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人的“三学”

2020-06-01 07:53周群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三学景山周先生

周群

周正逵先生是语文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20世纪60年代,他曾在北京景山学校工作过。后来,周先生撰写的一篇文章《博采百家之长 探求创新之路》被收录在学校的纪念文集中。他在文中回忆说,早在60年代,学校领导就曾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景山人”的特点。

一学“孙悟空”,勇于解放思想,敢于“大闹天宫”,敢于破除一切不合理的清规戒律, 敢于向一切不科学的世俗偏见和传统习惯宣战。二学“猪八戒”,认准一个方向,硬是往前 拱,“不撞南墙不回头”。即使撞了南墙,也不灰心,吸取教训,调整步伐,换个角度,继续向前拱,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三学“老乌龟”,看清路线,埋头行进,遇有“风吹草动”,就把头 伸出来,听一听、辨一辨。说的有理,就当营养,吸收它;说的无理,只当耳旁风,不去理 会,把头缩进去,继续走自己的路。

周先生说,这里的“三学”实际是指“自觉的改革意識,顽强的斗争精神和清醒的科学头脑”,概括起来就是“一心为教改,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这正是景山人独有的品格和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60年来,这种品格与精神在一代又一代景山人之间传承着。

今年是北京景山学校建校60周年。我是1991年参加工作的,加上高中在此就读,算下来,我在景山学校的时间也逾30年了。作为景山教改的志愿者与排头兵,做的事情越多,思考也就越深。每每遇到问题,我总是习惯在教改文献的故纸堆里寻求答案;史海钩沉,我也常常感喟于景山人的教改精神之伟大,甚至深以为这“三学”,在今天尤其应发扬光大,广为传播,以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教师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更加踏实努力地工作。

今天,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耕期。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理解的深耕,就是要立足未来做教育,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切实发生、能力与素养真正提升,能够从容面对明天的挑战;我理解的深耕,就是教师要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种“风光”中,精准地给自己定位,“一猛子扎下去”,“一竿子捅到底”,从照本宣科、“看家守院”型教师向专家学者型转变;我理解的深耕,就是不论哪个学科都要进行深入研究,从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到课程的整体设计,从教学资源的整合到学生学习支架的搭建,从学生展示平台的提供到促进学习的评价……最终,要让成果真正体现在学生身上。这其中,所有的环节、所有基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思考与实践,都需要一线教师发扬“孙悟空”“猪八戒”“老乌龟”的精神,守得住底线,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拿得出“干货”。

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一起“保持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编辑 _ 汤灏

猜你喜欢
三学景山周先生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三学一练一辅”模式探究
昆山市以“三学三小三结合”赋能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
功亏于溃
专注
戴着耳塞生活的人
岁月如歌,师恩难忘—纪念周小燕先生一百周年诞辰
细腻不等于多情
礼必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