫乙,天津美术学院产品设计学院设计学硕士。研究方向:产品设计理论、设计理论。

猜你喜欢
纽约科技设计
纽约地铁突发枪击案
BUBA台灯设计
纽约,纽约!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有种设计叫而专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