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精细加工,学用一体

2020-06-01 07:28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指向导向学习者

在本期的“热点·观点”栏目中,我们隆重推出“产出导向法”专题。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经过多年的思想创新、实践检验、理论修正,首创并不断完善的教学方法体系。产出导向法最初是为了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它对基础英语教学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我们学习英语,终归是为了使用它。但受到很多历史、现实因素的影响,英语的学习被异化成了一个“自圆其说”的、结构性很强的系统(甚是冗余,搞得师生都抱怨负担沉重),和英语的使用之间脱节严重、转化困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习和使用是分离的,学习不是指向使用的,或是学习被认为是为将来的使用做准备的。但这“将来”迟迟未来,或是这“准备”远无法满足真正使用的需求,让学习者失去信心,动机减退。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需要把学习本身就看成是使用的过程,而不单纯是一种准备和积累。产出导向法恰恰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理论解释、切实可行的教学路径和丰富多样的操作方法。

让语言学习指向并联结语言使用,并非产出导向法唯一强调的教学原则。产出导向法还非常注重学习过程的精细加工,即帮助学习者充分感知、辨别、比较、提炼、概括相关的信息和语言。我们最终以语言使用为目的,不等于我们无需重视学习本身的加工过程。精细加工是最终有效使用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精细加工,就无法真正习得、真正掌握,最后也就无法促成使用。一篇课文,如果不进行精细加工,学生就很难真正掌握文中那些和课文话题密切相关的语言项目,之后在实际使用中(如讨论相关话题)也就无法胜任相应的交际任务。但精细加工是需要有科学方法的。“精细”的意思不是反复看、反复背的意思,而是准确掌握某一语言项目最重要的、承载最核心的意义内涵的信息。然后才是反复训练以达成熟练。准确了,才能有效使用;熟练了,才能流利使用。既不准确也不熟练,就谈不上使用了,怎么产出导向也无济于事。

今年以来,疫情肆虐。但时至今日,抗“疫”成果有目共睹。虽不能轻言胜利,我们仍充满信心、感激和希望。作为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使者,我们应当拿起语言的“武器”,在信息战和舆论战中,传播科学資讯,捍卫国家尊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指向导向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备考新指向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犬只导向炮
树立“五个导向”严格党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