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学性回归

2020-06-01 09:51王青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0年11期
关键词:鲍叔鲍叔牙齐桓公

王青生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一改前几年依托紧贴生活的现实材料,从宏大的角度任务驱动写作的风格,回归“齐桓、管、鲍”这件家喻户晓的文史故事,该素材收录在人教版选修中,回归教材,设计巧妙。这是对之前“选材过于趋时”说法的正面回应,更是一次向文学的回归。

该選题重在发掘文化资源,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齐桓公的气度与胸怀、鲍叔牙的卓识与谦让、管仲的才干与感恩……在文史故事的背后可供挖掘的精神,历历可数,一脉相承为“中华精神”。学生在写作角度选择上切入点小,可操作性强,选择其一,更易把道理辩透讲明。

作文材料的回归并不意味着对现实生活的疏远。中华精神历经岁月洗礼,越发精炼且饱含张力和活力。对当下生活的关照,对人生规划的启示与指导,更能丰富文章内涵。

以发言稿的形式成文,不必太苛求于格式,有称谓即可,但是不可忽视“读书会”这个背景,在阐明观点之后,还应回到“读书会”上,进而从更深层次推广价值意义;在语言运用上,部分同学会因文体而使文采受限,发言稿终归为口头表达,受众为班级同学,不宜选用文言、拗口文风,也不宜过于书面化的语言表达,尤其不要使用容易引起歧义或谐音的字、词、句。标题当概括所选人物精神,鲜明、直接,建议用对偶格式,标题字数6~14字为佳,过大、过空都不好。行文上,议论文形式较为合适,首段当再次明确任务,行文中注意点题,段落布局要匀称,尤其不要给人头重脚轻之感,建议选用“引—点—议—联—结”或并列或层进的思路行文。

学生作文中易出现的偏差:未能从三人优秀品质出发,而是从材料的细枝末节立意构思行文,比如,读书、孔子、司马迁、管鲍之交、变通(小白不小)、不打不相识……除此之外还有将材料(人物)当成一个引子,引出主题后,就抛开材料去“旁征博引”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去了,直到文章结束也未再有任何回扣材料和“读书会”的信息。比如由齐桓公提炼出“格局胸怀”主题,后面行文则“一国之君需要格局、企业家需要格局、为人处世需要格局”而后得出结论是格局很重要。再比如由管仲提炼出“人才、才干”主题,后面则重点论述“人才能强国、人才能强军、人才能创造新科技,所以人才很重要”。此类主题均脱离了材料任务驱动,更像传统的话题作文或旧材料作文,难得高分。最后,入题慢影响表达效果,值得警惕,最好百字内亮明观点。

立意推荐

1.齐桓公角度:雄才大略、胸怀宽广、从谏如流、唯才是举。

2.管仲角度:才能出众、审时度势、经国济世、恪尽职守。

3.鲍叔角度:知人善察、举贤荐才、谦逊让能、大公无私。

优秀标题展示:《做人当如鲍叔牙》《知人善任,坦诚有容》《开知人识金之眼,怀谦和明亮之心》《明谦天下广,知贤万世芳》《功名利禄莫汲汲,家国情怀担大义》

例 文 展 示

识才荐贤不妒,谦和爱国忠君

杜建晨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读了一代霸主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三人之间的故事之后,我对历史上的“明星”鲍叔牙有了新的认识。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鲍叔牙。

众所周知,鲍叔牙是齐桓公还未上位时的谋士,从公子小白到一代霸主齐桓公,他都一路追随。然而在齐桓公登位时却举荐管仲为相,自己退居管仲之下,只因管仲拥有治国之大才。试问历朝历代又有几人能做到如此呢?因此我敬佩他,敬佩他的宽宏大度,敬佩他的知人让贤,敬佩他的君子胸怀。

假设没有鲍叔牙的举荐,管仲可能会在大牢中无人问津地死去,一身才华与抱负不得施展。正是因为鲍叔牙的赏识,管仲才得以成为一代名相,成为一位名垂青史的人物,为齐桓公的宏图霸业立下汗马功劳。因此,能与鲍叔牙成为友人是管仲一生之大幸。

迄今为止,铭记管仲辅政旷世之才的人俯拾即是,而知道鲍叔牙有识人之明的人却寥寥无几。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能人志士因无人赏识而消散于民间,不知有多少名臣将相因小人构陷而郁郁而终。由此可见,鲍叔牙与管仲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伯乐之于千里马,鲍叔牙是伯乐,管仲就是那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假使无鲍叔牙的赏识,管仲无法施展自己的治国之大才与报效朝廷之抱负,更无法辅佐齐桓公成为一国之相,进而青史留名。

鲍叔牙以他知人让贤的君子胸怀、大仁大义的高风亮节,为管仲搭建了一座施展才能的平台,成就了他的一代英名。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鲍叔牙的宽宏大度,就不会有史册中管仲的辉煌业绩。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同学们,历史远去已成灰烬,但灰烬的深处尚有余温。先人筚路蓝缕,践义成仁;后人应承续其志,燃灯前行。读书会的意义在于熏陶,在于感化,更在于引导。识才荐贤不妒,谦和爱国,忠于社稷。我们理应有鲍叔一般体察万物,慧眼识人之心,更应具有甘居人下,功成身退之风度。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鲍叔鲍叔牙齐桓公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选评
真诚交往,知人善荐
心底无私天地宽
与人相处,不累最舒服
管鲍之交
鲍叔牙与管仲
齐桓公遇委蛇
齐桓公大败山戎
齐桓公:交际中的人格魅力
齐桓公:缘何能成为“五霸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