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VR 纤维14.7 tex 赛络集聚针织纱的生产

2020-06-02 10:59王晓东聂偲尧
棉纺织技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条干成纱粗纱

王晓东 聂偲尧

[林茨(南京)粘胶丝线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500]

相对传统环锭纺而言,用赛络集聚纺生产纱线对纤维的包容性更好,赛络集聚纱通过异形管负压集聚控制翻转的须条,经加捻后的成纱条干好、毛羽少、强力高,疵点少,织成的针织织物布面光洁,布面风格独特。我公司目前使用国产细纱设备进行BVR 纤维针织纱的生产,从原料配用、工艺优化配置、生产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下对BVR 纤维14.7 tex 赛络集聚针织纱的生产进行详细介绍。

1 纺纱工艺流程

BO-A2300 型抓棉机→SP-EM 型金属探测器→BO-U+BR-SD 型混棉机→TO-T1 型开棉机→TC10 型梳棉机→RSB-D22 型并条机→RSB-D40 型自调匀整并条机→JWF1446C 型粗纱机→JWF1562EJM 型细纱机→QPRO PLUS 型络筒机

2 生产工艺原则

2.1 原料的选用

原料选用总体原则是稳定性要好,批次差异波动性要小,各纤维检测指标CVb要小。BVR 纤维是针对环锭纺(含赛络集聚纺)纺纱特点开发出来的,其特点是高效(高纺速,高产量),优质(强力显著高于同类产品,纱疵少、剪切少、断头少,纱线条干均匀,毛羽少),可纺性卓越,工人劳动强度低。染色色彩亮丽,尺寸稳定性好。

为此,我们采用适纺性好的1.33 dtex×38 mm BVR 纤维原料进行单唛纺,与其他混纺方法相比,单唛纺更简单有效,在牵伸均匀性上也较少有任何负面影响。该原料细度对成纱质量指标的影响比较明显,可以保证产品质量长期稳定。BVR 纤维原料通常适用于生产9.84 tex 以上的纱线。 通过生产实践对比分析,BVR 14.7 tex 赛络集聚纱选用规格1.33 dtex×38 mm的BVR 纤维,能达到断裂强度和可纺性都相互兼顾的效果,且针织纱的蓬松度良好,能获得更好的纱线条干。

2.2 清梳联工序

BVR 纤维含有极少量的疵点,长度整齐度较好,短绒含量极少,清棉工序要防止打击点过多,打击力过大,从而造成短绒率增加和纤维相互缠绕形成棉结。

清棉工序要遵循“精细抓棉,勤抓少抓,多梳少打,少落多松”的工艺原则[1-2],抓棉机的运转效率控制在85%以上。采用梳针打手,选择较低的打手速度,适当放大打手与给棉罗拉之间的隔距,减小打击力度和打击点的数量,降低纤维损伤,减少短纤维形成的几率。

梳棉工序要在确保充分梳理的前提下,重点提高纤维的分离度、伸直度和平行度等,尽最大限度地减少短绒率,降低纤维棉结产生。防止棉网漂浮和破边,适当降低刺辊、锡林和道夫速度,适当加大锡林刺辊线速比,合理掌握各部隔距,合理控制车间温湿度,使纤维能够缓和分梳,顺利转移,减少损伤,保证棉网均匀。

清梳联主要工艺与生条质量:BO-A2300 型抓棉机抓棉打手速度1 400 r/min,抓取深度3 mm;TO-T1 型开棉机打手速度365 r/min,刺辊速度1 140 r/min,锡林速度497 r/min,盖板速度120 mm/min,出 条 速 度180 m/min;生 条 定 量27.75 g/5 m,条干CV 2.9%,生条内不匀0.6%、外不匀1.01%。随着梳棉机单产的提高,细纱棉结和条干均有增加趋势,为兼顾梳棉产量和成纱质量,经过多次优化试验得出:TC10 型梳棉机单产在59 kg/h 时,产质量综合效果最佳。

2.3 并条工序

并条使用RSB-D22 型并条机和RSB-D40 型自调匀整并条机。生产工艺采用两道并条。末并的供应需稳定,效率应在96%左右,这样既保证了并条稳定生产又具有稳定质量,并条机要稳定连续运转,最好不要时开时停。立达RSB-D40型自调匀整并条机采用开环控制式匀整系统,通过凹凸罗拉检测喂入条子的体积变化,计算出伺服电机合适的转速,使条子在牵伸区内获得适宜的牵伸,以调整条子的重量偏差,改善条干CV。但自调匀整系统对机械部件、驱动部件、电子系统与软件的同步配合有很大的依赖性,需保证设备的完好状态和合理的上机工艺。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有效控制浮游纤维,不能破坏纤维运动规律,保证牵伸稳定,可有效改善纤维伸直平行度。因此并条工艺采用较大隔距、重加压,改善棉条内在质量,以保证后工序的可纺性。

末并定量17.85 g/5 m,并合根数6 根,罗拉中心距45 mm×54 mm,出条速度450 m/min;熟条条干CV 2.2%,重量不匀率0.38%。

2.4 粗纱工序

采用JWF1446C 型粗纱机,在控制好纺纱张力的同时,粗纱工艺在保证细纱不出硬头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粗纱捻系数,合理配置后区牵伸倍数,减小意外牵伸,控制伸长率。

粗纱主要工艺参数:定量4.44 g/10 m;罗拉中心距40 mm×52 mm×59 mm,总牵伸8.6 倍,捻系数80,前罗拉输出速度24 m/min。

2.5 细纱工序

针对BVR 纤维性能特点,采用赛络集聚纺工艺,遵循“减小后区牵伸倍数,增大后区隔距”的工艺配置[3]。合理选配钢丝圈、钢领,减小钢领与钢丝圈的摩擦,以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降低粗节、细节、棉结和毛羽。采用软弹胶辊,碳纤上销,使纵向摩擦力界拓宽,横向摩擦力界均匀,稳定控制纤维运动,提高成纱质量。

部分细纱工艺参数:粗纱定量4.44 g/10 m,细纱牵伸60 倍,后区牵伸1.09 倍,罗拉隔距18 mm×38 mm,细纱捻系数330,前罗拉线速度20.34 m/min,前罗拉转速240 r/min,锭速17 800 r/min(产量比其他纤维生产同类品种提高19%,综合估算吨纱成本节省73.6 元)。在此锭速下,细纱千锭时断头7 根(提高产量未增加挡车工劳动强度,进而降低了人工成本),由于断头少提高了挡车效率,这部分增效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注意事项:该品种的细纱工序采用赛络集聚纺,一定要制定合理的上机工艺、加强操作管理、防止粗纱断头造成错号纱是生产关键[4]。一般来说,粗纱喂入间距加大,加剧了纤维翻滚集聚的作用,有利于成纱强力和毛羽的改善,但过大会影响纤维的排列和均匀分布,条干有恶化趋势。通过多次试验证明,赛络集聚须条间距6 mm左右(负压槽上口距离),纱线质量较好。

2.6 络筒工序

我公司使用细络联型托盘式村田QPRO PLUS 型络筒机,采用卡式空气捻接器,USTER QUANTUM 电子清纱器验结和动态控纱,电子控制防叠槽筒。槽筒速度1 000 m/min,电清设定清除非常规纱疵及有害纱疵,由于原料稳定,络筒机及其前道工序生产均高效稳定。十万米剪切数20 个左右。

3 成纱主要质量指标

4 结语

(1)从生产实践来看,清梳联→并条→粗纱→细纱→络筒的标准生产工艺流程,在细纱高速情况下,BVR 纤维14.7 tex 赛络集聚针织纱质量能满足下游用户要求。

(2)高速生产过程中,细纱千锭时断头7 根,挡车工劳动强度合理,对质量稳定长期有利。良好的纤维原料在整个生产实践过程中,为实现高质高产,降低用户投诉风险打好了基础。

(3)BVR 纤维在高速生产中稳定,在提高车速的同时提高产量,降低了吨纱耗电、吨纱人工等生产成本。

(4)适用性能广泛的原料还需有严格的上机工艺和操作质量水平以及设备正常润滑保养进行保证;同时,定期对挡车工进行培训,抓好车间管理,才能更好稳定产品质量。

猜你喜欢
条干成纱粗纱
段彩竹节纱时序化分布规律设计及其数控成型原理
混纺比对中空咖啡碳/棉混纺纱性能的影响
一种平纱段彩纱的简易生产方法
浅析梳棉工序控制成纱粗节的措施
新型器材专件提高成纱质量的应用体会
避免赛络纺单根粗纱纺纱的几项措施
高支牦牛绒精梳混纺纱生产工艺研究
棉纺纯棉纱线强力的预测与实例解析
云纹花色纱的纺制及性能分析
浅谈籽棉加工过程中过度“皮清”对纺纱的影响