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的原版小说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2020-06-01 07:28周亚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读写结合

摘 要:为了更好地利用英语原版小说的内容和语言,笔者将“产出导向法”理论应用于高中原版小说教学,在输出任务的驱动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读写结合,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转变。

关键词:英语原版小说;产出导向法;读写结合

原版英文小说因其语言地道、内容丰富等特征,越来越受到中学英语教师的青睐,成为很多中学英语课程的重要补充。一般而言,原版小说的定位是泛读,常见的处理方式有好词好句摘抄、表演、写读书报告等。但笔者在多年实践中发现,这一定位和这些处理方式未能充分利用原版小说的优质语言和内容,因此,笔者基于自己的教学观察,在充分考虑中学生学习特点、中学课堂特点以及原版英文小说特点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借鉴文秋芳(2015,2016)的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中的一些理念,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原版小说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见图1)。

笔者在创设该教学模式的时候,首先借鉴了产出导向法中的“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强调输出既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又是语言学习的目标。这一教学模式本质上是读写结合,但又有别于常见的读写结合。在常见读写研究中(李梅英、吕勤,2002;何星,2004;常红梅,2007),教师往往先在课堂上处理语言素材,之后再基于课堂处理布置写作任务,写作任务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后续巩固或检测。而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模式要求将能激发学生思维和参与度的写作任务作为驱动,然后基于写作任务设计课堂活动,课堂活动要在内容和语言上促成写作任务,最后学生完成写作,教师给予反馈。

另外,产出导向法中的“选择性假设”(selective-learning hypothesis)也是本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依据。“选择性假设”指出,教师应根据输出活动的需要从输入材料中挑选有用的部分进行教学。用原版小说进行教学,课堂上动辄需要处理上百页的内容,教师必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选取对产出活动有益的部分进行细加工而忽略无关紧要的部分。

最后,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的教学模式还要求教师“要充分發挥引领、设计、支架作用”(文秋芳,2015)。教师对小说文本的理解和选择是否到位,写作任务的设计是否合理,课堂活动是否从语言和内容两个角度有效指向写作任务,上述因素直接决定了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

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步骤说明

Step 1:构思写作任务

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的教学模式需要先设计写作任务,写作任务即课堂核心探讨问题。因此,这一步既是起点又是终点,至关重要。教师根据所读内容,精选角度精心设计。问题要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同时又能涵盖所读内容的关键信息,如重要角色分析、典型情节评价或主题意义探讨等。小说往往是真实生活的缩影,情节或寓意常能启迪心智,教师若能反复琢磨文本,善于思考,不难发现好的思维切入点。

Step 2:设计课堂活动

在明确了写作任务之后,教师开始设计具体的课堂活动。课堂活动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回顾所读内容,激活对所读内容的整体印象;2)抛出核心探讨问题,驱动学生积极参与;3)巧设任务,梳理与核心问题相关的信息;4)利用视听材料进一步强化信息;5)基于信息梳理,探讨核心问题并分享讨论结果。其中第三个环节最具挑战性,教师需围绕写作任务从所读内容中选择合适信息,并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路进行设计。上述课堂活动要探讨小说的内容和意义,但探讨过程同时也是为写作输出铺垫语言和内容的过程。

Step 3: 实施课堂活动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牢记所有活动旨在服务于最后的写作任务。因此,在课堂各个环节都要抓住时机渗透语言学习。譬如,学生分享细节时,教师可要求全班同学翻至相关页码进行朗诵和翻译;学生表达观点时,教师要追问观点依据所在;学生探讨过程中在语言表述有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语言支撑等。

Step 4: 完成写作任务

课后,学生基于课堂学习在课外独立完成写作任务。

Step 5: 进行写作反馈

写作反馈分以下几种:1)如果学生写作没有大问题,给予书面评语和书面修改;2)如果学生写作有比较严重的问题,采用面批形式,面批后要求写二稿;3)如学生写作有共性问题,则在课上向全班反馈;4)进行优秀写作范例课上分享,引导学生相互学习。

“产出导向法”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教学案例

原版小说My Sisters Keeper讲述了Sara和其丈夫在女儿Kate得了白血病后,通过基因技术生下小女儿Anna给Kate当“特效药”。十三年间,Anna给Kate捐献了脐带血、白细胞、干细胞、骨髓。但Kate病情继续恶化,需要Anna捐肾,Anna终于无法忍受,起诉父母,欲夺回自己的身体支配权。

1. 构思写作任务

从写作角度看,全书主要围绕Kate家人展开,书中有大量情节描述全家人为Kate所作的努力和付出,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痛苦和彼此间的冲突。之前的课堂探讨主要从Sara和Anna的角度展开。在设计本课时,笔者出其不意地将思考角度转移到Kate身上,把写作任务设定为回答Kate自己是否想活下去(Does Kate want to live?)这一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兴趣和参与热情。

2. 课堂环节

基于写作任务,笔者设计了以下课堂活动对写作任务进行语言和内容上的铺垫。

环节1:看图说话

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读以下9幅图(见图2)。每幅图都呈现了书中一些重要细节,这些细节散落各处,均从某个角度回答了Kate是否想活下去,但读者在解读同一细节时,却有可能得出完全不一样的推断。

譬如,图2中第1格的细节是牙箍。在故事中,Kate因为身患绝症,成为父母绝对的关注和保护对象,导致另外两个孩子的情感需求几乎完全被忽略。有一次,妈妈忙着照顾突然发病的Kate,忘记了曾经答应要带儿子Jesse去买两天后比赛用的新球鞋。儿子提醒了她,但妈妈面对病重的女儿,仍然拒绝了儿子的要求。儿子非常受伤,盛怒之下用叉子把自己的牙箍拔了出来, 然后满嘴鲜血地冲着妈妈喊:“Now you never have to take me anywhere!”Kate真的愿意父母因为自己而忽略弟弟妹妹吗?她是否会因为这些经常发生的家庭矛盾而自责呢?

再譬如,第6格呈现的细节是妈妈把头发剃了,其原因是Kate因为化疗而没了头发,她害怕被歧视而拒绝出门。为了鼓励她,妈妈剃掉了自己的头发。在剃发的过程中,小女儿Anna也加入进来,最后,母女三人光着脑袋,勇敢地一起逛街去了。书中有这样一段话:An hour later, we walk through the mall holding hands, a trio of bald girls. We stay for hours. Everywhere we go, heads turn and voices whisper. We are beautiful, times three. 试问,在这样的爱和家人的支持下,Kate 愿意死去吗?Anna愿意她的姐姐死去吗?

有学生在课后坦诚:回顾细节和讨论的过程中,即便作为局外人,都觉得自己处在分裂状态中,取舍太难。但正因为取舍太难,这些细节让读者无比揪心和感慨,学生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才会无比投入,欲罢不能。

这一环节在实际操作时,学生先分组讨论,互相激发,尝试回忆尽可能多的相关细节,然后各组轮流选择图片进行解读,直至回顾完所有图片。在图片解读过程中,笔者特别注意以下两点:1)解读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追问。譬如,解释第6格时,学生指出该图讲述的是妈妈剃发的事情,笔者追问:妈妈为何要剃发?还有谁也剃发了?家人剃发对Kate有何影响?2)随时纠正学生的语言,并在必要时要求学生翻到对应页码朗读相关部分。这两点保证了学生对细节的深度理解和对相关语言的掌握。

环节2:看电影节选

在利用图片回顾细节的基础上,笔者精心节选了与所读内容高度吻合的电影片段。电影节选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有效加深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看完电影节选后,笔者精选台词让学生朗读品味。所选台词同样为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提供了思考角度。譬如:Your daughter is dying. You might want to spend some quality time with her? 这一句在暗示与其让Kate接受痛苦的治疗,不如允许她过一段有质量的家庭生活。而Death is a natural process of life. You need to acknowledge that.同样在引导读者应该如何看待生死。对于语言课堂而言,电影不能只是娱乐,还应该发挥语言学习功能。

环节3:小组讨论

基于上述环节,学生已经在内容和语言上有了充分准备。于是,笔者再次抛出写作任务的问题:Does Kate want to live? Why?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To die和To live两个角度罗列尽可能多的理由,并将理由用关键词表示出来,之后各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分享过程中教师予以必要的点评和追问,学生要同时记录笔记。课堂活动及学生产出结果见图3和图4。

3. 課外环节

环节1:教师整理学生观点

教师在课上收集各组的讨论结果并进行课后整理,对学生语言进行必要修改,然后发到班群,作为学生写作前的语言支撑。

教师整理过的语言支撑:

To live:

● She wants to give her mother hope/ dosent want to let her mother down/ dosent want to dissapoint her mother.

● She wishes she could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experience more in life.

● She enjoys the joy of life.

● Everyone fears death.

● There are so many happy moments she cherishes and feels reluctant to say goodbye to.

● She loves the bond between the family members and doesnt want lose it.

● She has a strong will to live on.

● She wants to beat her fate.

● She wants to leave something behind in this world.

● She is afraid to die.

● She wants to lead a normal life, no matter how short it might be.

● There are some places she has never been to.

To die:

● Kate wants her family to return to a normal life.

● Kate doesnt want to torture them anymore.

● To live means to suffer for her.

● She wants to relieve herself from the suffering.

● She doesnt want to undergo those painful surgeries any more.

● She doesnt want to live a life without quality.

● She doesnt want Anna to feel obliged to donate a kidney.

● She wants to save Anna from endless donating.

● She is fully aware that she is in a total hopeless/desperate situation.

● She will die sooner or later.

● She doesnt want to be a burden to her family/ wants to lessen the burden of her family.

● She feels guilty.

● She wants to help Sara out of the dilemma.

● There are always substitutes for Kate.

環节2:完成写作任务

通过课前的个性阅读,课上针对产出任务的细节回顾和分析、电影的强化、小组讨论交换观点等方式,学生已经获得了用以完成产出任务足够的内容支撑;而小组探讨后教师汇总学生观点并修正语言,则为学生的最后写作提供了语言支撑。以下图5和图6是两份学生作品,两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环节3: 教师反馈

教师结合学生写作情况予以个性化反馈,课上分享优秀作品。

教学反思

让学习者有意识地注意语言形式是将输入转变为输出的条件(Swain,1985;Schmidt,1990)。本案例以写作为起点和终点,读写结合,课堂活动为写作任务提供足够语言支撑,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内化小说的优质语言输入。另外,课堂的碰撞过程也为写作的内容构思提供了足够的思考角度,让最后的写作水到渠成。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先创设一个有思辨空间、能激发学生兴趣且合理的写作任务,然后辅以合适的活动形式促成写作任务。做到这两点并非易事。首先,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要深刻。教师理解越到位,所创设的任务便会越有效,课堂效果也就越好。小说不同于教材文本,篇幅宏大,反复阅读意味着很大的工作量,非真心热爱教学之人,很难为之。其次,教师必须有思想,敢创新。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没有条条框框,一切为读写结合服务,实现从输入到输出转变的目标,因此教师越有创意和想法,越有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结语

随着原版小说逐渐成为中学英语课堂的重要补充,如何将原版小说物尽其用,值得所有教师用心琢磨。笔者在原版小说的教学实践中,经历了最初的“只读不写”,到后来的基于阅读学生自主写读书报告,再到现在的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读写,有几点体会:

1.原版小说的价值毋庸置疑,如果仅仅用于泛读,实在太可惜。选择性精读,读写结合,或是更好的选择。

2.在原版小说课堂上,教师的引领非常重要。教师对文本的分析越到位,课堂活动就越有效,学生思维就越活跃,文本利用也就越有效。

3.教学相长,教师能走多远,学生便有可能走多远!

参考文献

Schmidt, R. W. 1990. The Role of Consciousnes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J]. Applied Linguistics,(13): 129-158

Swain, M. 1985.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In Gass S. M. and Madden C. G.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235-253

常红梅. 2007. 阅读与写作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外语, (4): 52—56

何星. 2004. 从阅读到写作——交互式阅读模式对英语语篇连贯写作方法的启示[J].外语研究, (6): 55—59

李梅英,吕勤. 2002. 以写促读——一项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改革的实验[J].山东外语教学, (6): 41—44

文秋芳. 2015. 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4): 547—558

文秋芳. 2016. “师生合作评价”:“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J]. 外语界, (5): 37—43

周亚,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外语组教研组长,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学员。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读写结合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读写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信息化背景下POA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教学模式研究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