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

2020-06-01 07:53杨志成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纲要北京市总书记

杨志成

一年多来,在市委教工委的领导下,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紧紧把握纵向衔接、横向协同主轴,围绕发展大局、功能与委托任务,并结合学校实际需求,开展实践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其中,编制《北京市大中小幼学校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是一项重要工作,有力促进了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的构建。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呈现这项工作的进展。

1.“指导纲要”的理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德育观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九个坚持”的重要论述,这是我们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其中特别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是新时代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德育观的核心要义。所以,我们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德育观的核心理念。

在“指导纲要”编制过程中,我们对总书记德育观进行了全面研究、学习和深入的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育管理有一系列重要的论述,概括起来,包括德育的地位、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德育的方法和途径等。

在德育地位上,总书记强调青少年是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好底子。在德育目标上,总书记强调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结合,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强调要培育与党和人民同心同行的人,希望学生做一个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格高尚的人,一个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在德育内容上,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键内容,如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意志品格教育、劳动意识教育,等等。在德育方法上,总书记特别强调遵循规律,知行合一,学用结合,贴近学生,突出时代特点。他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育德与育心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解決思想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增强亲和力、针对性。在德育形式与途径上,总书记强调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出了四大培养体系,注重“以文化人”,强调教师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作为引路人,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要全方位、全程、全员育人,注重家庭、学校、社会各司其责,形成合力”。

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尤其是关于德育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他的德育观。在德育原理的研究过程中,德育问题说来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一个“两化”的问题,一是“内化于心”,二是“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格,使每个孩子人格完善;“外化于形”是使每个孩子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内化和外化解决好了,也就把德育问题解决好了。这些年我们德育工作中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这“两化”没有解决好,或者说这“两化”分裂了。总书记特别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把多元化价值取向和多元育人任务融合在一起,提出要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以“五育并举”为育人目标。这两个目标是在新时代指引我们教育价值取向的重要方向。

工作目标中,“凝聚人心”代表了政治性价值取向,“完善人格”代表了个体性价值取向,“开发人力和培育人才”代表了教育的经济性价值取向,“造福人民”代表了教育人才的社会性价值取向。形成多元价值取向的和谐统一,这是党在新时代教育方针中的重大突破,在世界教育史上,也都是非常好的教育典范性价值融合。

“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是新时代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顶层设计,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成果之一,主要体现了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而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之间的桥梁称为工具性——人的劳动。所谓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人三种重要的价值能力:要使人成为一个健康的生命体,这是个体性;要使人成为有能力的生命体,就是劳动能力;要使人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就是社会性发展。这就构建了三元价值取向。“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从这三个价值取向形成了闭合的整体,是全覆盖、全统一的整体,这就实现了对德育问题内化和外化的统一,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了“八个统一”,从目标、内容、效果、方法、价值、评价等方面给我们指出了具体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螺旋上升,循序渐进”。

2.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的构建过程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在这个背景下,北京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工委于2018年11月成立了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以贯穿全日制教育、全学段学校德育工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团体组织。2019年初,市委教育工委在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制定《北京市大中小幼学校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这体现了北京市对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要制定建设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指导纲要。

在“指导纲要”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做了一系列工作。第一,课题引领,起草准备。2019年立项市教育工委研究项目“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研究”,前期的课题研究为文件起草奠定了理论研究基础。第二,理论研究,把握方向。着力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德育观,确保文件起草把握正确的思想方向。第三,政策研究,统一思路。搜集整理近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北京市相关德育政策,进行了专题政策研究,为文件起草找准内容参考。第四,实践调研,问题导向。研究会分学段组,深入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前学校德育的现状,尤其是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实践问题,为文件起草提供了经验参考,并召开两次座谈会,征求专家意见。第五,征求意见,问计各方。组织召开两次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第六,着手起草,搭建框架。在理论研究和调研的基础上,着手搭建文件框架,开始起草工作,形成初步文件框架与核心内容纲要。第七,有所侧重,把握核心。文件内容侧重一体化特点,注重衔接与协同的重点,突出时代特点、北京特点,把握以习近平总书记德育观为统领这个核心,着力构建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实施指导纲要。第八,完成初稿,征求意见。2019年10月基本完成初稿,开始全面征求意见,然后提交市委教育工委。

3.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考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一体化问题,立足首都特色,体现北京特点。

第一,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立足纵向衔接、横向协同,构建新时代大中小幼学校德育体系。这是两个维度,具体涉及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途径体系、评价体系、队伍体系、资源体系、家庭社会教育大德育体系、一体化德育机制体系等一体化问题。

第二,文件基于纲要的特点,提出了六个基本原则:坚持立德树人与“五育并举”相结合;坚持遵循规律与改革创新相结合,遵循德育规律、人才培养规律、教育规律,同时实施改革创新;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纵向衔接与横向协同相结合;坚持整体构建与体系贯通相结合;坚持首都特色与时代特点相结合。

第三,聚焦一体化问题,提出明确指导意见。在德育目标上,一是整体构建德育目标,虽然德育目标可能在不同阶段有所不同,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教育、生态教育、行为习惯教育要贯穿所有学段,方法可以不同。幼儿园阶段重在感性认知,培养良好习惯;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塑造完善人格;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培养良好品行;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树立良好志向;大学阶段重在建立政治信仰,增强使命担当。大中小幼各学段要尊重学生认知规律来构建这个工作体系。这样,目标既有整体也有分层,相互结合。在德育内容上,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点整合德育内容。在德育方法上,由近及远、由己达人,由感性到理性,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为原则,提出了不同阶段德育工作的侧重点,如幼儿园体验式,小学仪式活动,初中知识学习、实践融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和各学科渗透、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大学理论学习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德育途径上,强调不同阶段德育的融通,强调主要德育渠道、重要德育渠道、常规德育渠道、辅助德育途径和补充德育途径的相互结合。

第四,加强一体化衔接、构建一体化机制。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干部教师贯通式培训与教研机制;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优秀案例和教师评选机制;建立跨校德育衔接机制。

猜你喜欢
纲要北京市总书记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