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之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绽放

2020-05-30 00:06何敏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何敏

【摘 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理念逐渐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共识。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渔”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因此,本文将谈一谈应该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简单来说,思维能力主要是指通过概括、综合、分析、比较等一系列系统化和具体化的过程,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难理解,在学习活动中,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而且这种能力是贯穿于学习活动全过程的,尤其是对于数学这样一门知识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完善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营造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毋庸置疑,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利用恰当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教学情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将起到引领作用,从而为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这一节的内容时,为了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入这部分内容中,我联系日常生活创设了教学情境。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剪纸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而且这种物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大家都见过什么形状的剪纸呢?”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我知道一种蝴蝶形状的剪纸。”还有人说:“我见过一种柳叶形的剪纸,特别漂亮。”学生说完之后,我继续说:“那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一些剪纸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呢?”说着,我拿出了一张剪纸,并将其进行了对折。完成这一操作之后,马上就有学生说:“对折之后,折线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了。”我说:“不错,那大家再结合自己刚才所说的剪纸形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有这种特点呢?这种特点又怎样用数学的语言来定义呢?”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联系了起来,从而使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了初步的思考与感悟。

二、尊重学生本位,促进知识理解

正如前文所述,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同时,这一过程要通过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来完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探究活动,而教师则可以在这一活动中给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以此来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引导与点拨,这样一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例如,在《小数的性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活动。首先,我要求学生复习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化等相关知识,然后利用一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了引导:(1)在0.1米、0.10米、0.100米这三个数当中。①0.1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能够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②0.1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能够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③0.100米是幾个几分之一米?能够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2)变化单位之后,三个数的大小是什么关系?(3)观察(1)中给出的三个小数,这三个小数的末尾有什么不同?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4)根据上述问题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接着,我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自主探究,并以这些问题为基础进行了交流讨论。最终,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大部分学生都对小数的基本性质有了较为准确的理解。

三、组织生活实践,拓展思维宽度

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而在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学生需要针对问题的不同情况对所学知识加以变化,从而引发学生新的思考。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加灵活的应用。

例如,在《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一节中,主要给学生讲解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使学生了解了如何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于是,在教学完这部分内容之后,我马上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实践的任务,要求学生调查每个年级任意20名学生的身高,并用统计表将数据表示出来,然后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统计每个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以此来分析每个年级学生的身高变化。最终,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散,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宽度。

四、实行多元评价,强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整。通常来讲,教学活动中的评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另一种是针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并采用更加恰当的教学评价方式,以此来强化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样以《小数的性质》这一节的教学为例,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当中,我利用口头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点评,针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交流讨论的积极性等方面的情况,我都进行了一些评价。在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探究活动之后,我通过课堂检测的方式了解了学生的探究效果,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总结性的评价,在这一评价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激励性的评价模式,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闪光点,我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最终,通过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更加有效地保障了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

总结来说,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逐渐成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应掌握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合理地将其应用于教学活动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梅贵.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9(27):37.

[2]师永峰.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26):46.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